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的豪族,千年的王朝,历史的长河中,我们是否曾遇见过千年的风云变幻?回顾清代文人,他们怀揣万卷书,究竟为何而读?或许,这其中蕴含着深刻的人性和社会观。
清代文人对书的追求,并非为了书中黄金屋,亦非为了颜如玉的美人,而是追求封妻荫子、光耀门第的荣耀。从今天的角度来看,清代官员似乎都是极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然而,清朝的官员在所有王朝中显得格外独特,他们将官场文化演绎到了极致。
清代官员的独特之处体现在多个方面。首先,他们效忠于谁?官位得来自于哪位皇帝,他们就效忠于那位皇帝。在清朝,皇帝就是他们的“天命之主”,一切为了维护这份天命。然而,有趣的是,尽管在上级面前他们个个是“狗”,但在下级面前却自视为“皇帝”。
在清朝,贪官成群,几乎无一幸免。即便像和珅这样的历史上著名的贪官,在被定罪时也未提及贪赃枉法,因为他只是乾隆的“钱袋子”。这引发思考,官场背后到底隐藏着怎样的权谋和权力博弈?
以和珅为例,我们发现清朝官员普遍具有以下特点:他们在上级面前俨然是“狗”一般的驯良,但在下级面前却仿佛是“皇帝”;清朝既没有清官,也没有贪官,只有那些跟错人的倒霉蛋;每位清官官员都有着不可否认的贪欲,但他们又会为自己刻碑立传,成为家族的楷模;科举出身的清官官员几乎无缘进入内阁,权力中心一直被八旗贵族所垄断。
在朝廷的黑暗中,清朝官员深谙其中奥妙。一旦有机会,他们会不惜一切代价,捞取金钱、物质和美女。更有甚者,一些“肱骨大臣”如爱新觉罗·善耆、李鸿章和袁世凯,后代纷纷迁往国外。这引起人们思考,清朝灭亡后,这些曾掌握重权的官员后代是否遭遇厄运?
历史告诉我们,推翻清朝的主力竟然正是清朝的官员。而后,讽刺的是,著书写史的人中,最猛烈地谴责清朝的不正是当时的官员。这似乎是一种悖论,却也揭示了清朝官员的为官之道:在上面磕头,少言寡语,说话只说假大空和拍马屁的谎话。
当我们审视清朝官员对待百姓的态度时,可谓是丑态百出。他们将百姓视为能够提供“小妾”、“婊子”、作威作福的猪狗,以及奴隶的工具。一旦踏入官场,即便是正直之人,亦变成了魔鬼和水蛭,站在了百姓对立的一面。
清承明制,官员们不仅盘剥国内,更以举国之力迎合洋人。他们对清朝的百姓,只看中他们提供的牛羊、猪狗、奴隶,而非看中百姓的人性。清朝的官老爷们将自己的家族和清朝的疾苦对立起来,他们对国家的“贡献”就是拼命地捞取金钱、物质和女人。
在这丑陋的官场中,哪怕进入官场的人本怀良心,最终也难逃其蛊惑。清朝官员几乎是通过世袭、科举、金钱捐献、裙带关系、杀戮等途径成为官员。清朝官员进入官场后,想要保持良心和正直,几乎是不可能的任务。
与明朝不同,明朝曾有直言敢谏的海瑞,但在清朝,一个敢直接指出“皇帝的新装”的人都没有。清朝官员似乎丧失了人性,成为魔鬼和水蛭,无论他们最终是什么身份,都站在了百姓对立的一方。
回顾清朝的历史,慈禧曾通过一起小白菜案件狠杀一大批曾国藩势力的官员。这引发思考,慈禧究竟关心的是民间冤案还是借此机会清除异己?在清朝官员的眼里,他们真的会关心百姓的冤屈吗?或者他们只是利用这样的案件,将民间百姓当成了他们权谋的工具?
细细品味清朝官员的为官之道,可谓是多磕头少说话,说话只说假大空和拍马屁的谎话。对朝廷的黑暗了如指掌,他们不惜一切代价,捞取金钱、物质和女人,最终还会在背后踹上清朝朝廷一脚。
清朝灭亡后,清朝官员的子孙有的定居在国外,却并未因此而倒霉。在民国时代,任用的官员中也有不少来自清朝的,这似乎是清朝官员们再一次在历史的漩涡中保持了影响力。他们或许失去了清朝,但荣华富贵仍旧伴随着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