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皇太极为何要设立汉军八旗?从《清太宗实录》入手,探讨相关问题
迪丽瓦拉
2025-09-02 08:35:13
0

清太祖努尔哈赤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完成了满洲八旗的组建,他的继承人皇太极在位时期,又陆续增设了蒙古八旗和汉军八旗,之后逐渐形成了满洲、蒙古、汉军八旗军团。这支军团是清朝最强大的军团,想要研究清前史军事相关问题,这就是一个很好的突破口。

当代史学家对于八旗制度的研究已经十分透彻了,还有些模糊的地方就在于汉军八旗的时代背景、实施过程和历史作用等,许多著作对于这些问题概括得十分简略,读起来有些晦涩,今天我们就来浅谈一下相关问题。

首先是时代背景,皇太极继位后满腔壮志,于是在他的整改之下,内政外策都有所改变,朝堂上下焕然一新,最受皇帝忌惮的各个贝勒权力也有所削弱,国家机关及其运行机制基本确立,行政步入正轨。、

0政治安定之后,皇太极便有时间安顿那些被俘的汉人,大部分人直接被编为民户,得到了居住地和耕种用的土地,但需要缴纳官粮,农民都是很简单淳朴的人,只要有饭吃,没人会冒着生命危险去造反,于是社会也逐渐安定,农业和手工业都恢复了发展,整体经济水平有所提高。

最关键的是满汉两族之间的矛盾有所缓解,这是皇太极作为领导人乐于看见的,他鼓励满人学习汉字,大力兴办学校,于是原本文化水平比较落后的满族逐渐学习到了汉族较为先进的文化,不少满人依靠自己的学识考取功名。国家内部安定之后皇太极就把所有精力放在对付明朝之上,明崇祯九年他定国号为大清,建元崇德,决心同明朝一争天下。

他继位之后也经常亲自带兵出征,不断消耗明朝的国力,寻找机会将其一举拿下。但清初军队实力并不算强横,军队有着许多明显的缺陷,比如说兵力不足、缺少火炮等攻坚武器。被夺权之后心生不满的三大贝勒也经常出来干扰皇太极的军事指挥和作战部署,每次战争结束之后满洲八旗官兵还会按照习惯进行掳掠和滥杀汉人,军队的这些问题不解决,皇太极挥师入关一统中国的计划将会受到极大的阻碍。

于是皇太极将归降的明军加以收编,这一批“器械精良,操演娴熟”的明军被“都司、守备等百余员,俱付旧汉官收养”,之后招降明军官兵成为皇太极的一项基本政策。为了保证明军的忠心,皇太极也会给归降的明军一些优待,比如说保留其原建制,官员基本上都保留原来的职位,这就是之后汉军八旗的基础。

后金官兵掳掠和滥杀汉人在从前是惯例,很多满洲军人愿意跟着皇太极四处征战也是幻想着有一天能踏平中原,瓜分汉人的粮食、牲畜、财物,因为当时后金社会中尚存之奴隶制度,这样的做法是一代代传承下来根深蒂固的,非一朝一夕所能改也。“出兵之际,人皆习惯,俱欣然相语曰‘去抢西边’”。

他们这样的行为,在长期接受礼教思想的汉人看来,完全就是野蛮人行径,所以各地的汉人都纷纷激烈反抗。这样的反抗招来的,是规模更大、程度更严重的屠杀。

皇太极明白,想要赢得最终的胜利,他必须保证后方的安定,于是他宣谕曰:“天运循环,但易其名,不易其民。若天意所与,则敌国之民即我民也。”“故自恃其力而恣行杀夺,未有不败者也;克尽其道而力行仁义,未有不兴者也。”“朕惟欲体仁行义,克敌养民而已。”同时他还告诫诸臣曰:“古来用兵征战有道者昌,无道者废。”“尔诸臣当申明法纪,教诫士卒,恪遵训谕,切实于心。”

皇太极下的圣旨和劝诫虽然有一定的威慑作用,但不可能完全杜绝满洲八旗官兵根深蒂固的杀掠恶行,他同时也在积极思考别的对策。之后他决定用汉兵参加征明的战争,即便用现代的思维来看,他这一招仍然称得上是奇招。

汉军在与明朝作战的时候,不存在强烈的敌对情绪,更不可能做出屠杀行径,于是皇太极便决定,正式增设汉军八旗。同时汉军八旗还能牵制当时受到三大贝勒控制的满洲八旗,最重要的是能缓和满汉民族矛盾,可谓是一举三得。

组建汉军八旗是一项漫长而庞大的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皇太极花了大约10年的时间才基本完成。天聪元年至六年,皇太极一共发动三次征明战争,在这三次征战中,他大力招降明军官兵。天聪四年正月,“贝勒阿巴泰、岳托、豪格, 率(明)副将孟乔芳、杨文魁、游击杨声远及兵四百人,自永平来见。

上令新入伍汉兵各缀白布于背,书写‘新兵’字样,驻御营外”。天聪五年三月,皇太极“出阅新编汉兵,命守战各兵分列两翼,使验放火炮、鸟枪”,看到“其器械精良,操演娴熟”,遂“出帑金大赉军士”。

当时的明朝虽然已经是强弩之末,但明军整体素质很不错,而且武器十分精良,这让皇太极十分满意。这些明军在归降之后为皇太极所用,在战争中表现也十分优秀,逐渐得到了皇太极的信任,于是待遇也越来越好。当时通称归降之明军官兵为“汉官”、“汉兵”,而较早归降者则称作“旧汉官”、“旧汉兵”,种种事实表明,这个时期内皇太极已经招降了相当数量的明军官兵。

《清太宗实录》中记载:天聪七年正月甲辰,“满洲八旗、蒙古旗、旧汉兵一旗,各牛录额真等历任年久无过者,各依品级赏缎有差,其历任虽久而有过者不赏”。其中提到了“旧汉兵一旗”,依照文中的意思来看,“旧汉兵一旗”似乎与满洲八旗、蒙古二旗并列,我们可以将其理解为汉人组成的独立的兵种。

《清太宗实录》还记载了:皇太极“命满洲各户有汉人十:丁者,授绵甲一,共一千五百八十户,命旧汉军额真马光远等统之,分补旧甲喇之缺额者”此项从满洲八旗抽出之绵甲1580名,既交由“旧汉军额真马光远”统领“分补旧甲喇之缺额者”。所以“旧汉兵一旗”实际上就是旧汉军额真马光远统领的由汉兵组成的一旗,是汉军八旗初设时的一旗,与满洲八旗、蒙古二旗并列。

天聪八年五月皇太极宣谕将“旧汉兵”改名为“汉军”,不变的是“旧汉兵一旗”始终与满洲八旗、蒙古二旗并列,是我们现在认知中的汉军一旗的前身,所以“旧汉兵一旗”的发展也就是汉军八旗的设立过程。

汉军一旗一开始分为汉军两旗,又分成左右两翼,军旗为玄青色旗。到了崇德七年六月甲辰,“初,汉军止设四旗。至是,编为八旗,以祖泽润、刘之源、吴守进、金励、佟图赖、石廷柱、巴颜、墨尔根侍卫李国翰八人为固山额真祖可法、张大猷、马光辉、祖泽洪、王国光、郭朝宗、孟乔芳.郎绍贞、裴国珍、屯泰、何济吉尔、金维城、祖泽远、刘仲金、张存仁、曹光弼为梅勒章京”。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八旗主要官员员额的规定,皇太极谕曰:“汉军旗内新设官员应用之人贤否,朕末悉知,著该部王大臣同汉军固山额真、梅勒章京等遴选用之。于是,多罗睿郡王多尔衮、镇国将军承政阿拜、参政满朱锡礼、启心郎索尼等,与汉军固山额真、梅勒章京公同遴选,请旨补放。”

自此汉军八旗组建基本完成,固山额真以下各级官员配备齐整,各级职能划分明确,旗色名目与满洲八旗完全一致。自天聪七年“旧汉兵一旗”设立,至崇德七年汉军八旗组建完成,历时10年。

皇太极之所以花费这么多心力组建汉军八旗,说白了就是想打胜仗,而招纳明军确实能瓦解明朝军事实力,并且增强后金的军力,一举两得。但是随着战争的进行,他意识到民族团结和民族融合的重要性,这时候明军在他眼中已经只有军事意义,更有政治意义。后金对明朝的战争一般都是在汉人地区进行的,面对外来民族的入侵,汉族人必定会拼死反抗,而后金士兵对待汉人又过于蛮横凶残,这些现实的因素迫使他做出扩大汉军的决定。

天聪三年十月开始第二次征明前,皇太极即敕谕满洲八旗固山额真曰:“朕仰承天命,兴师伐明,拒战者,不得不诛;若归降者,虽鸡豚勿得侵扰。俘获之人,勿离散其父子、夫妇。勿淫人妇女。勿掠人衣服。勿拆庐舍、祠宇。勿毁器皿。勿伐果木。”

“如有故违军令者,将不行严禁之固山额真、甲喇额真、牛录,额真一并治罪。”但他的命令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大贝勒阿敏在接替阿巴泰驻守永平后,不仅弃城,还将城中已归降之汉官白养粹等11人“悉杀之,并屠城中百姓,收其财帛”。

皇太极虽然生气,但他知道凭借自己的力量根本没办法改变这一切,于是他设立汉军八旗参与对明朝的战争,以缓和汉人的反抗斗争。而汉军八旗的设立确实在清取代明及清代社会发展中发挥了独特的作用,这些归降的明军得到编制之后彻底融入了满军八旗,成为皇太极的一大助力。

而皇太极的这个决策也体现出他作为领导人的豁达与谋略,正因为这样,他最终才能成功战胜明军。数百年过去了,民族团结对于我们来说却依然是需要坚守的原则,尤其我们国家民族众多,只有将所有的民族拧成一股绳,国家才能获得长远持久的发展。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光... 光武帝刘秀前前后后一共回过家乡襄阳六次,回家后他都干了些什么呢?根据对文献记载的解读,笔者认为光武帝...
原创 四... 近代中国历史,是一部跌宕起伏的战争史,革命队伍从两万五千里长征,到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在这片九州大地...
大清雍正年制六字篆书款孔雀蓝釉... 在雍正朝官窑瓷器的璀璨星空中,“大清雍正年制六字篆书款孔雀蓝釉地珐琅彩敞口瓶” 宛如一颗散发着神秘幽...
原创 唐... 在《西游记》中,唐僧每到一个国家,都要去倒换通关文牒。 小时候不太懂通关文牒到底为何物,为什么要倒换...
大清候补皇帝溥儁,为何最终没有... 溥儁,这位大清朝的备选皇上,1900年那会儿,差一点儿就真坐上龙椅了。他还有个名儿,叫同俊。 这年6...
原创 生... 什么?华妃不是雍正的妃子吗? 《甄嬛传》是这样演的,可是雍正后宫从来就没有一位华妃,她的历史原型应该...
原创 浅... 刚才看了篇文章评论隋明帝(不是隋炀帝吗,炀帝是李唐给上的谥号)杨广的。首先我认为杨广不是昏君,不是庸...
原创 千... 魏征字玄成,是下曲阳县人。唐朝初年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魏徵自幼家境贫寒,但心里确有...
原创 谭... 谭嗣同最为后人所知的是其在维新变法中起着中流砥柱的作用,作为戊戌六君子之一,在刑场上表现出的大义凛然...
原创 孙... 猴年来临之际,奉献一则有“皮猴子”绰号的皮定均将军“学习猴子大王孙悟空”的一个故事,与大家共享。 皮...
原创 长... 对于赵国来说,接收上党郡,其实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选择。 因为上党的地理位置太重要了,一旦上党落入秦国之...
原创 清... 宜将剩勇追穷寇。 历朝历代均奉行成王败寇,斩草除根。如果不消灭残部,等着他们再发展起来再来推翻本朝?...
原创 关... 说起关羽,可谓称得上是家喻户晓,在他的身上发生过很多脍炙人口的故事,无论是从过五关斩六将还是温酒斩华...
原创 武... 武则天能成为举世闻名的千古第一女帝,她所经历的坎坷曲折非常人所能想象,她的坚韧不拔,她的柳絮才高,拯...
原创 他... 中国历史中,辅佐君王的贤臣中姜太公、诸葛亮、管仲等名字家喻户晓。 而位列首位的贤相,是辅佐商汤建国的...
原创 刘... 三国时期,追随刘备的忠臣、良臣、贤臣数不胜数。在蜀国诸多人才里,赵云与刘备的关系却有些微妙。论功绩,...
原创 刘... 夺汉中,进位汉中王,刘备不仅首次体会到独自正面击败曹操的快感,势力更是达到巅峰。对于重要的汉中防务,...
原创 陕... 张载有诗言:“君子防未然,见机天地先。”古之文物,多深埋地底,常人无从知晓,然盗墓贼因垂涎其中利益,...
诸葛亮明知姜维是大才,为什么没... 没有越级提拔的规矩。 1 人才是讲求梯队的,比如第一梯队,第二梯队,第三梯队…… 诸葛亮在病逝前,明...
历史 | 明朝的锦衣卫到底有多... “锦衣卫,掌侍卫、缉捕、刑狱之事,恒以勋戚都督领之,恩荫寄禄无常员……十七年改锦衣卫指挥使为正三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