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临终前,曾给朱允炆留下了一支神秘的军队,然而建文帝为何至死都未曾启用这支军队呢?明朝是中国封建历史上的倒数第二个朝代,由太祖朱元璋建立。起初,朱元璋不过是一个平凡的农民,甚至曾因家庭贫困出家为僧,根本没人能预见到他会有如此伟大的成就,推翻元朝的统治,结束了元朝末年的混乱。甚至他自己也许从未想过自己能走到这一步。但历史的车轮偏偏偏爱这样的普通人,时势使得他们成为英雄。
当朱元璋建立了新的政权,他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采取了与前代相似的策略,培养了自己的家族势力,以此来平衡那些拥有大权的重臣,防止他们可能产生的叛心。毕竟,朱元璋原本是从底层一步步走上皇位的,他对这一地位格外珍惜。因此,他开始将自己的儿子们分封到各地,以此来增强朱氏家族的权势。 朱元璋分封了如燕王朱棣、秦王、晋王、宁王等藩王。这些藩王在各自的领地上,拥有军队,并逐渐形成自己的势力,他们并不完全听从朝廷的命令,这让朱元璋非常头疼。为了防止未来出现意外,他还秘密培养了一支新的力量,以便在自己死后,能够保护继位者的安全。原本继承他皇位的是太子朱标,但不幸的是,太子英年早逝,未能享受皇位。为了符合嫡长子继承制,朱元璋立下了自己的长孙朱允炆作为继承人,这一决定不仅代表了他对朱标和朱允炆的喜爱,也引起了不少藩王的不满。藩王们认为,皇位应该由他们这些在各地驻守的王子中产生,而不是传给一个侄子。因此,朱元璋去世后,藩王们开始暗中活动,准备争夺皇位。 然而,朱允炆并非傻乎乎的,他很清楚藩王的势力庞大,自己的叔叔们对自己并不满。所以,他在即位后,秘密与一些大臣商议,计划削弱藩王的权力,尤其是对北方拥有大军的燕王朱棣。为了铲除朱棣的威胁,朱允炆开始策划对其的打击。然而,这个计划不幸被朱棣的耳目泄露,朱棣在得知消息后开始准备应对之策。他首先抓住了几名朱允炆派来的大臣,并以靖难之名,带兵南下,直逼南京,与朱允炆展开了激烈的斗争。 朱棣的军队由许多随他征战多年的老将组成,这些士兵都对他忠心耿耿,愿意为他而死。而朱允炆的将领,基本上是朱元璋留下的,缺乏自己的亲信,因此,他们在关键时刻可能会左右倒戈。刚开始,由于朱允炆占据了主动,形势似乎对他非常有利,甚至将朱棣困在了北方。但是,朱允炆在这一阶段没有果断地采取进一步的行动,而是显得犹豫不决,这给了朱棣喘息的机会。当朱棣得知南京的防御力量空虚时,他迅速改变战略,从侧面绕道,进攻南京,势如破竹,迅速逼近南京。 此时,朱允炆的将领们看形势越来越不妙,纷纷转投了朱棣的阵营。眼看自己即将失败,朱允炆选择了逃离南京。当朱棣最终攻入南京时,朱允炆已经不见踪影,神秘失踪了。 关于朱允炆的去向,有一种说法认为他逃往了云南,去寻找沐家军。这支军队并非外人所组,而是朱元璋临终前特意为自己长孙留下的秘密军队。沐英,原本是朱元璋收养的义子,出身贫寒,曾被朱元璋收养并亲自培养。沐英后来成为一位勇猛善战的将领,朱元璋在分封时,将他派往云南,负责镇守地方,以防止地方的叛乱。朱元璋深知沐英与太子朱标的关系非同一般,他相信沐英不会眼看着朱标的儿子朱允炆受难而袖手旁观,而朱允炆和沐英的儿子也有深厚的友情,从小一起长大,情同手足。因此,朱元璋在临终时,将这支军队交给了沐英,希望他能够保护朱允炆。然而,朱允炆为何至死都未曾启用这支军队呢?并非他不想使用,而是因为形势已经错过了。最初,朝廷占据主动,朱允炆觉得暂时不需要动用沐家军,但随着朱棣的攻势迅速展开,形势迅速变化。当消息传到云南时,南京早已被攻破,沐家军的支援已经来不及了,成为了无用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