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去病在17岁时便勇敢地跨越广袤的漠北,率领着八百名精兵直抵匈奴的根基,展现出他在三军中无与伦比的英勇。到了19岁,他三度出征河西,果断将匈奴人驱赶出祁连山一带。21岁时,他作为三军的统帅,纵横漠北,无人能够阻挡他的脚步。霍去病,这位历史上罕见的奇才与名将,却因天妒英才,生命如昙花般短暂,在他仅仅23岁的时候戛然而止。
那么,霍去病究竟为何无辜夭亡呢?《史记》中,司马迁详细地记录了霍去病的丧礼流程、墓地的规格,甚至还给他赐予了谥号。然而,令人费解的是,对于他的死因,司马迁却未提及一字。这是否意味着司马迁的笔误,忽略了如此重要的细节?他倾注大量笔墨描绘霍去病的丧礼,却对其死亡原因视而不见,这种得不偿失的失误显然不符合他的风格。
后人普遍推测霍去病是因病去世,这一结论主要源于霍光的奏章,可以算作官方说法。但作为一位善于打胜仗的将领,在他人生最辉煌的岁月中无故过世,这样的情况令人难以接受。更重要的是,如果真的是病死,司马迁为何对此守口如瓶?他要么是不知情,要么就是对霍去病的死因有所顾虑,不愿直言其事。
假如霍去病并不是因病而死,那么又是谁在谋害他呢?而为何要在第二次漠北战争前将他铲除?在汉朝的历史背景下,能够对霍去病造成威胁的,恐怕只有卫氏家族。一些人或许会说霍去病出自卫氏,但卫氏家族又为何要对他下手呢?确实,虽然霍去病与卫氏有渊源,但他的崛起并没有给卫家带来任何好处。与卫青不同,霍去病始终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而卫青则是卫氏家族的代表。更为棘手的是,卫氏家族还掌控着皇太子刘据。汉武帝刘彻需要有人来平衡卫氏的权力,而霍去病正是理想的人选。
因此,扶持霍去病以制衡卫氏家族,便成为汉武帝刘彻的施政方针。当霍去病作为卫青的部下大展身手时,对卫家的利益可谓是如虎添翼;而当他因战功卓著而引起皇帝的宠爱时,霍去病就成了卫氏家族的一个潜在威胁。然而,作为兄长的卫青却并不会采取这样的下流手段来解决问题。综合整个卫氏家族,唯有擅长宫廷斗争的平阳公主最有可能对此有所作为。作为卫氏家族背后的真正掌控者,平阳公主与卫家息息相关,因此当霍去病的利益与她丈夫卫青相冲突时,她无疑最想要将他除掉,而且她完全有能力做到这一点。
那么,霍去病究竟是如何死去的呢?我认为暗杀的可能性不大,也不太可能是有意制造的意外。若果真如此,根本无需编造所谓的病死之说。从《史记》的记载来看,霍去病的死因很可能是御赐死刑,与秦代的蒙恬相似,都是因假旨而致的自尽。
霍去病去世后,卫青的大儿子卫伉因假传圣旨而被剥夺了侯爵的头衔。这些事件显然是紧密相连的。在古代,假传圣旨是死罪,卫伉年仅十几岁,根本不具备假传圣旨的理由和资格。而霍去病的骤然去世,让卫氏家族获得了极大的利益,但其中的真相究竟为何,或许将永远成为历史的谜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