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成功占领汉中后,马超、许靖、诸葛亮、关羽等大臣联合上书,恳请汉献帝将刘备封为汉中王,以表彰他在战场上的杰出表现与政权的稳固。汉献帝最终答应了这一请求,刘备也顺利获得了汉中王的职位,成为了蜀汉的最高统治者。
得到了这一重要的职务后,刘备立刻着手安排手下的文武大臣进行封赏,给与他们相应的职务与荣誉,以示奖赏和激励。许靖被任命为太傅,法正升任为尚书令,诸葛亮则被任命为军师,负责处理国家的军事与政务。至于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这五位立下赫赫战功的武将,他们都被封为五虎上将,而魏延则被任命为汉中太守,负责管理汉中地区。在这些文臣中,许靖的官职最高,然而,实际上,诸葛亮由于处理军国大事,掌握了更为广泛的权力。武将中,关羽位居五虎上将之首,权力也是最为显赫的。
大多数大臣对于刘备的封赏表示接受,然而,镇守荆州的关羽却对于被与老将黄忠并列的决定感到不满。他毫不犹豫地表达了自己的不快,直言:“大丈夫终不与老卒为伍”。他一度拒绝接受刘备授予的上将军印,认为黄忠年事已高,难以与自己同列。然而,在费诗的劝说下,关羽为了蜀汉的长远考虑,最终勉为其难地接受了这个职位。不过,关羽心中依然认为黄忠并不配与自己并列为五虎上将,那么,究竟谁才是更合适的人选呢?
在五虎上将中,张飞与关羽结拜为兄弟,二人的感情深厚,且武艺高强、战功卓著,因此理应在五虎上将之列。赵云同样武艺非凡,人品忠诚且讲义气,早在刘备征战时便随行,参与了许多重大战役,屡立战功。在关羽看来,赵云绝对值得在五虎上将中占据一席之地。
至于马超,虽然他是在刘备征战汉中之前才归顺的,但他本是伏波将军马援的后代,家世显赫,父亲马腾曾是凉州的军阀。马超自幼便具备出众的军事才能,并以武艺非凡著称,特别是在潼关之战中,他曾让曹操狼狈逃脱,声名远扬。因此,马超同样有资格位列五虎上将。
黄忠本是刘表麾下的老将,刘表去世后,他曾随刘琮投降曹操,并成为曹魏的将领。赤壁之战后,周瑜以火攻大破曹操水军,曹军损失惨重,曹操因此撤回北方,荆州一度空虚。刘备趁机派关羽等人夺取长沙郡、武陵郡、零陵郡和桂阳郡,黄忠也在这些战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第一次交战时,黄忠因马失前蹄摔倒,关羽出于仁义,选择放过他而未加追杀。第二次交手时,黄忠本有机会射杀关羽,但为了报答关羽的宽容,他故意偏箭。城楼上的韩玄目睹了这一幕,却误解黄忠心怀二心,决定加害他,最终黄忠被捆绑并险些丧命。魏延,原是韩玄的部下,他与黄忠有过交情,最终为了救黄忠而投奔关羽。失去黄忠和魏延的长沙很快被关羽攻占。
黄忠与魏延投奔刘备后,屡立战功,尤其是黄忠在定军山之战中斩杀夏侯渊,为刘备夺取汉中做出了巨大贡献。因此,刘备作为汉中王后,重赏黄忠与魏延,分别封黄忠为芜湖上将,魏延则被任命为汉中太守。
尽管黄忠在战斗中屡建奇功,但他的年事已高,这使得关羽对与他并列五虎上将感到不满。那么,蜀汉中谁能取代黄忠,成为五虎上将之一呢?魏延的武艺不容小觑,虽然他在汉中战役中表现不凡,但与黄忠相比,仍然存在一定差距。在加入刘备之前,魏延的名声与战功远不如黄忠。而且,尽管魏延在随刘备征战的过程中屡有立下战功,但整体表现仍逊色于黄忠。因此,关羽可能并未将魏延视为可替代黄忠之人。
李严,虽然是一位优秀的将领,但他的经历与黄忠有所不同。李严最初效力于刘表,后在刘表去世后归顺刘焉,而非直接投向刘备。刘备入川后任命李严为犍为太守,负责重要的防守任务。李严同样有不小的武功,他与黄忠的对决未分胜负。诸葛亮甚至认为李严的武艺不亚于黄忠,且李严显然年轻,地位也较黄忠更高。刘备对李严的器重,也使他得到了更多的权力。因此,关羽可能认为李严有更高的资格代替黄忠进入五虎上将之列。
蜀汉的其他猛将,如霍峻、刘封、关平、关兴、张苞等,尽管他们在战场上表现出色,但与前辈相比差距仍然明显。而且,他们的年龄和地位也使得他们不太适合与关羽等老将并列。
综上所述,关羽心目中最有可能取代黄忠位置的,或许是李严,然而,关羽是否完全认可李严的能力和地位,仍未可知。而在五虎上将中,关羽认为,能与自己并肩而立的,或许只有马超、张飞与赵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