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的金融界和财政界,有一位极为重要的角色,他就是钱新之。钱新之出生在浙江,年轻时便显示出卓越的商业头脑和经营才能,他不仅是一个大银行家,更在黑白两道均有广泛的人脉,尤其与蒋介石保持着深厚的关系。因此,他迅速成为江浙地区的财阀代表人物。然而,正因为他与蒋介石的关系深厚,也为他后来的命运带来了阴影,注定了他会成为那个时代的弃儿。
1945年秋,抗日战争结束,钱新之阔别已久的上海终于迎来了他的归来。战后上海的局势变化迅速,钱新之一回到这座城市,便迅速成为金融界的耀眼人物,地位不可忽视。作为交通银行的董事长,他在整个中国的金融界已是数一数二的巨头。不仅如此,钱新之在人脉方面无可比拟:在上海滩上,黑道的巨头杜月笙和他是早年的老友,而在白道方面,许多国民政府的高层,无论是部长,还是当时在上海的接收大员,几乎都要给他三分面子,甚至蒋介石在见面时,也总是以“永铭兄”来称呼他,显得格外亲切。
回到上海后,钱新之除了在交通银行内部进行改革,恢复银行在沿江沿海以及内陆各大城市的分支机构外,许多企业和工商界人士纷纷邀请他出任董事长。1945年11月,金城银行董事长周作民因涉嫌经济汉奸案被免职,随即董事会决议聘请钱新之接任。1946年1月,钱新之再次应蒋介石的召见,赶赴南京,蒋介石希望他代表上海工商界参加即将在重庆举行的政治协商会议。
其实,蒋介石曾多次邀请钱新之加入国民党,但钱新之却明确表示,他在党外的身份对蒋介石可能更为有利,而加入国民党对他而言并不感兴趣。钱新之与蒋介石的关系始于1927年的北伐时期。当时,他代表“北四行”携带着周作民等人筹集的四十万元,秘密前往武汉献金慰劳蒋介石。原本计划在南京下关登船时,却遭到五省联军司令孙传芳的密报,差点被捕,幸得好友阮性言在孙传芳面前为他求情,才得以幸免,顺利到达武汉。
很快,钱新之和陈光甫共同向蒋介石捐款了五十万元军饷。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蒋介石任命钱新之为财政部次长,而当时财政部部长古应芬尚未到任,钱新之便代理了财政部的事务。钱新之在职期间,积极为蒋介石筹集军政资金,推销“二五库券”,并向上海的金融机构和商界人士募捐。
1927年前后的政治局势充满了风险,钱新之曾对周作民表示,若北伐失败,他将依靠“北四行”的资金送他出国生活。随着蒋介石逐渐掌握国民政府的实权,钱新之才意识到自己当初的冒险决定是正确的。蒋介石开始更加重用他,而钱新之也以自己的方式为蒋介石奔走效力。
1946年10月,钱新之以“无党派人士”的身份参加了蒋介石召开的非法“国民大会”,并为此竞选伪国大代表。在此过程中,他积极劝说黄炎培等进步人士参会,但却遭到对方的严拒。1947年春,蒋介石的内战政策导致国民政府陷入财政危机,钱新之被任命为美金公债劝募委员会主任委员。尽管他通过强制推销、摊派和宣传等手段,依然没能完成公债销售的目标,最终仅完成了预期的一小部分。
1948年,钱新之与杜月笙共同成立了复兴航业公司。抗战初期,国民党军队为阻止日军舰艇驶入长江,曾大量调集民船自沉,钱新之当时负责的中兴煤矿公司也曾涉及航运业务。抗战胜利后,他重新购买了10艘大船恢复航运业务,并得到国民政府的补偿,拨发了11艘远洋轮船,组成了复兴航业公司,并自任董事长。
然而,随着上海解放临近,钱新之选择逃往香港。即便新中国成立后,交通银行董事会曾保留了他的一席之地,但他对新政府的信任完全缺失,依旧坚定站在蒋介石和国民政府一边,注定了他将被时代所抛弃。
1950年3月,应蒋介石要求,钱新之将复兴航业公司从香港迁往台湾,改为官营。1954年,蒋介石政府召开第一届国民大会,钱新之作为“国大代表”出席会议,并定居在台北。1958年6月19日,钱新之因病去世,享年74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