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末三国时期,天下动荡,民生疾苦。无数英雄豪杰,虽各有英勇与才略,但命运多舛,最终都死于刺杀,名誉毁于一朝。小人心狠手辣,常常让人防不胜防,历史为之叹息。
樊稠,甘肃永靖人,与李傕、郭汜、张济等联合,带领十余万兵力攻占长安,先后击败吕布、杀王允,最终被拜为右将军,封为万年侯。奉命征讨马腾、韩遂,战胜敌军于长平观,并追至陈仓。然而,他私下与韩遂达成和解,这一举动引起李傕的猜疑。李傕命其外甥骑都尉胡封在议事时将樊稠刺杀。
张扬,山西原平人,凭借机缘得以拥兵自重,虎视河内。因李傕与郭汜作乱,汉献帝刘协被迫流亡河东。张扬亲率军队护送刘协东归洛阳,被封为晋阳侯,晋升大司马,镇守野王。当吕布被困于下邳时,张扬派兵协助,但因部下杨丑的背叛,张扬被刺杀,部队被曹操收编。
郭汜,甘肃张掖人,曾是董卓部下,与李傕等共同犯长安,驱逐吕布,弑王允,最终独揽朝政大权,封为美阳侯。后来,他与李傕决裂,护驾回洛阳,担任车骑将军。然而,由于与董承、杨奉等将领不和,他欲回长安劫持皇帝,但计划泄露,最终弃军逃至南山,与李傕、张济汇合。最终兵败,被部将伍习所杀。
牛辅,董卓之女婿,曾为中郎将。董卓被杀后,牛辅屯兵于陕地。李傕、郭汜、张济、樊稠皆隶属于他的麾下。吕布曾派李肃讨伐牛辅,未果。因牛辅性格多疑,害死董越,后来在军中大乱时,独自率领亲信胡赤儿等五人弃营逃走。胡赤儿最终将其刺杀,并将首级送至长安。
刘宠,汉明帝刘庄的玄孙,继承陈王爵位。勇力过人,弩射技艺精湛,十发十中,每箭皆击中同一目标。黄巾起义时,刘宠募兵自卫,拥有十余万兵力,驻守阳夏,称辅汉大将军。袁术向陈国借粮未果,怀恨在心,派遣刺客张闿刺杀刘宠和陈国国相骆俊。张闿先前杀曹嵩后逃至袁术,给徐州带来灾难,之后刺杀刘宠和骆俊,使陈国从此衰败。
孙策,浙江杭州人,自幼才俊,雄图江东。凭借着手中的兵力,迅速平定江东六郡,整顿军备,立志逐鹿中原。然性格冲动,未能稳重。在丹徒狩猎时,被许贡门下的三名刺客暗杀,身负重伤,年仅二十六便去世,未能成就伟业。
吴郡太守许贡曾被孙策所害,其门下三门客誓言复仇。趁机刺杀孙策,重伤其命,而三门客的名字也未曾流传下来。
孙翊,孙坚的第三子,年少英勇,有孙策的风采。担任偏将军,任丹阳太守,年仅二十。上任后,礼贤下士,任用妫览、戴员为辅佐。然而,他急躁且暴烈,导致妫览与戴员暗中叛变。当孙权出征江夏时,妫览和戴员设计让边鸿刺杀孙翊,孙翊死于宴席之上。边鸿逃亡后,被孙诩之妻徐氏追捕并处死,徐氏复仇成功,杀死了叛徒妫览和戴员。
张飞,河北涿州人,雄壮威猛,勇力盖世。以其卓越的战绩被封为车骑将军、司隶校尉,西乡侯。然而,张飞性格暴躁,对待敌人果断却对部下宽容不足,善恶分明,失去了许多支持。最终,他在刘备伐吴时,被帐下部将范强与张达刺杀,部下将其首级送至东吴。
轲比能,鲜卑部族出身,以勇猛刚烈、断法公正著称。为众人推崇,担任鲜卑的大人。他在漠南建立起强大的防线,屡次挑起边患。幽州刺史王雄视其为威胁,派韩龙刺杀轲比能,并扶立其弟为王。此举导致鲜卑部落分裂,强者远走,弱者投降,鲜卑逐渐衰弱,北境得以安宁。
费袆,河南罗山人,曾任尚书令、大将军,封为成乡侯。他继承了诸葛亮的治国理念,内安百姓、外御强敌。为人谦逊宽厚,深得百姓爱戴。然在一次宴会中,魏国降将郭修闯入席中,未遭制止,反被费祎击杀。郭修死后,左右亲信也因之而动乱,费袆终究命丧于内。
曹髦,魏文帝曹丕之孙,封高贵乡公。年少聪慧,才情出众,司马师废曹芳立曹髦为帝。但曹髦不满司马昭专权,率亲信兵起义讨伐。司马昭派贾充指使成济刺杀曹髦,曹髦仅十九岁,英勇却未能避免命运的捉弄。
以上这些人物,牛辅、樊稠、郭汜等人因作乱多生祸事,死有余辜;而孙策、张扬、轲比能、张飞、费袆、刘宠、孙翊等虽然是当世英杰,却因种种疏漏未能保护自己,命运最终让人惋惜;至于曹髦,他虽年少,却不畏强权,宁死不屈,实为风烈可称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