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随着起义军的四起,朝廷显得愈发无力以应对这种混乱局面。为了寻找能够恢复秩序的英雄豪杰,朝廷向全国发布了招募令。在这样的背景下,公孙瓒因成功击退黄巾军而被重视,逐渐成为了一方势力的领袖。他所带领的军队在地方上也逐步发展壮大,形成了相对强大的地方实力。
与同样在“自主创业”的刘备相比,公孙瓒无疑占据了更多的优势。他们的出身截然不同,公孙瓒来自一个显赫的贵族家庭,从小就接受过系统的军事教育,而刘备的出身则较为卑微,只是一名普通的亭长。然而,最终刘备成功建立了蜀汉,而公孙瓒却早早被消灭,这背后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两人命运的如此巨大差异呢?
其实在公孙瓒初露头角的时候,就有许多杰出的将领希望投靠于他。赵云在加入刘备之前,也曾考虑过归附于公孙瓒,但因公孙瓒对人才的不重视而遭遇冷遇,甚至受到讽刺。这使得赵云决定不再留在公孙瓒的麾下,反而给了当时仍在他手下工作的刘备一个绝佳的机会。刘备及时与赵云建立了良好的关系,这为后来赵云加盟刘备奠定了基础,使得这位厮杀勇猛的将领能够在蜀国建立过程中贡献良多。
赵云后来在战场上的表现堪称英勇无比,屡次在激烈的战斗中展现出惊人的战斗力,赢得了不少荣誉。他的存在对刘备建立蜀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史书《三国志》中,陈寿特意称赵云为刘备的“爪牙”,这不仅仅是一个称谓,更是对他为建立蜀国所付出努力与成就的高度认可。
此外,还有一个曾受公孙瓒重用的将领田豫,他在战场上的表现同样杰出,让孙权都对他心生畏惧。然而,田豫在公孙瓒麾下长期得不到重用。一旦意识到自己在公孙瓒的部队中难以施展才华,他果断选择投靠了曹操,以寻求更大的发展空间。
正是由于公孙瓒未能善用人才,他身边重要的将领大多是自己的亲属,相较之下却显得平庸无能,这种用人策略使得他与刘备的成功形成了鲜明对比。公孙瓒的失利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他在处理人际关系与用人之道上的短视与失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