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群雄割据,汉室面临灭亡的危机。公元220年,曹操去世,曹丕继位为魏王,最终篡位建立魏国。然而,当时的百姓并不认可他。因为曹丕的声望远不如其父曹操,而他在父亲刚去世时做出的两件事,也让世人对他产生了很大的反感。
曹操,作为一代传奇人物,堪称枭雄。他在官渡之战中以少胜多,打败了当时势力强大的袁绍,完成了北方的统一。然而,曹操在进军统一天下的过程中犯了一个致命错误——发动赤壁之战,这场战役并未能像官渡之战那样逆转乾坤,最终被孙刘联军击败,导致三国鼎立局面的产生。 曹操为人豁达、直率,时常显现出一面率真、幽默的性格。比如他曾经毫不避讳地问过:“这里哪里有女人?我差点命丧于此。”这些都为他的人物增色不少。然而,曹操虽为一代枭雄,他的儿子们却都过早去世,这也成了他一生的遗憾。 公元220年,曹丕接替了汉献帝的帝位,依托曹操为他打下的基础,建立了魏国。理论上,曹丕应当继承父亲的事业,将魏国推向新的高峰。然而,曹丕上台后的种种举动,使得人们对他的评价远逊于曹操。首先,曹丕错过了刘备与孙权的夷陵之战后的最佳时机,导致三国统一的机会白白溜走。其次,他还打压了曾经和曹操并肩作战的夏侯氏,且多次残害自己的兄弟曹植,最终打破了魏国的平衡。 尽管曹丕在政治上的决策失误,但他在文学方面却有不小的成就。如果他能约束自己、宽容大度,也许会成为一位完美的君王。三国志的作者陈寿曾高度评价曹丕,认为他具备成为贤君的所有潜力。不过,曹丕为何会英年早逝,与他做出的两件事密切相关。 曹丕短命的第一原因发生在220年,曹操刚刚去世时。那时,曹丕回到故乡,他不仅奖励了随行的军队,还款待了当地的老人,甚至为乐师们专门建造了一个舞台,并举行了一整天的宴会。看到这里,很多人可能会觉得,曹丕这种行为简直不孝,父亲刚刚去世,他竟然如此高兴,尽情享乐。如果曹操能知道,恐怕会气得吐血。 这一行为引起了史学家孙胜的注意。孙胜认为,曹丕在继位后并未尽孝,而是急于展示自己的权力和地位,显得极为不谨慎。他认为,这种轻率的行为可能会导致魏国根基动摇。因此,孙胜推测,曹丕注定活不过长久。 根据孙胜的观点,曹丕缺乏对父子关系的尊重,变得过于享乐,失去了初衷,也导致了他的短命。 曹丕短命的第二个原因来自于他在登上帝位后,娶了汉献帝的两位女儿为妾。此外,《世说新语》中记载了一个情节,曹操去世后,曹丕迅速占用了曹操身边的妾婢。卞夫人在探病时,看到伺候曹丕的全是曾经侍奉曹操的女人,于是非常生气,直接斥责了曹丕。 这一情节揭示了曹丕继承了父亲曹操的某些传统,比如对已婚妇女的喜好。从这些事来看,曹丕在登基后似乎失去了理智,变得极为放纵。 因此,这两件事也能解释为什么曹丕在40岁就去世了。纵情享乐,沉迷于酒色,而且在父亲刚去世时便大肆享乐,并占据了曹操生前的女人。这种行为无疑使得他命途多舛。后来,继承曹丕帝位的曹睿,也同样沉迷于酒色,最终也未能长命。最终,曹魏艰辛打下的基业,还是被司马氏篡夺,实在是讽刺至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