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0年5月14日,红五军在彭德怀的指挥下,成功将修水县城围困得水泄不通。那时,部队刚刚取得平江县的胜利,士气高涨,大家都信心十足,纷纷喊着要一鼓作气拿下修水县,趁胜追击。然而,彭德怀并没有急于发动进攻,虽然部队已经逼近了修水县城。他清楚,只有等到对修水县的防守情况有了充分的了解,才能做出最合适的决策。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彭德怀对部队的行动进行了深思熟虑的安排。首先,由于修水县城的防御情况尚不明了,他决定暂停进攻,等待更详细的侦察报告。其次,虽然平江县的战斗胜利迅速,但部队也付出了相当大的代价,因此急需休整,以恢复体力和战斗力。 几天后,红五军终于获取了关于修水县城防御的详细情报。城内驻有国民党第五师独立团的一整营兵力,另外还有数百名警察和民兵组成的民团,防守力量极为强大,且装备了大量重型火器。得知这一情况后,彭德怀召开了紧急作战会议。经过激烈讨论后,他决定将攻占修水县城的任务交给第五纵队。于是,第五纵队开始了进攻。 然而,修水县城的防守远比预想的更加顽强。敌人火力猛烈,重机枪扫射让五纵多次进攻都未能突破防线。无论是步兵的冲锋还是炮火的支援,都没能有效摧毁敌人的阵地,战局陷入僵持。就在此时,黄克诚,作为刚刚加入红五军的第五纵队八大队政委,主动请缨,要求带领八大队再次发起冲锋。 虽然李灿并不太了解这个戴眼镜的年轻政委,也不清楚他的指挥能力,但眼下情况紧急,没有更好的办法,他决定给黄克诚一个机会。李灿叮嘱黄克诚,进攻时一定要保持冷静,如果遭遇无法突破的局面,应该及时撤退,避免无谓的牺牲。 黄克诚接到任务后,首先进行了鼓舞士气的动员,然后带领部队发起了新一轮的进攻。尽管敌人的火力依然猛烈,冲锋的小组屡次遭遇机枪射击,伤亡惨重,但黄克诚始终保持冷静,他迅速分析了敌人的防守漏洞,并发现只要接近城墙脚下,就能避开敌人的射击死角。于是,他决定带领部队绕过敌人的主防线,迅速架设云梯进行攀登。黄克诚带领一小队战士悄悄绕到城墙根部,并开始架设云梯。当他第一个爬上梯子时,敌人发现了他的行动,急忙跑来准备推倒梯子。黄克诚一边开枪一边迅速向上攀爬,但枪里的子弹很快耗尽。他毫不慌乱,立刻扔掉枪支,掏出手榴弹投向敌人,然后拔出大刀继续攀爬。 手榴弹爆炸后,敌人试图再次推倒梯子,但黄克诚已成功登上城墙。他迅速挥动大刀,砍倒试图阻止他的敌人,并趁机跃上城墙,开始对敌人展开猛烈攻击。随着黄克诚的冲锋,其他战士也陆续登上城墙,展开了激烈的肉搏战。战斗愈发激烈,我军士气高涨,最终发动总攻,成功攻占了修水县城。 战斗结束后,彭德怀亲自登上城墙巡视,突然在远处看到一个戴眼镜的年轻人第一个登上了城墙。他好奇地问:那个戴眼镜的年轻人是谁?纵队司令员赶紧向彭德怀介绍:这是刚刚加入八大队的政委黄克诚。黄克诚很快被战士们带到彭德怀面前,向他敬礼并自报姓名。彭德怀看到他后,笑着说道:你真勇猛,这一战让我们看到了你的英勇表现。 黄克诚谦虚地笑了笑,回答道:这是作为政委应该做的。然而,彭德怀的表情突然变得严肃,他严厉地批评道:下次作战,不要再这么贸然用大刀冲锋了。你戴着这么大的眼镜,很容易成为敌人的目标。作为政委,你要更多地考虑如何指挥战斗,而不是单纯参与冲锋。黄克诚听后有些尴尬,但表示会牢记军长的教诲。 不久后,红五军进行了整编,将各部队重新划分为三个纵队。黄克诚被提拔为三纵队二支队的政委。在接下来的战斗中,他与彭德怀并肩作战,历经了许多艰苦的战斗,也因彼此性格互补,成为了生死与共的战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