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在两党第二次合作的背景下,南方八省的游击队伍被改编为新四军。新四军的首任军长由叶挺担任,副军长兼政委则是项英。然而,令人痛心的是,1941年,国民党反动派在皖南制造了皖南事变,新四军的军长叶挺被扣押,而副军长项英也遭叛徒杀害。
今天,我们要讲述的是新四军的另一位高级将领——周子昆。他曾担任新四军副参谋长兼教导总队总队长等重要职务。值得一提的是,周子昆也在皖南事变中丧生,并且是被叛徒所杀。那么,周子昆身上究竟有哪些鲜为人知的故事呢?
周子昆,1901年出生在广西桂林市一个中学教员的家庭。少年时代的他,生活条件普通,却展现出非凡的毅力和能力。早年,他曾在桂军刘震寰部担任号兵,渐渐积累起从军的经验,后来又成为一名上士、事务长、排长。1925年,周子昆决定投身革命,加入了孙中山领导的建国陆海军大元帅府铁甲车队,担任铁甲车队的一名班长。
1925年10月,周子昆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光荣的党员。随着铁甲车队的改编,周子昆成为叶挺独立团二营四连的一名排长,随团参加了北伐战争。在汀泗桥、贺胜桥以及攻克武昌等战斗中,他表现得英勇异常,取得了不少胜利。
然而,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周子昆并未退缩。他继续参加了反抗国民党的武装斗争,历经闽赣粤湘边界的多次战斗。在1928年,他加入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担任了红四军教导队副队长,并为巩固这一根据地贡献了力量。
红四军从井冈山出发后,周子昆继续参与了中央根据地的反“围剿”战斗。1934年,红军经历了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周子昆随中央红军主力部队踏上了长征的艰难旅程。长征初期,周子昆担任红九军团第二十二师师长,承担了掩护主力的任务。但由于博古与李德的错误指挥,红军损失惨重,甚至在湘江之战后,李德曾准备将周子昆“开刀”。幸亏毛主席及时为他撑腰,才避免了这场灾难。
遵义会议后,博古和李德被解除指挥权,红军形势逐渐好转,周子昆也再次担任红五军团副参谋长。在二占遵义、四渡赤水、抢渡金沙江的战斗中,他表现得异常英勇,为红军最终成功完成长征立下了赫赫战功。
1935年6月,红一方面军与红四方面军在四川懋功成功会师。为了加强红四方面军的建设,红一方面军派出了许多干部,其中就包括周子昆。到红四方面军后,周子昆担任了红军大学高级指挥科科长,他支持红四方面军北上的战略,坚决反对张国焘的分裂主义,并与其展开了激烈的斗争。
1936年秋,长征胜利完成后,周子昆进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1937年12月,周子昆被派往新四军,担任副参谋长,协助叶挺和项英共同组建新四军。随后,周子昆还担任了新四军教导总队总队长等职务,成为新四军的高级将领之一。
在新四军服役期间,周子昆以严格治军著称,特别重视司令部的建设以及部队的教育和训练,这极大提升了新四军的战斗力。新四军在苏南、皖中和皖东的抗日根据地建设中,他贡献了自己巨大的力量。
然而,1941年,皖南事变爆发。在突围的过程中,周子昆与项英在蜜蜂洞暂时藏匿。不幸的是,1月14日凌晨2至3点,叛徒刘厚总在洞中持枪将周子昆与项英残忍杀害,并抢走了新四军的财物,周子昆年仅40岁,英勇献身于革命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