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司令员,135师违抗军令,孤军冒进,钻入敌人包围圈了!参谋长解方拿着电报急匆匆走进了第四野战军第12兵团指挥部,语气急切地汇报道。 萧劲光听后,满脸忧虑地说:坏了! 1949年8月,长沙解放后,萧劲光指挥的12兵团由6个军组成,作为中路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向衡阳、宝庆地区进军,准备与白崇禧的四个主力师决一胜负。
在当时,白崇禧指挥的部队是蒋军中最具战斗力的,因蒋氏的嫡系部队几乎已经被全歼。 我军南下的关键就是要消灭这个强敌。 在长沙解放时,主席曾告知林总,白崇禧是个极其狡猾的对手,近距离围歼不一定能奏效,唯一的办法是进行远距离迂回,切断他的后路,逼迫他与我军决战。 于是,林总决定采用主席提议的大迂回战略,将白崇禧集团围歼。左路由邓华兵团和陈赓兵团组成,直奔广东,切断白崇禧的海上退路。随后,陈赓兵团继续进攻广西,截断白崇禧返回老家的路线;右路由程子华指挥13兵团插入芷江,配合正面攻击。 白崇禧,保定军校的生,还曾被日本人称为三个半军事家之一。他被主席评价为中国境内第一个狡猾阴险的军阀,蒋中正也曾在他面前说过:你是全世界数得着的军事家。 虽然有人认为白崇禧不过是小聪明的代名词,军事家之称实属虚名,但不可否认,他确实曾击败过我军,给四野带来了不小的打击。 当时,被桂军重创的部队,恰恰是四野的王牌军之一——39军。 1949年8月,四野的第49军在军长钟伟的带领下,势如破竹,迅速南下,连连攻占益阳、澧县,势头凶猛。 49军的兵力分三路,第145师和第147师追击宝庆方向,而第146师则直逼宁乡。 然而,白崇禧一向狡猾,早在界岭设下伏兵。8月15日,王奎先的146师遭到伏击,损失惨重。 幸好,在147师的增援下,146师经过艰苦的三天苦战才脱险,但这支刀锋部队却已遭重创。 虽然死亡人数没有透露,但146师丧失了战斗力是不争的事实,因为桂军不仅有大量兵力,且还具备坦克、炮兵和空军等支援。 在这样的情况下,哪怕是再坚强的部队,也难以全身而退。 因此,在衡宝战役中,146师只能充当预备队,形同打酱油的角色。 由此可以看出,白崇禧的军事才能并非全无依据,至少他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战略优势。 而萧劲光同样不是一般的将领。早在1925年,他就赴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军事,成为主席所称的我军第一个专业军事家。当时,萧劲光的选择遭到了陈独秀的强烈反对:胡闹,谁同意你学军事?学军事干什么?难道想当军阀?然而,萧劲光坚持自己的选择,甚至在同学面前对蒋经国说:我将来要当军事家! 抗战期间,总部再次派萧劲光赴苏联,进入专门培养红军高级指挥人才的托尔马乔夫军政学院。 随着战争的进展,白崇禧发现了我军的战略意图后,决定孤注一掷,将其主力第7军调来,并在衡宝公路部署46军、97军、71军等部队。 至此,白崇禧调集了13个师,约18万兵力,布防衡宝一线,准备再次发动对四野12兵团的围歼战。 在这个关键时刻,林总深知事不过三的道理,这一战对四野来说至关重要。 衡宝地区河流纵横,沟渠密布,地形复杂,不利于大规模兵团的运动。再加上重炮难以发挥作用,林总意识到,白崇禧可能在诱敌深入,准备伏击我军。 因此,向来谨慎的林总命令全军暂停前进,原地待命。 萧劲光也在第一时间向各部下达了暂停命令。 然而,就在此时,45军丁盛的135师却未能遵守命令,继续猛进,直接进入了白崇禧的包围圈,这让萧劲光不禁忧心忡忡。 135师为何抗命?原来并不是135师故意违抗命令,而是因为他们根本没收到暂停的命令。由于在永丰战役中的顺利进展,135师的部队急行军,进展迅速,甚至未能设立电台,因此一直未收到新的命令。 于是,135师以极快的速度推进了80公里,进入了白崇禧防线的纵深地带。 直到10月5日凌晨,当他们终于打开电台与萧劲光联系时,萧劲光大吃一惊。 这一突如其来的变化,彻底打乱了战役的进程。 白崇禧则既惊讶又高兴。惊讶的是,135师的行军速度超乎预期,完全是神兵天降。高兴的是,其他四野部队还远在后方,135师孤军深入,正好可以将其围歼。 于是,他迅速下令一个师封锁135师的后路,同时调动第7军的4个师实施正面包围,企图全歼135师。 林总得知135师的情况后,立刻感到焦急,并指示丁盛必须服从指挥,稳住桂军,等待援军到来,计划一举歼灭敌人。 林总发出的电报内容如下: (1)你们明天上午应在原地休息待命,准备下午向湘桂路进发,计划于6日12时左右,突袭洪桥、大营市一线,破坏铁路。 (2)你们暂时归我直接指挥,请特别注意与我保持联系。 (3)目前敌后极为空虚,你们应灵活机动,采取独立行动,歼敌并截击撤退的敌人。 即便是最杰出的军事家,战略战术也必须依赖前线的指挥员执行。如果没有得力的将领,再好的谋略也只是纸上谈兵。对于这场战役的成败,关键就在于135师。 如果丁盛能够坚持住,即使桂军兵力是我军的四倍,林总的计划就能够成功,桂军必然被歼灭。 但如果135师抵挡不住,桂军就会在四野主力赶到之前彻底歼灭135师,然后轻松撤退。 但林总的指示经过仔细分析,似乎并不是最佳选择。 如果按照林总的命令原地待命,正中白崇禧的下怀,桂军将发起猛烈攻击,极有可能全歼或重创135师。 幸运的是,丁盛并没有按指示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