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有三“祖”,皇太极仅为“宗”,康熙到底该不该称“祖”?
迪丽瓦拉
2025-09-02 09:04:16
0

中国自古讲究“人过留名”“雁过留声”,无声无息是白来走一遭,在这样的三观影响下,很多古人前仆后继的想要出人头地,毫不客气的说,一部中国古代史,一部功利主义史。

正因为如此,在一个人死后都会有一系列的评价,皇帝也不例外,主要有谥号和庙号两种评价体系,这种死后“盖棺定论”的方式,其实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醒皇帝在执掌时期不能做的太过分。

大体来说,在唐朝之前,皇帝喜欢玩谥号,几乎每一个皇帝都会有一个谥号,但是唐朝的皇帝硬是把这个谥号给玩烂了,一个帝王竟然可以有一大堆的谥号。

在谥号玩烂之后,皇帝又开始玩起了庙号。

所以,我们大概可以发现,唐朝之前的皇帝都被称为XX帝,而到了唐朝之后的皇帝,都被称为XX祖,或者XX宗。

通常来说,能够称“祖”的皇帝,大多都是开国皇帝才能够在死后被后人上个“祖”号,其余的皆为宗。

但是庙号的发展比较波折,在汉朝的时候曾经十分惜字,并不是每个皇帝都能有庙号,然而到了魏晋南北朝时,庙号一度泛滥成灾,比如曹魏的第二位皇帝曹睿,还在活着的时候就给自己定了“烈祖”,也当真是一个奇葩。

唐朝之后由于谥号玩烂了,皇帝也害怕把庙号也玩烂了,用起来还算谨慎,比如李世民对唐朝的建立到发展强大,拥有巨大的贡献,但是在去世后只搞了一个唐太宗的庙号。

后代的皇帝大多没有唐太宗这个实力,也就踏踏实实的搞一个带宗的庙号就行了。

可以说,从唐朝之后,皇帝的庙号大致能够遵循开国皇帝可以用“祖”来作为庙号,也就是 “开山为祖,守成为宗”。

一个朝代一个祖号,看起来也挺好的,但是明朝时期就被打破了,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被称为太祖,是一点毛病都没有的。

朱棣去世后被评为太宗也没有问题,偏偏后来嘉靖为了把自己不是皇帝的父亲抬进太庙,硬是给朱棣提了一个档,追封为成祖,这样明朝就出现了两个祖。

可能是受此影响,努尔哈赤在称帝的时候,必然在规格上要比明朝高级一点,直接将自己的四位先祖追封为祖,当然,在历史上并不承认。

可以说,清朝一开始就已经打定主意,就是要比明朝规格高,所以明朝有了三位庙号为祖的皇帝。

他们分别是清太祖努尔哈赤,清世祖顺治,清圣祖康熙。

要说努尔哈赤是清朝政权最早的奠基人,称其为太祖,很合理,清朝原本只是东北的一个地方政权,是在顺治时期,完成对中原的大一统,按照“开山为祖”的原则,顺治虽然啥也没干,捡了个皇帝,但是被评为“清世祖”也说得过去,虽然也有争议,但是问题不大。

在清朝的庙号评价体系中,最惨烈的当属皇太极,作为努尔哈赤的儿子,顺治的父亲,皇太极完美的错过了祖庙号,最后只得一个清太宗,真的是因为皇太极不够资格吗?

其实,清朝真正的创立时间是在1636年,皇太极应该算是清朝的第一任皇帝。

在文治武功上,皇太极同样不虚,对外战争上,狂扁泡菜就不提了,光是对明朝的战争,几乎就挑不出任何毛病,尤其是松锦大战,更是沉重打击了明朝,如果皇太极不死,入关的清朝皇帝必然是皇太极。

对内改革上,极大的融合了满蒙汉三民族,为清朝的最后入关奠定了基础。

要资格有资格,要实力有实力,要功绩有功绩,最后仅仅被评个太宗,连自己啥都没干的儿子都能评祖,皇太极实在是太憋屈了。

我认为皇太极的庙号之所以被低估,很可能与皇太极暴毙,皇位继承上出现了问题。

皇太极是暴毙而亡,还没有来得及制定皇位继承人,而当时清朝皇权并非十分集中,尤其是在皇嗣的选择上,很有之前部落一起商议的“民主”风格。

按照民主的风格,皇太极的长子豪格,与皇太极的弟弟多尔衮最有资格竞争皇位,双方势均力敌,最终双方采取妥协,让皇太极年幼的福临登上了皇位,也就是顺治皇帝。

但是这个妥协,实际上也是以豪格退出权力中枢,多尔衮执掌大权而完成的。多尔衮是皇太极的弟弟,但是两个人的关系却很微妙,据说努尔哈赤临终的时候想让多尔衮继承皇位,但是皇太极当初联合其他贝勒夺了去,并且还让多尔衮的母亲给努尔哈赤殉葬。

不管是不是有什么隔阂,最终皇太极的庙号被定为太宗,并不算太出格。

但是为何人们后来普遍认为皇太极的庙号被低估了呢?

就是因为顺治和康熙都被评为祖,相比之下,皇太极的这个太宗,实在是有点寒酸了。

相比于顺治被评为世祖,被评为圣祖的康熙,显然是有着明显的高估的。

尽管康熙被认为是很能干的皇帝,对清朝的稳固统治,抗击侵略,开疆拓土方面,都有很大的作为,但是毕竟不是开国皇帝,严格来说已经是清朝整体政权的第四任皇帝,给他搞个圣祖,显然是出格的。

问题的关键是,康熙有一个看起来很孝顺的儿子,在给康熙评庙号的时候,坚持给康熙上一个规格高点的祖号。

雍正力排众议的解释说“我皇考大行皇帝缵继大统,旧典本应称宗,但经云:祖有功而宗有德。我皇考鸿猷骏烈,冠古轹今,拓宇开疆,极于无外,且六十余年手定太平,德洋恩溥,万国来王,论继统则为守成,论勋业实为开创。朕意宜崇祖号,方符丰功。”

应该说,雍正是在九子夺嫡中历尽千辛万苦才得来的皇位,对于康熙在临终前能够选择自己,那是感激涕零。

虽然说不一定合庙号的平定原则,但是庙号本身就是一套人定的东西,有雍正在这里背书,也没人敢说个不字。

有些道理,想让他有道理,他就有道理,这就是道理!

其实,以雍正和乾隆的的功绩,硬要讨一个祖号,也不是不可能,但是雍正去世的太早,跟乾隆的父子关系也不是很融洽,乾隆完全不搭茬。

当然,以乾隆内心的小九九,应该也希望死后被儿子弄出来个“天祖”这样的庙号,可惜嘉庆不上道,最后只上了一个清高宗。

估计乾隆知道以后,在地下都得天天打嘉庆,不孝顺!

当然,要说皇太极这个太宗,其实也有一定的作用,就是让顺治和康熙的祖号,看起来不是那么的没有含金量。

你看人皇太极干了这么多事,最后也只是一个太宗,顺治和康熙,应该是干了不少大事。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第一视点丨以心相交者,成其久远 中国蓝新闻记者 赵奕 吕薇 周家齐 王路遥 郭欢 吴文昊 蔡鑫鹏 徐郑超 傅晶晶 温岭台 温州台 三...
原创 老... 1973年,北京故宫故宫博物院。 1973年,参观北京故宫的游客,熙熙攘攘的人群。 1973年,...
寇准醉酒闯大祸,身披龙袍惹怒宋... 在古代封建王朝的森严等级制度下,龙袍无疑是皇帝独一无二的专属服饰,它承载着皇权的至高无上与威严庄重。...
原创 军... 1947年6月底,辽南多地连续下大雨,山洪暴发,河水猛涨。吴瑞林率领的独立师住在大石 桥与海城之间的...
原创 赵... 1937年11月的一天,时任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刚到学校门口,一个乞丐突然冲了上来,抱住他失声痛哭。梅...
原创 红... 1928年11月,彭德怀率领的红五军转战千里,历尽艰辛,在江西莲花城北九都与前来迎接他的红四军一部会...
原创 魏... (四)魏明帝托孤曹爽成为首席辅政大臣 老皇帝死后,如果小皇帝年幼,应该让谁当小皇帝的监护人呢? 从历...
原创 5... 1958年10月,志愿军第五任司令,也是最后一任司令——杨勇,撤志愿军回国后,就被毛主席任命为北京军...
原创 三... 质疑三国时期实际人口数量还有一个很重要的论据,就是我们必须对中国古代几千年的人口数量作一番大致的比较...
许卢峰:放火的皇帝与革命的会党... 摘要:“火烧少林寺”神话在清初形成,经过清代中叶的流变,在清末产生了《少林宗法》和《少林拳术秘诀》两...
原创 李... 历史上大多数人对李治的评价是生性懦弱,李世民在临终前对自己的托孤大臣和李治讲: 太子仁孝,公辈所知,...
原创 民... 提到“青帮”,人们多半是熟悉的,特别是那些曾经横行上海滩的名号,像黄金荣、杜月笙与张啸林三位,便是民...
原创 明... 明朝的九大塞王是朱元璋为巩固边疆、防御外敌而分封的九位皇子,对于朱元璋来说,明白边将手握重兵,容易威...
原创 雍... 自古,封建礼制,帝王之家向来遵从的都是母凭子贵。深居宫墙之内的女人们只有当上了太后,才算是闯到了“打...
原创 光... 公元1875年,岁在乙亥,正月二十的紫禁城,被皑皑白雪覆盖,寒风如刀割般呼啸而过。太和殿外,年仅4岁...
原创 光... 光武帝刘秀前前后后一共回过家乡襄阳六次,回家后他都干了些什么呢?根据对文献记载的解读,笔者认为光武帝...
原创 四... 近代中国历史,是一部跌宕起伏的战争史,革命队伍从两万五千里长征,到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在这片九州大地...
大清雍正年制六字篆书款孔雀蓝釉... 在雍正朝官窑瓷器的璀璨星空中,“大清雍正年制六字篆书款孔雀蓝釉地珐琅彩敞口瓶” 宛如一颗散发着神秘幽...
原创 唐... 在《西游记》中,唐僧每到一个国家,都要去倒换通关文牒。 小时候不太懂通关文牒到底为何物,为什么要倒换...
大清候补皇帝溥儁,为何最终没有... 溥儁,这位大清朝的备选皇上,1900年那会儿,差一点儿就真坐上龙椅了。他还有个名儿,叫同俊。 这年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