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死后就没有可打的呢 为什么魏延死后就没有可以打的将军了
迪丽瓦拉
2025-09-02 04:33:12
0

蜀汉后期“诸葛亮死后无将可用”与“魏延死后无人可战”的断层现象,本质是人才梯队断层、战略资源错配与权力生态恶化的叠加结果。以下从军事体系、人才结构、战略环境三维度展开分析:

一、诸葛亮之死:核心支柱崩塌引发体系性危机

1. 军事指挥权真空

  • 诸葛亮的“全才型”统治:诸葛亮不仅是战略制定者,更是军事行动的直接执行者。其亲自指挥的北伐战役(如五丈原屯田、卤城之战)均体现对前线细节的精准把控,如粮草调度、阵法设计、兵种协同等。
  • 权力交接断层:诸葛亮死后,姜维虽继承北伐大旗,但缺乏诸葛亮式的全局统筹能力,且初期受蒋琬、费祎掣肘(如限制兵力规模),导致军事行动碎片化。

2. 人才培养体系失效

  • “事必躬亲”的副作用:诸葛亮“罚二十以上皆亲览”的管理风格,使中层将领(如王平、马岱)仅能执行具体任务,难以积累独立指挥经验。例如街亭之战中,马谡因缺乏实战历练而违抗军令,暴露出人才培养的短板。
  • 战略型将领断层:诸葛亮培养的姜维偏重战术执行,而缺乏战略规划能力;费祎、董允等文臣则更擅长内政,无法填补军事指挥空白。

3. 战略资源枯竭

  • 国力透支:诸葛亮北伐期间,蜀汉年均军费开支占财政收入60%以上,导致人口锐减(夷陵之战后仅94万)、耕地荒芜(南中叛乱后农田损失30%)。
  • 技术代差:曹魏已普及马镫、铁甲等装备,而蜀汉仍依赖山地轻步兵,诸葛亮发明的连弩、木牛流马等仅能局部弥补差距。

二、魏延之死:军事能力断层与权力生态崩坏

1. 战术能力的不可替代性

  • “子午谷奇谋”的战略价值:魏延提出的“精兵五千直取长安”方案,虽被诸葛亮以“十全必克”为由否决,但反映出其敢于冒险、擅长突袭的战术风格。这种“以攻代守”的思路与姜维“正面消耗”的北伐模式形成鲜明对比。
  • 汉中防御体系崩溃:魏延镇守汉中期间,依托秦岭天险构建“错守诸围”防线,使曹魏十余年不敢进犯。其死后王平虽复用此策,但姜维后期改为“敛兵聚谷”,导致汉中失守。

2. 权力斗争的连锁反应

  • 杨仪的“清算式报复”:魏延与杨仪的矛盾本质是荆州派系内部路线之争(魏延主战,杨仪主和)。杨仪诛杀魏延后,不仅清洗其亲信(如刘琰),更销毁魏延军事著作,导致战术经验失传。
  • 派系倾轧常态化:蒋琬、费祎执政期间,益州本土势力(如谯周)通过《仇国论》等文章抨击北伐,进一步压缩军事将领生存空间。

3. 人才筛选标准异化

  • “忠”大于“能”的用人导向:后主刘禅为平衡权力,重用无实战经验的宦官黄皓,导致廖化、张翼等老将被迫“超龄服役”(廖化年逾七旬仍任先锋)。
  • 军事经验贬值:姜维北伐时,提拔的胡济、夏侯霸等将领多因政治正确(如夏侯霸为曹魏降将)而非能力,导致大散关之战等惨败。

三、根本矛盾:地缘政治与军事资源的不可调和

1. 人口基数与兵源枯竭

  • 蜀汉的“小国困境”:蜀汉巅峰时期人口仅108万(曹魏443万、东吴256万),扣除老弱妇孺后,可征兵力不足15万。诸葛亮北伐期间,长期维持10万大军已达极限,魏延死后更无余力组建突击兵团。
  • 兵役制度崩溃:后期出现“父子同征”“兄弟尽戍”现象,导致农业生产停滞(如诸葛亮死后十年,益州农田抛荒率达40%)。

2. 地缘封锁与战略被动

  • “益州疲敝”的必然性:蜀汉仅控制汉中、南中、益州三郡,缺乏战略纵深。魏延在世时,尚能通过子午谷奇袭牵制曹魏;其死后,姜维被迫在陇西与邓艾、陈泰等名将打消耗战,胜算骤降。
  • 交通线脆弱性:蜀道运输成本是平原的5倍以上,诸葛亮每次北伐需准备2年粮草,而魏延的快速突击战术可绕过此瓶颈。

3. 文明代差与战争形态变革

  • 曹魏的“制度优势”:司马懿推行军屯制后,关中地区可年产军粮500万斛,而蜀汉因南中叛乱、北伐消耗,年军粮产量不足80万斛。
  • 技术扩散效应:曹魏将蜀汉的连弩技术改良为“神臂弩”,射程达300步,而蜀汉仍依赖原始弩机,战场代差进一步扩大。

四、结论:蜀汉军事体系崩溃的必然性

蜀汉后期“无将可用”的困境,本质是结构性矛盾的爆发:

  1. 人才供给侧:诸葛亮“全能统治”压制了将领成长空间,魏延之死导致战术经验断层;
  2. 战略需求侧:北伐战略与国力严重不匹配,人口基数无法支撑长期战争;
  3. 权力生态侧:派系斗争与宦官干政使军事将领沦为政治牺牲品。

这一过程犹如“沙堡崩塌”——诸葛亮之死抽走了地基(核心指挥),魏延之死震碎了承重墙(战术能力),而人口枯竭与地缘封锁则加速了整体坍塌。蜀汉的悲剧,实为“小国逆袭战略”在资源约束下的必然结局。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这... 日本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大的国家,整个国家以大和民族为主,除此之外,日本曾经还有200万的外地人,这些...
原创 1... 1954年,蒋介石不顾苏联的威胁,毅然下令部队将苏联的万吨巨轮在公海进行劫持,甚至扣押49名苏联船员...
原创 张... 建安三年九月,曹操东征吕布的所在地——徐州郡! 第二年春,白门楼下,吕布被杀。 吕布集团覆灭,曹操得...
原创 清... 我国历史沉淀五千年,历经四百多位皇帝,每次时代的变迁,都难以离开“封建”二字,但每个朝代都有自己的特...
原创 若... 历史上充满了不确定因素,充满了机遇和运气,如果抛开一切客观条件,把题中所提到的六个皇帝关在一间密室里...
原创 李... 就连唐太宗李世民都想传位给李恪,可惜受人阻拦才没成功,李恪的能力自然很强。 不过他被后人怀念,主要还...
以人才之力筑强国之基 古人说:"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从古至今,人才都是国家发展的核心力量。今天的中国正处在发展的关键时期...
原创 慈... 1928年7月,唐山遵化西北30公里郊区处,数千名手持枪械的士兵将一处修筑得富丽堂皇的建筑群紧紧围住...
原创 清... “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而得一夕安寝”,出自六国论。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四起,国与国之间战乱不断...
原创 溥... 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此时的清朝已经处于风雨飘摇中,武昌起义成功后,很多省份迅速宣布独立。清朝不...
原创 雅...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我们在学历史的...
原创 杨... 《斩明》——用人之得失,用权之道路,为你描绘大明王朝的权谋长卷(7) 上一章: 屯门岛大捷:名动天下...
原创 原... 随着网络科技的不断更新发展,越来越多的网络热词成为了我们生活中调侃或自嘲的日常用语。这些热词不仅显示...
原创 一... 我们熟悉的中国历史是由夏商周开始的,然而,在很长的时间内,西方学者否认夏商两朝的存在,认为《史记》不...
原创 原... 原本六大名著,后来变为四大名著,丢下其他两部的原因只有两个字 文|小柳说历史 我们从小学的书本中就已...
民国荒唐的闹剧风波,张勋复辟清... 民国建立后一段时间内,还有很多遗老遗少还幻想帝制美梦,比较典型是袁世凯“洪宪”和张勋复辟“清朝”的闹...
原创 如... 康熙四十七年,太子被废,十三皇子胤祥受到波及,不仅没有被受封爵位,而且被康熙囚禁。“王之懿德美行,从...
原创 雍... 清朝,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王朝,对于汉人来说,清朝始终是异族入侵建立的国家,所以在清朝建立之初,以至...
原创 她... 说到清朝出现的皇帝,康熙绝对是讨论热度最高的皇帝之一。康熙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整一把在统...
原创 姜... 在《封神演义》的最后,是姜子牙分封诸神,其中地位有高有低,也不完全是按照生前的实力和功劳来分配的,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