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的侵华战争,并非中日之间的首次对抗,早在清朝与日本之间的甲午海战之前,实际上,唐朝与日本就曾发生过冲突,这也是最早的侵略事件。660年和668年,唐朝与新罗联合,先后消灭了百济和高句丽,分别在这两个地方设置了熊津都督府和安东都护府,并计划在新罗设置鸡林州都督府,以实施羁縻统治。然而,新罗对此并不认同,认为应该由自己统治百济和高句丽,唐朝自然无法接受这一提议。毕竟,唐朝付出了巨大努力才消灭了这两个国家,若由新罗接管,反而为自己培养了一个更强大的敌人。于是,唐朝与新罗爆发了战争。此次战斗中,新罗并非孤军作战,史书记载,新罗联合了原高句丽、百济的反唐势力和日本,共计约三十万人与唐朝对抗。
唐朝仅派出了两万兵力,战争的结果存在争议,双方都声称自己获胜。实际上,战争是通过和解得以结束的,双方从670年打到675年。新罗的国力逐渐疲惫,经过多次交锋后,刘仁轨的主力部队回国,但新罗依旧无法打败薛仁贵的防守,只好向唐朝进贡并谢罪。考虑到唐朝与吐蕃的冲突还未解决,无法全力进行双线作战,唐朝接受了新罗作为藩属国的地位。与此同时,由于盟友的屈服,日本也停止了敌对行动,并恢复与唐朝的联系。
中日的第二次冲突发生在明朝万历年间。1588年,丰臣秀吉基本统一了日本,结束了长时间的战国时代。然而,明朝在张居正死后陷入了政治腐败和党派斗争,政府逐渐失去活力。丰臣秀吉开始谋划,计划先占领朝鲜,再图侵入中国,最终称霸亚洲。为了实现这一野心,丰臣秀吉派遣了14万大军进攻朝鲜。面对日军的进攻,明朝派遣了7万(后来增至11万)的军队进行援救。经过激烈战斗,日军不得不撤退,然而,短短一年之后,日军再次进攻,最终再度遭到败退,直到这一波攻势彻底结束。
尽管唐朝强大,明朝同样拥有雄厚的国力,然而日本却并未像对待宋朝那样发动攻击。这其中的原因在于,唐朝曾在与新罗的战争中,亲眼见证了新罗的惨败。新罗归顺唐朝后,日本便开始派遣使者,向唐朝请示外交事务,寻求与唐朝建立联系。唐朝那时国力强盛,令人望而生畏。为了与唐朝保持良好关系,日本多次派遣使者前往学习,并效仿唐朝的制度与政策。这一过程为日本留下了深刻印象,并一直持续了数百年,直到丰臣秀吉误以为唐朝已衰弱,才放下心中的忌惮。
当然,最为关键的原因,还是在于宋朝并不像外界所认为的那般弱小。宋朝不仅文化、科技、经济等各方面都极为强盛,甚至有史学家推算,宋朝的社会经济发展与民间富庶,远远超过了盛唐时期。近现代的日本学者也指出,宋朝正是中国历史上的文艺复兴和经济革命的时代。科技方面,宋朝的四大发明经历了大量改进,并广泛应用,可谓是中国科学技术史上的一个高峰。宋朝的航海业同样发达,且其造船技术并不逊色于当时海岛国日本。日本学者从宋朝的诸多方面高度评价这一时期,宋朝的强大影响了日本对其的态度。当年的唐朝与新罗的战争,给日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日后如果再挑衅宋朝,无异于以卵击石。
宋朝被称为“弱宋”,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面临的敌人过于强大。面对强悍的契丹等游牧民族的威胁,宋朝无力反击,才显得相对弱小。然而,与一个日本相比,宋朝的实力依然处于压倒性优势。游牧民族政权的强大,也使得宋朝不得不将精力集中在北方,不容许外敌觊觎国土。
参考资料:《宋史》《新唐书》《旧唐书》《明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