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的历史饱含着复杂的权谋与政治角力,远比我们表面所知的要更为曲折。人们常认为隋炀帝是隋朝的末代皇帝,但事实并非如此。隋朝的末代皇帝实为隋恭帝,而隋朝末期的政局变化错综复杂,涉及到杨侗、杨侑等人的继位和禅让,更是历史上的一段扑朔迷离的故事。
隋炀帝在位初期政治清明,然而,他在治国后期野心膨胀,不断扩张领土,大兴土木,消耗了国家极大的民力。这导致了全国各地农民的不满与起义,最终隋朝陷入内忧外患的困境。隋炀帝南巡时遭困扰于江都(今扬州),于618年被大臣宇文化及所害。
隋炀帝之死使得洛阳的大臣们决定拥立他的孙子杨侗为皇帝,杨侗是元德太子杨昭的次子,成为了最合适的继承人。然而,权力却掌握在王世充等七位大臣手中,其中王世充跋扈嚣张,与其他几位辅政大臣频生冲突。杨侗想要摆脱王世充的掌控,却因后者实力强大而陷入被迫禅让的境地。尽管杨侗企图反抗,但无奈权力不在手中,在619年将帝位禅让给王世充,王世充改国号为“郑”,而杨侗被软禁后不久被杀,成为了隋恭帝。
与此同时,另一位隋恭帝杨侑在历史舞台上亦有一席之地。不同于被王世充所废黜的杨侗,杨侑在617年太原起兵后攻下长安,被封为皇帝,而隋炀帝被尊为太上皇。然而,李渊的计谋早已铺设,企图逼迫小皇帝杨侑禅让,最终于618年成功废黜杨侑自立为帝,并降封杨侑为酅国公。不久后,杨侑逝世,至于其死因则无从考究。
历史上对于隋朝末代皇帝的认知纷繁复杂。尽管杨侗较杨侑更合乎正统,因为在隋炀帝还在世时即位,但由于李渊的最终胜利,杨侑反而成为被认定的正统。李渊击败王世充、窦建德等人,一统天下,建立了大唐帝国。于是,后人只知道隋朝末代皇帝是杨侑,将隋朝禅让给了唐朝,而不是杨侗,这成为历史上的一种误解。
细究隋朝末代皇帝的身份,历史潮流往往偏袒强者。杨侗虽然合法性更高,但杨侑因李渊的胜利成为了后人认定的正统,这便是历史的无常和曲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