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的政治与军事形势相当严峻且错综复杂:一方面,江浙地区一直是中国最为繁华和富庶的区域,然而孙传芳在此地所采取的暴政,导致人民深陷水深火热的困境。民众苦不堪言,想要改变现状,唯一的选择就是推翻孙传芳的统治。如果革命军不能迅速进军江浙,孙传芳凭借其在浙江和福建的实力,仍有可能持续顽抗,进而加大革命军东进的难度。另一方面,尽管革命军在福建取得了初步的胜利,然而由于其需要时间进行休整,无法立刻向江浙推进。
1. 夏超浙江事变
与此同时,浙江省长夏超受革命风潮的影响,在中共杭州地委和国民党浙江省党部的推动下,得到了国民党驻沪军事特派员钮永建和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主任邓演达的支持,开始秘密联络地方的军人,酝酿进行反孙活动,企图宣布独立。1926年10月16日,夏超错误地判断了形势,公开宣布接管浙江并接受国民革命军的任命,成为第十八军的军长,同时宣布浙江独立,反叛孙传芳。当时,孙传芳的主力部队正在江西前线,后方防务空虚,留守在上海的仅有宋梅村的千余兵力和2000多名警察。夏超在宣布独立后,指挥其辖下的警察保安队,调动八个营和约七八千支步枪,迅速开赴嘉善一带进行布防,并准备进攻松江,最终意图攻占上海。同时,夏超对浙江政务委员会进行了重新组织,表示将听从广州国民政府的领导。
2. 浙江事变的影响
然而,事实证明“半武力夺取”并无法成功。虽然浙江的独立只持续了短短一段时间,但却对孙传芳造成了巨大的打击。浙江的独立不仅牵制了孙传芳对江西的兵力调动,还加剧了他与江浙地方派之间的矛盾。孙传芳虽然成功平息了浙江事件,但为了稳住局势,任命驻徐州的第一师师长陈仪接管浙江省,试图安抚当地百姓。同时,孙传芳派遣亲信孟昭月驻守杭州,接管浙江的军事防务。然而,孙传芳此时的处境依然相当危险。自1926年11月起,他在江西和福建的战事接连失利,原本效忠于他的前线指挥官纷纷倒戈,暗中与革命军接触,甚至有部分将领公开表示投诚或投向革命军。这使得孙传芳的军队在短时间内陷入了严重的内部分裂。与此同时,山东的张宗昌也开始集结重兵,准备南下,给孙传芳的局势带来了更大的压力。面对多方威胁,孙传芳决定于11月7日撤回南京,开始将浙部队全部调往沪杭、沪宁两地,集中整顿,以图东山再起,并开始寻求与奉系和鲁系军阀联合,共同反对北伐军。这使得江浙一带的局势更加复杂,形势日益紧张。
3. 安国军的组建
4. 孙传芳的反攻
这三股强敌成为革命军最为棘手的对手,而这些地方军阀也存在后顾之忧:一方面,西北的国民军重新崛起,让奉系军阀不得不顾虑后方的稳定;另一方面,由于军费紧张,当地政府往往通过征税或征发来补充军饷,这种方式容易引发民众的反感。1926年12月6日,奉系的5万大军开始向京汉铁路的南段移动;副总司令张宗昌率领8000人从津浦路南下,开进苏皖。鲁军的其他部队也陆续向南推进,直至徐州、蚌埠,部分部队渡江进攻上海,渤海舰队也开向吴淞口。12月14日,孙传芳向吴佩孚电告称,自己准备亲率军队前往浙江,并表示“绝无退意”,随即展开对浙江的部署。12月18日,张宗昌率领大军抵达南京,宣布组建以褚玉璞为总司令、许琨为副司令的前敌司令部,为接下来的军事行动做准备。12月21日,孙传芳、张宗昌、陈调元等人在南京召开会议,确定了防线部署,其中陈调元负责安徽的防务,以防止北伐军东下,而直鲁联军则从安徽北部发起进攻,孙传芳则全力专注于浙江的防守。
5. 北伐军为何要进攻浙江?
此时,国民党浙江省党部也派遣了宣中华、童志泊、张仲寅等人前往衡州,指导北伐军的进入浙江事宜。随着周凤岐部队沿江而下,经过兰溪、严州、桐庐后,逐步接近杭州,北伐军的进攻势头愈发强劲。为了应对北伐军的攻势,孙传芳打算将孟昭月的第八师调往上海和嘉禾一带进行防守,同时调集其他部队驻守在苏州、常州和宜兴等重要地点。
6. 东征浙江的部署
为了实现最终的胜利,革命军部署了精密的战略。朱培德第三军被指定为总预备队,由朱兼指挥,主力驻扎南昌,部分部队前往九江,确保全局的协调与支持。
(正文完)
如果你对历史的其他领域有兴趣,欢迎随时私聊我,也可以在评论区留言,我会第一时间回复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