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春秋时代的几大强国,为何不敢动周天子?他们到底在怕什么?
迪丽瓦拉
2025-09-02 10:05:27
0

很简单,因为在春秋时代,周天子象征着最高权威。春秋霸主们需要从他那里,获得合法授权,才能名正言顺地号令诸侯。

周朝是中国历史上非常重要的朝代,他不是一个大一统的朝代,但他为大一统王朝的出现打下了基础。周朝之前的夏朝和商朝,如果按照后世的标准,是无法称之为一个朝代的。夏商时代,中原大地上分布着很多城邦和部落,夏王或商王只是以盟主的身份,担当所谓“天下共主”的角色。

而在实际上,夏国或者商国,也不过是众多城邦中的一员,实力较强时就能让其他邦国臣服;实力不济的时候,就可能成为挨打的一方,出现所谓“四夷交侵”的危机。

我们现在之所以认为,夏国和商国与其他邦国不同,主要在于他们文化发达。在他们自己的描述里,本国的地位就是高于别人的。后来的周人,也承认夏商的正统地位,而且还称自己是夏朝的后代。在这样的舆论环境下,夏人和商人在中原建立的政权,就成为了夏朝和商朝。

商朝的甲骨文中,就把自己本国叫做“商方”,把周人叫做“周方”,与鬼方、土方那些蛮夷别无不同。这里就能看出,商人其实还是很有自知之明的。所谓的夏朝和商朝,不过是后世人,受限于时代对思想的束缚,按照秦汉朝代的模板,对上古时期做出的一种描述而已。

如果说夏朝和商朝,是后世人使用“美颜”滤镜进行了修饰,描绘出来的上古朝代。那周朝就几乎可以称为朝代了,或者准确地说是西周。

从后人将东周又进行划分,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阶段,就知道东周和西周不能相提并论了。下面就来说说,周朝是怎么建立的?东周和西周又是怎么划分的?

我们先来看看周朝是怎么建立的?中原各国与周天子是什么关系?以及周天子这个尊号的由来。

周朝是周人推翻中原的商朝后,以周原地区和殷商故地为基础,建立起的一个王朝。周人是生活在我国西部的古老族群,应该是古代羌人的一支。周文王时期,周族在西方强大起来。周文王死后,他儿子姬发继位,就是周武王。周武王率领西方各部落,组成联军进攻商朝。在牧野之战中,周军打败上商军,商纣王自焚而死,商朝灭亡。

武王伐纣之后不久,周武王就去世了,年幼的周成王即位,周公负责处理国政,成为实际上的最高统治者。周公监国期间,先平定了“三监之乱”,又亲自率领周军进行东征,消灭了一些商朝盟国,征服了东夷地区。为了对新征服的广大地域,进行有效控制,周公对周王室皇族成员和开国功臣,进行了大分封。

周公在位于中原和东方、北方的一些战略要地,都分封了周王室宗亲和亲信。比如在商朝故地,就分封亲弟弟康叔建立了卫国;在东北地区,为了震慑商人的箕子朝鲜,分封了亲兄弟召公建立燕国;在东夷地区,分封开国功臣姜尚和自己儿子,分别建立了齐国和鲁国。

周朝与分封制一起实行的是宗法制。商朝的时候,商王也是名义上的“天下共主”。商王为了维护自己的权威,经常对不听话的部族或方国,进行军事上的讨伐。到了周朝,由于实行了亲族分封,周天子不但是“天下共主”,而且还是其他姬姓诸侯的“大宗”。

可以说,夏朝开始实行的“家天下”的政治理念,到了周朝才正式实践成功。

被分封到各地的诸侯国,可以被看做是小型的“周国”。诸侯在自己国内拥有类似周王的地位,他们可以对自己的子孙和大臣继续进行分封。这些诸侯国后来自称“诸夏”。周天子自己管理的周国,则被大家称为“宗周”。

周人还改革了商人的“天命”思想。周人对“天命”思想最重要的改革,就是天命是可以转移的。武王伐纣能够成功,就是因为“天命”从商族转移到了周王这里。与之对应的是,周人还创造了“天子”的称号,这是与宗法制紧密相关的。“上天”与周王的关系,就像人间父亲与儿子的关系。周天子的称呼就是这么来的。

除了利用“天命观”和宗法制,确立周天子“天下共主”的地位。强大的军事力量,才是周天子能号令诸侯的主要武器。

周王室直属的军队,主要有周六师、殷八师和虎贲。周六师分布在镐京附近,主要由周族平民担任,平时下地种田,定期进行军事训练,发生战争时随周天子出征。殷八师的性质和周六师差不多,主要驻扎在殷商故地,用于威慑殷商遗民,也会跟随天子出征。虎贲则是一种常备军,由贵族子弟组成,相当于周王的禁卫军。

既拥有“天下共主”的合法身份,又拥有天下最强的武装部队,周天子当然就拥有号令天下的最高权威。这也是我说的,为什么和夏朝、商朝相比,周朝更像是一个朝代,至少在西周时是这样。

西周时期,周天子为了维护自己的权威,就会征讨那些不听话的诸侯国,和不来进贡的蛮夷部落。像周昭王南征楚国,周穆王东征徐夷,周宣王征伐犬戎。

但是频繁的战争,也会消耗周王朝的国力,损失军队和人口,最终是得不偿失的。就是由于周宣王穷兵黩武,耗尽了国力,到了他儿子周幽王时期,周王室不得不遭受一场巨大的浩劫。

再来看东周时期,周天子的权威是如何丧失的?

公元前771年,犬戎攻破周朝国都镐京,杀死了周幽王,西周因此灭亡。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在秦国、郑国等国军队的护送下,将国都迁到了洛邑,以后的周朝就称为“东周”。东迁之后,周王室丧失了西边大片土地和人口,在中原只拥有一小块土地,大概相当于二等诸侯国。

经过之前的动乱,周王室的军队也几乎消耗殆尽,再没有力量震慑诸侯了。这时候,又发生一件让周天子颜面扫地的事情。

公元前707年,周桓王以郑庄公不来朝拜为理由,率领蔡国、卫国和陈国的军队,来讨伐郑国。郑庄公率领郑国军队,打败了周天子率领的联军,郑军中还有人射伤了周桓王。晚上,郑庄公派人去慰问周桓王,并得到了周桓王的谅解。从此之后,周天子的权威一落千丈。

春秋时期,有哪些强国争霸中原,哪些人成为公认的霸主?

通过郑庄公挑战周天子的事件,让诸侯各国见识到了周天子的衰落,也就越来越不把周天子放在眼里。诸侯各国经常不向周朝朝贡,不参加周天子举办的活动,而且还时常相互攻伐,把周朝的礼乐制度忘在了脑后。

这时候,有几个诸侯大国的国君,就打着尊奉周天子的口号,出来号令各国,征伐有不臣行为的国家和蛮夷,这就是“春秋五霸”。

关于“春秋五霸”的具体人选,有几种不同的说法。第一种说法是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和楚庄王;第二张说法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和越王勾践;第三种说法是齐桓公、晋文公、晋襄公、楚庄王和晋悼公;第四种说法是齐桓公、晋文公、晋襄公、晋景公和晋悼公。

无论那种说法,齐桓公都是当之无愧的五霸之首。齐桓公成为中原霸主的过程,被后来争霸的君主竞相效仿。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使得齐国富强起来。拥有强大国力做支撑,齐桓公想要成就一番伟业,于是采纳了管仲“尊王攘夷”的策略。

齐桓公以尊奉周天子为口号,号召天下诸侯团结起来,一起征讨周边的戎狄部落。齐桓公帮助燕国,打退了山戎的进攻。邢国被狄人所灭,齐桓公帮助邢国复国。

楚国经常进攻中原各国,都被齐桓公打退。齐桓公还率领诸侯联军,打到楚国境内,质问楚国为啥不向周天子进贡。楚成王迫于压力,被迫承认错误,并派屈完与诸侯联军会盟,史称“召陵会盟”。

威服楚国后,齐桓公在诸侯中的声望更加牢固。公元前651年,齐桓公与各诸侯国在葵丘会盟,周襄王也派使者参会,等于承认了齐桓公的霸主地位。齐桓公的霸业,在此时达到了巅峰。

齐桓公称霸之后,后面想当霸主的诸侯,基本都按照齐桓公的方法,完成称霸中原的伟业。晋文公重耳即位后,也实行了和齐桓公一样的政策,尊奉周天子,征讨那些不听话的诸侯国,攻打入侵中原的蛮夷部族。

通过城濮之战,晋国击败了强大的楚国。晋文公也通过践土之盟,成就了自己霸主的伟业。晋文公死后,他儿子晋襄公继续执行同样的政策,先后击败秦国和楚国,也成为中原霸主。晋国的霸业前后加起来有上百年,其间只有楚庄王北上争霸成功,其他国家都无与争锋。

接下来,我们就来讨论一下,为什么这几个春秋霸主,不去推翻周天子,反而带头尊奉周天子?

通过上面的叙述我们知道了,周朝在开国之初,就建立起一套“家国天下”的政治体系。周天子是这个体系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更是连接诸侯各国的纽带。在这个“家国天下”的体系中,周天子是天下的最高统治者,也就是最高的权威。在所有华夏国家中,周天子虽然实力不行了,但仍然代表着天下的最高权威。

春秋时期,周天子虽然已经没有能力,出去征讨不服从的各国了。但是周公他们制定的礼乐制度,已经在华夏各国中根深蒂固,短时间内根本无法消除。

周天子虽然丧失了军事讨伐能力,但他毕竟还保持着“天下共主”的身份,这是华夏各国必须承认的。齐桓公和晋文公出来称霸,当然是因为他们国家实力更强,可以讨伐不听话的国家。国家实力强,只是他们可以称霸的基础。想要让其他国家都承认,自己这个霸主的地位,就需要周天子给予授权了。

可以说这是当时华夏国家之间的游戏规则,谁不按照这个规则办事,依仗武力随意攻打别国,那就是“蛮夷的行径”。华夏各国就有理由联合起来,一起出兵攻打他。这就是齐国、晋国先后率领诸侯,一起攻打楚国的原因。

春秋初期,只有楚国这样的“蛮夷”国家,没怎么接受过华夏文化的熏陶,才会自称为王。吴国和越国自称为王,原因也和楚国一样,他们当时都处于“华夏文化圈”之外。因为他们是蛮夷国家,所以他们称王属于自娱自乐,对中原华夏各国,也没啥太大影响。在“华夏文化圈”里,周天子才是那个唯一的“天下共主”。

为什么齐桓公和晋文公,他们不凭借自己的强大军力,去夺取“天下共主”的位置?因为齐国和晋国,都是“华夏文化圈”的成员,而且是重要的成员。

他们的祖上,或者是周朝的开国功臣,或者是周王室的成员,是根正苗红的华夏国家。如果他们也像楚国一样称王,那他们就是“华夏文化圈”的叛徒,也会被视为“蛮夷”。如果他们想要取代周天子的位置,自己来做“天下共主”的位置,那就会成为全天下的公敌。那就别说称霸了,一定会落得个身死国灭的下场。

就是说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从周天子手里拿到授权成为霸主,已经是华夏诸侯国的极限了。当时即使像齐国、晋国和楚国。这样强大的国家,也没有与天下为敌的实力,更没有统一天下的能力。

而且齐桓公和晋文公,能够成为霸主,除了有强大国力做后盾,也因为他们都尊奉周天子。他们按照周朝的礼乐制度,来对待周天子和其他诸侯,表明自己是周天下体系的支持者。作为交换,他们从周天子那里拿到合法授权,可以名正言顺地征讨其他国家。那些不遵守周礼的国家,就会成为被打击的对象。

晋国能在春秋时期,很长一段时间里,居于中原霸主的地位。除了晋国实力超强之外,对周王室的尊崇,也让他在政治上获得更多优势。与之相反的是,南方的楚国虽然实力也很强大,经常征讨中原各国。

但在与晋国的争霸中,楚国长期处于下风。就在于晋国国君,可以打着周天下的旗号,号召其他华夏国家,一起去打楚国。楚国攻打中原国家,属于“蛮夷入侵中国”;晋国率领各国打楚国,却是捍卫华夏秩序,征讨“骚扰中国的蛮夷”。

上面说了,长期与晋国争霸中原的是楚国。在西周时期,楚国已经成为周朝的南方强敌,周昭王就死在了南征路上。春秋时期,楚国经常北上攻打中原各国,先后与齐国、宋国、晋国争霸。到了楚庄王时期,终于打败晋国,成为中原霸主。

楚庄王曾经率军来到洛邑城外,并且举行阅兵仪式,向周天子示威。周定王感到恐惧,就派王孙满去慰劳楚军。在此期间,楚庄王向王孙满,询问周朝九鼎的重量。王孙满回答说,周天子有天命在于有德,不在于九鼎的轻重。这番对话,让楚庄王知道,周天子没有失去“天命”,放弃了取而代之的想法。

真实的情况是,楚庄王这时真正意识到了,周朝天下秩序的强大,还远不是自己能够动摇的。周天子虽然失去了军事实力,但“天下共主”的地位,还是被华夏各国承认的。自己一旦轻举妄动,不但中原称霸的伟业无法实现,还可能成为全天下的公敌。到时候,华夏各国以扶持周王室的大义,联合起来兴兵讨伐,楚国再强也是扛不住的。

综上所诉,春秋霸主们根本没有动机,也没有理由,来取代周天子的位置。他们只需要把周天子高高供起,然后打着他的旗号,对其他诸侯发号施令,就达到了成为中原霸主的目的。如果他们推翻周天子,就等于破坏周朝的“家国天下”体系。到时候受伤的不只是周王室,还会造成天下大乱,自己的国家也不会幸免。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秦... 秦先后灭掉 韩、赵、魏、楚、燕、齐六国,但却未能统一全国,而单单留下孱弱的卫国。 有人说卫国是名臣...
原创 一... 上一期讲到,春秋迈进战国,原本与秦争执不断地晋国三分。然而,晋国的变更不仅没有给秦国带来东征的机会,...
原创 渑... 春秋七国争雄的历史深入人心,其中渑池之会是秦赵两国重要的外交事件。公元前279年,秦昭王约赵惠文王在...
原创 民... 现在很多人都仇富,特别是那些不学无术,不好好做人,天天显摆的富二代,更是让人讨厌。 因为这些人的存在...
原创 “... 西周时期,国家实时封建制度,因此很多国家的功臣以及皇室宗亲都被分封给了些许的封地。这些人可以在自己的...
原创 禁... 提起日本人,我们一般对他们的称呼都是 “小日本”、“日本鬼子” 。 不过去年开始,有人发现一些社交平...
原创 4... 曹丕虽然是曹魏的建立者,也是个文武双全的人物。但是这哥们是不具备一统天下的能力和条件的。即使他没有英...
原创 夷... 大家好,这里是史书上说了啥,今天和大家分享夷陵之战。 夷陵之战是三国初年蜀吴双方的一次战役。公元21...
胜利村:银幕课堂悟真谛 革命精... 胜利村 为缅怀革命先烈,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近日,胜利村党支部组织开展“银幕课堂悟真谛 革命精神永传承...
原创 “... 虢国夫人,是杨贵妃的三姐,唐代著名外戚贵族,因"素面朝天"的典故和奢靡生活成为盛唐由盛转衰的象征性人...
原创 合... 苏秦(?-公元前284年),己姓,苏氏,名秦,字季子,雒阳(luò今河南洛阳)人,战国时期著名的纵横...
原创 爱... 从古至今,华侨华人漂洋过海,移居异国的事情屡见不鲜。在大家的印象中,可能觉得华侨们都是富甲一方的大商...
原创 刘... 自古风云变幻,世事如棋,局势分合,常使人感叹。人们常道:“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在这漫漫历史长河中,...
原创 问... 公元前606年,楚庄王在攻打西北地区少数民族(陆浑之戎)时,来到了洛河,洛河即洛水,陈兵在周朝的边境...
原创 印... 想要征服一个地区,想要消化一个地区,最先需要毁灭的是其文化,这基本上是世界共识,几乎所有的大国都知道...
原创 你... 每个中国人印象里都有这么一家新华书店,它可能坐落在不同的位置,店内也有不同的布局和书籍,但相同的是招...
原创 河...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这是清朝赵翼《论诗五首·其二》中的两句,表达了诗人提倡在诗词创作...
原创 清... 大清道光年间,出了一位在华洋人公认的世界首富,谁有如此能耐?他又是做什么的呢?他后来结局如何? 一个...
原创 三... 三国时期的华夏大地,豪杰纷起,群英涌现,一部《三国演义》更英雄形象深入人心。近日,有网友提问:如果给...
原创 李... 李世民在男女之事上很随便,他敢娶仇人妻子、至亲弟媳、前朝皇后,但就是不敢纳嫂子郑观音,不是他不想,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