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为什么说衡宝取胜很偶然?林总决策不妥,幸亏丁盛抗命
迪丽瓦拉
2025-11-26 09:03:35
0

萧司令员,135师违抗军令,孤军冒进,钻入敌人包围圈了!参谋长解方拿着电报急匆匆走进了第四野战军第12兵团指挥部,语气急切地汇报道。 萧劲光听后,满脸忧虑地说:坏了! 1949年8月,长沙解放后,萧劲光指挥的12兵团由6个军组成,作为中路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向衡阳、宝庆地区进军,准备与白崇禧的四个主力师决一胜负。

在当时,白崇禧指挥的部队是蒋军中最具战斗力的,因蒋氏的嫡系部队几乎已经被全歼。 我军南下的关键就是要消灭这个强敌。 在长沙解放时,主席曾告知林总,白崇禧是个极其狡猾的对手,近距离围歼不一定能奏效,唯一的办法是进行远距离迂回,切断他的后路,逼迫他与我军决战。

于是,林总决定采用主席提议的大迂回战略,将白崇禧集团围歼。左路由邓华兵团和陈赓兵团组成,直奔广东,切断白崇禧的海上退路。随后,陈赓兵团继续进攻广西,截断白崇禧返回老家的路线;右路由程子华指挥13兵团插入芷江,配合正面攻击。 白崇禧,保定军校的生,还曾被日本人称为三个半军事家之一。他被主席评价为中国境内第一个狡猾阴险的军阀,蒋中正也曾在他面前说过:你是全世界数得着的军事家。 虽然有人认为白崇禧不过是小聪明的代名词,军事家之称实属虚名,但不可否认,他确实曾击败过我军,给四野带来了不小的打击。

当时,被桂军重创的部队,恰恰是四野的王牌军之一——39军。 1949年8月,四野的第49军在军长钟伟的带领下,势如破竹,迅速南下,连连攻占益阳、澧县,势头凶猛。 49军的兵力分三路,第145师和第147师追击宝庆方向,而第146师则直逼宁乡。

然而,白崇禧一向狡猾,早在界岭设下伏兵。8月15日,王奎先的146师遭到伏击,损失惨重。 幸好,在147师的增援下,146师经过艰苦的三天苦战才脱险,但这支刀锋部队却已遭重创。 虽然死亡人数没有透露,但146师丧失了战斗力是不争的事实,因为桂军不仅有大量兵力,且还具备坦克、炮兵和空军等支援。

在这样的情况下,哪怕是再坚强的部队,也难以全身而退。 因此,在衡宝战役中,146师只能充当预备队,形同打酱油的角色。 由此可以看出,白崇禧的军事才能并非全无依据,至少他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战略优势。

而萧劲光同样不是一般的将领。早在1925年,他就赴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军事,成为主席所称的我军第一个专业军事家。当时,萧劲光的选择遭到了陈独秀的强烈反对:胡闹,谁同意你学军事?学军事干什么?难道想当军阀?然而,萧劲光坚持自己的选择,甚至在同学面前对蒋经国说:我将来要当军事家! 抗战期间,总部再次派萧劲光赴苏联,进入专门培养红军高级指挥人才的托尔马乔夫军政学院。 随着战争的进展,白崇禧发现了我军的战略意图后,决定孤注一掷,将其主力第7军调来,并在衡宝公路部署46军、97军、71军等部队。

至此,白崇禧调集了13个师,约18万兵力,布防衡宝一线,准备再次发动对四野12兵团的围歼战。 在这个关键时刻,林总深知事不过三的道理,这一战对四野来说至关重要。 衡宝地区河流纵横,沟渠密布,地形复杂,不利于大规模兵团的运动。再加上重炮难以发挥作用,林总意识到,白崇禧可能在诱敌深入,准备伏击我军。

因此,向来谨慎的林总命令全军暂停前进,原地待命。 萧劲光也在第一时间向各部下达了暂停命令。 然而,就在此时,45军丁盛的135师却未能遵守命令,继续猛进,直接进入了白崇禧的包围圈,这让萧劲光不禁忧心忡忡。

135师为何抗命?原来并不是135师故意违抗命令,而是因为他们根本没收到暂停的命令。由于在永丰战役中的顺利进展,135师的部队急行军,进展迅速,甚至未能设立电台,因此一直未收到新的命令。 于是,135师以极快的速度推进了80公里,进入了白崇禧防线的纵深地带。 直到10月5日凌晨,当他们终于打开电台与萧劲光联系时,萧劲光大吃一惊。

这一突如其来的变化,彻底打乱了战役的进程。 白崇禧则既惊讶又高兴。惊讶的是,135师的行军速度超乎预期,完全是神兵天降。高兴的是,其他四野部队还远在后方,135师孤军深入,正好可以将其围歼。 于是,他迅速下令一个师封锁135师的后路,同时调动第7军的4个师实施正面包围,企图全歼135师。

林总得知135师的情况后,立刻感到焦急,并指示丁盛必须服从指挥,稳住桂军,等待援军到来,计划一举歼灭敌人。 林总发出的电报内容如下: (1)你们明天上午应在原地休息待命,准备下午向湘桂路进发,计划于6日12时左右,突袭洪桥、大营市一线,破坏铁路。

(2)你们暂时归我直接指挥,请特别注意与我保持联系。 (3)目前敌后极为空虚,你们应灵活机动,采取独立行动,歼敌并截击撤退的敌人。 即便是最杰出的军事家,战略战术也必须依赖前线的指挥员执行。如果没有得力的将领,再好的谋略也只是纸上谈兵。

对于这场战役的成败,关键就在于135师。 如果丁盛能够坚持住,即使桂军兵力是我军的四倍,林总的计划就能够成功,桂军必然被歼灭。 但如果135师抵挡不住,桂军就会在四野主力赶到之前彻底歼灭135师,然后轻松撤退。 但林总的指示经过仔细分析,似乎并不是最佳选择。 如果按照林总的命令原地待命,正中白崇禧的下怀,桂军将发起猛烈攻击,极有可能全歼或重创135师。 幸运的是,丁盛并没有按指示行事。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 谋士,指的是为君主或权臣出谋划策、提供智力支持的人,通常以智慧为核心,帮助统治者实现霸业。历史上,许...
明代公务员的班味怎么比我还重 每天早上闭着眼睛 按掉第八次“稍后提醒”闹钟, 睡眼惺忪地被人群推上早高峰地铁, 在陌生人腋窝的前后...
巨龙巡游珠玑巷 25日,承载着千万广府人乡愁记忆的第五届世界广府人恳亲大会在广府祖地韶关南雄珠玑巷隆重开幕,约800...
“明清鼎革一百年”系列:东亚动... 在传统史料中,壬辰战争常被一笔带过,但若把目光真正投向四百多年前的战场,便会发现它绝非寥寥数语能够概...
原创 五... 五代十国:外侮都从内讧招,一波才了一波摇 李璟寻改封李景遂为齐王兼诸道兵马元帅,燕王李景达为副。李...
原创 为... 萧司令员,135师违抗军令,孤军冒进,钻入敌人包围圈了!参谋长解方拿着电报急匆匆走进了第四野战军第1...
原创 清... 1912年2月12日,清朝最后一位皇帝爱新觉罗·溥仪发布了退位诏书,这标志着清朝这一延续近三百年的封...
原创 道... 清代的道这一职务已经有许多学者进行过研究,尤其是一些御史撰写的相关文章。但每当谈到这个话题时,总会引...
文化新观察|不止是打卡!从展览... 北京故宫午门展厅中,一对曾陈设于帝王宫廷中的“掐丝珐琅太平有象”,正静静接受观众们的目光洗礼。虽在一...
潜山城管以“让三尺”促治理“进... “让他三尺又何妨”,清代桐城六尺巷的千古美谈,蕴含着“秉公、明理、尚和、守纪”的深厚底蕴。如今,潜山...
原创 彭... 1930年5月14日,红五军在彭德怀的指挥下,成功将修水县城围困得水泄不通。那时,部队刚刚取得平江县...
原创 天... 中国历史上有许多皇帝,其中大多数都是继承父亲的皇位,他们的施政方式大多雷同,许多皇帝也表现得平庸或昏...
中非治国理政交流对话会在多哥举... 本报约翰内斯堡11月25日电 (记者杨讴)洛美消息:中非治国理政交流对话会24日在多哥首都洛美举行。...
原创 清... 大家好,我是「历史解码者」!千年历史烟云总在时光中留下斑驳印记,你是否常被史书里的宏大叙事吸引,却忽...
原创 秦... 战国时期,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涌现了许多杰出的将领,如王翦、王贲父子,蒙恬与蒙毅兄弟,赵奢、廉颇、...
湮没在史海的中华民族壮举悲歌 ... 传统史书将世代繁衍于庆阳、平凉一带的共工氏、白马鲧与流向西南一带的驩兜氏、三苗族,称为“四恶”或“四...
原创 曹... 东汉末年,群雄割据,汉室面临灭亡的危机。公元220年,曹操去世,曹丕继位为魏王,最终篡位建立魏国。然...
原创 朱... 朱元璋临终前,曾给朱允炆留下了一支神秘的军队,然而建文帝为何至死都未曾启用这支军队呢?明朝是中国封建...
原创 康... 清朝的皇位更替历来风云变幻,其中许多惊心动魄的故事一直是人们议论的热点。而在这些争议中,最引人注目的...
原创 揭... 在明朝嘉靖年间,嘉靖皇帝非常热衷于修道,并且一直追求长生不老。为了保持神秘感,他常常通过扶乩这种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