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期讲到,一代明君晋文公在秦穆公的帮助下接手晋国,为表示友好,两人达成了翁婿关系。秦晋两国的关系达到了前所未有的亲近。
秦国地处西陲之地,虽然称得上是军事强国,但耐不住地势偏远,在政治上的影响力微乎其微。秦穆公想要在中原做出一番作为,是不要势必要跨过东边的晋国,继续向东扩张。
不过,秦要向东扩张,晋国同样如此。相比较两国的地势,晋国终究占了不小的优势。
公元前636年,本就破败不堪的周王室又一次发生内乱。周襄王向各大诸侯求救。对于中原虎视眈眈的秦穆公在这件事中看到了机会,他想要“尊天子以令诸侯”。
机会难得,秦穆公马上派兵马到达晋国边界。想要借道晋国,渡过黄河,到达中原。以秦晋两国现在的关系,甚至说秦穆公对于晋文公的恩惠,晋文公能不让秦穆公通过吗?
事实上,晋国人厚黑的性格是家族绝学。晋文公一边跟秦穆公打马虎眼,另一边,又亲率兵马赶赴中原勤王。就这样,晋文公立下“再造王室”的大功。扬名立万的机会,就这样被晋文公抢走,秦穆公痛心疾首,却也无可奈何。
尽管如此,秦穆公依然要和晋文公保持面子上的和睦,毕竟当今天下,最强的诸侯国不是秦也不是晋。而是掌控南方,与周王室分庭抗衡的楚国。想要称王称霸,就要先解决威胁最大的楚国。
很快,秦晋两国对楚展开攻势。两国联盟通力合作,楚国节节败退。公元前632年,秦晋两国同楚国展开城濮之战,秦晋两方大胜。
胜利归胜利,秦穆公并没有感到愉快,反而有几分挫败感。本是自己一手捧起的女婿,却成为了奠定晋国霸权的大人物。而自己同样的出钱出力,怎么就成了配角。这跟秦穆公想的不一样啊!
看着地位已在秦穆公之上的晋文公,两国之间的间隙愈来愈大。
公元前630年,晋国攻打郑国,秦国作为盟友共同出战。面对两大军事强国的攻击,郑国岌岌可危。
某天夜里,秦国出现了一位不速之客,名叫烛之武。烛之武劝说秦穆公:“秦在西,晋在东,而郑国在晋的东方。若郑国灭亡,晋国吞并郑国,秦国只能看着晋国更加强大,而得不到任何好处。”
这些话可以说是讲到了秦穆公的心坎里了。他给晋文公做了近10年的配角,他今天就要翻身农奴把歌唱。第二天,秦国不仅退出战争,更留下部分军队帮助郑国守城。
这下轮到晋国人傻眼了,秦穆公不想打了,撤军就好,这还帮助郑国是什么意思?怒气冲冲的晋国将领跑到晋文公面前告状。还出主意要截杀回秦国的秦穆公。
晋文公摇头道:“秦穆公于我有恩,我不能同惠公、怀公般忘恩负义。”为避免与秦国交恶,晋国大军撤出郑国。
两国的关系一下变得大不如前,两年后,大器晚成的晋文公逝世,秦晋关系更是急转直下。新继任的晋襄公更是直接调转枪头直指秦国,秦晋两国兵锋再起,谁输谁赢,未来又将如何,还要看之后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