原创 知事而不知心:周武王临终前的人事安排,埋下了后世兄弟反叛的祸根
迪丽瓦拉
2025-09-02 04:33:44
0

吴王阖闾死后,伍子胥全力扶持夫差,坐上了吴国王位。然而,夫差继位之后,听任谗臣太宰嚭摆布,为政多有失策。为此,伍子胥多次进行强谏,惹恼了夫差。在太宰嚭怂恿之下,夫差一时愤起,赐死伍子胥。越王勾践灭吴之后,以太宰嚭不忠于吴国,又把他给杀死了。有人评价:太宰嚭之死,是“知心而不知事”;伍子胥之死,是“知事而不知心”。所谓“知心”,是说有些人善于揣摩别人心思,凡事都喜欢迎合别人,而不论是非善恶;所谓“知事”,是说有些人长于预判事务未来的发展方向,对是非善恶了然于胸。“知心而不知事”之人,飞黄腾达于一时,却最终难逃命运的惩罚,就如同太宰嚭;“知事而不知心”之人,参不透世间人心,试图强行改变别人的思维和行事方式,结果反倒为人所害,就如同伍子胥。

“知心”,就是现代人常说的情商;“知事”,就是现代人常说的智商。

情商与智商二者都高的人,在历史和现实生活中都凤毛麟角。

周武王安排姬旦接班,这是“知事”:为了周国的命运前途,要选择一个德才兼备的人来治理天下。但是他的这种抉择,是“知心”了吗?

《封神演义》是神怪小说,虽然不完全是胡编乱造,但其中有些情节,还是让人觉得啼笑皆非。在《封神演义》中,商纣王就是荒淫好色的暴君——因为他贪图美色,被妲己诱惑着一步步走向了自取灭亡的不归路。但是,如果《封神演义》所记为真实历史,那么在当时,绝对有人要比商纣王更加荒淫无度。这个人不是别人,就是被后人普遍视作“圣人”的西伯侯——姬昌。

为什么这么说?

姬昌在捡到雷震子之时,曾经自豪地夸耀“我该有百子,今止九十九子……”云云。生了九十九个儿子,还不知他有多少女儿?依据人类生殖繁衍原理推断,姬昌于床笫之私,频率要远高于商纣王,否则也生不出那么多儿女来。相比忠贞于爱情、长期与两三位宠妃朝夕相处而不移情别恋的商纣王,姬昌简直就是到处拈花惹草的大淫虫!因此,由《封神演义》的揭发材料可看出,妻妾成群、与多位来历不明女性通奸的姬昌,简直是比雷政富还要百倍雷政富。放到现在,姬昌绝对就是纪委首先要“双规”的腐败堕落分子。

小说演义,自然不可当真。但是姬昌儿女众多,却是不争的事实。

《左传?僖公二十四年》提到周时的各个封国,就说“管、蔡、郕、霍、鲁、卫、毛、聃、郜、雍、曹、滕、毕、原、鄷、郇,文之昭也。”意思是文中所提到的十六个诸侯国,都是文王之子的封国。这十六个儿子,再加上早死的伯邑考以及周武王姬发,姬昌至少就该有十八个儿子。

在帝王之家,儿子多了,确实是件麻烦事。

姬昌的这些儿子们,性格习性不同,兴趣爱好不同,能力大小不同,相互间亲疏程度也不同,慢慢就形成了不同的“阿哥党”。

在商纣王未倒之前,大家一致对外,自家的矛盾都是藏着掖着,别人也无从知晓。如今商纣王已死,最大外敌轰然倒塌,已不复存在。历史似乎始终就是如此,强大的外敌存在时,内部矛盾总能让位于外部矛盾;而一旦外部矛盾解决,内部矛盾就突然就上升到难以调和的地步。所以,中国历史上才会屡屡上演“狡兔死,走狗烹;敌国死,良臣亡”的悲剧。商纣王死了,强大敌人不复存在,姬家曾经若隐若现的内部矛盾,也就突然暴露在世人面前。

周武王用“兄终弟及”的方式把王位传给姬旦,他有没想过其他兄弟的感受?他真正知道其他兄弟的“心思”吗?这么多亲兄弟,人人都有权继位,凭什么就得让姬旦来作王?

就算是按“兄终弟及”的继位传统,正常也应该是传位给年长的弟弟。姬发十八兄弟当中,年纪最大的伯邑考早已去世,姬发排行老二,老三是正在朝歌充当监军的管叔姬鲜,姬旦才不过排行第四。悟空曾经有句名言:“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按照兄弟大小顺序,接下来的继承人再怎么说都应该是轮到姬鲜,而不是姬旦!让姬旦继位,姬鲜如何能心安——所谓“一个萝卜一个坑”,只要能登上王位,有一班贤人辅佐,“猪”来当王都是一样!如今却独独挑了不上不下的姬旦来做王,这绝对是有人在从中捣鬼!

管叔、霍叔、蔡叔三人都在商王畿之地驻扎,负责监视武庚,远离镐京。三人听说周武王在镐京去世,而居然没征求他们意见,就擅自立姬旦为王,心中疑虑重重。特别是管叔,眼看伸手可得的王位就这么突然丢失,更是满腹怨气,整天都是骂声不断。

马斯洛认为,自我实现层次的需要,永远都没有尽头。简单明了地说,就是“人的欲望永无止境”。当某项需要已经达成,随着事务不断向前发展,人们又会发现更进阶层次的需要。对周国“三监”而言,他们什么都有、什么都不缺,反倒是现有的一切,都已难以满足他们的欲望。某种需要一旦能轻松达成,人们对这种需要的珍惜程度也就大大降低。

对姬家兄弟而言,过去推翻商帝国、报仇雪恨,就是周人的“自我实现”的最高需要;今天,商人已经被击倒在地,彻底征服商人已经让很多周人都不以为然了。有银子、有女人、率先当上诸侯,这一切的一切,在“三监”的眼里都已成了浮云。能让“三监”需要得到更大满足的,就只有——打败姬旦、夺回王位,成为天下第一人!

这究竟是人性中的贪婪一面,还是人性中的积极进取一面?

无论答案是哪个,结果都不重要了。

周国“三监”极度膨胀的个人欲望,却让武庚大喜过望。他马上抓住一切机会,在管叔、霍叔、蔡叔三人中间煽风点火,鼓动他们一同造反,夺回属于原本属于自己的王位。

深感被姬旦戏弄的“三监”,很快就失去了理智,答应与武庚结成同盟,共商倒周大计。

这可真是祸起萧墙!

姬旦在王位宝座上屁股还没坐热,天下大局已陡然生变!老天爷就是这样,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甚至还没来得及让你坐下来喘口气,天都好像是要塌下来了!

商人迟早会再度叛乱,这早在周武王和姬旦意料之中。周武王去世前,在病榻上就对商人顾虑重重,甚至还提前选定嵩山作为抵御商人造反的前线基地,就是预见到殷商遗族会大规模反叛。但是,周武王和姬旦都没预料到的是,自家兄弟居然会因为王位继承分歧而带头叛乱!

周武王一时的“知事而不知心”,瞬间就把周人的“维稳”大好局面葬送得干干净净!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慈... 1928年7月,唐山遵化西北30公里郊区处,数千名手持枪械的士兵将一处修筑得富丽堂皇的建筑群紧紧围住...
原创 雅...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我们在学历史的...
原创 杨... 《斩明》——用人之得失,用权之道路,为你描绘大明王朝的权谋长卷(7) 上一章: 屯门岛大捷:名动天下...
原创 原... 随着网络科技的不断更新发展,越来越多的网络热词成为了我们生活中调侃或自嘲的日常用语。这些热词不仅显示...
原创 一... 我们熟悉的中国历史是由夏商周开始的,然而,在很长的时间内,西方学者否认夏商两朝的存在,认为《史记》不...
原创 原... 原本六大名著,后来变为四大名著,丢下其他两部的原因只有两个字 文|小柳说历史 我们从小学的书本中就已...
民国荒唐的闹剧风波,张勋复辟清... 民国建立后一段时间内,还有很多遗老遗少还幻想帝制美梦,比较典型是袁世凯“洪宪”和张勋复辟“清朝”的闹...
原创 如... 康熙四十七年,太子被废,十三皇子胤祥受到波及,不仅没有被受封爵位,而且被康熙囚禁。“王之懿德美行,从...
原创 雍... 清朝,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王朝,对于汉人来说,清朝始终是异族入侵建立的国家,所以在清朝建立之初,以至...
原创 她... 说到清朝出现的皇帝,康熙绝对是讨论热度最高的皇帝之一。康熙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整一把在统...
原创 姜... 在《封神演义》的最后,是姜子牙分封诸神,其中地位有高有低,也不完全是按照生前的实力和功劳来分配的,比...
清朝有三“祖”,皇太极仅为“宗... 中国自古讲究“人过留名”“雁过留声”,无声无息是白来走一遭,在这样的三观影响下,很多古人前仆后继的想...
原创 日... 日本国情与我国大不相同,中国热衷考公务员有多方面缘由。第一,我国公务员待遇相对不错,毕竟是公职人员;...
原创 明... 他出生在明末万历年间,在明崇祯年间入仕,清朝入关后,他受到各方面的压力,最终降服于清朝,做了清朝的官...
原创 明... 引言剑光闪闪亘长虹,百怪惊逃竟避锋。点缀江山无限景,吟身疑在画图中。——《商洛偶吟》 古代一直会进行...
刘禅投降后写下3字,司马昭如释... 在众多人的印象中,刘禅被视为一位碌碌无为的君主,面对蜀汉的有利形势,他选择了主动降服,此举令人感到失...
原创 清... 明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努尔哈赤在盛京起兵,正式对明朝宣战,掀开了明清战争的序幕。对于努尔哈赤...
原创 皇... 清太祖努尔哈赤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完成了满洲八旗的组建,他的继承人皇太极在位时期,又陆续增设...
原创 实... 朝鲜妇女历来以吃苦耐劳而闻名于世,来到朝鲜旅游,会经常看到一些朝鲜人劳动的场面,尤其是在朝鲜的农村,...
原创 秦... 吕不韦的志向 中国历史上,乃至世界历史上,若是评选出一位最会做生意、生意做得最成功的历史人物,个人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