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想不到美国也有今天,特朗普第一次承认害怕后,白宫喊华坐下来谈
迪丽瓦拉
2025-09-12 03:34:54
0

特朗普再次入主白宫以来,不断挥舞关税大棒闹得全球鸡犬不宁,如今却遇到“回旋镖”打脸——经济不听话、民众不买账、盟友不捧场,最关键的是,中国没被打趴下,反而越打越硬。

甚至特朗普内阁成员亲口承认美国很难受,特朗普更是感到了“害怕”。

可这场“自以为能赢”的贸易战,到底是怎么打到今天这个局面的?白宫的软化,是战略调整,还是最后的挣扎?

关税大棒当头,谁才是靶心

先来回顾一下特朗普这出“加税驱逐制造业外流”的大戏

从2018年起,他就吹响了冲锋号,给中国商品贴上高额关税,口口声声要把工厂“带回美国”。一副“美国优先”的精英姿态,听上去很燃,结果呢?没能让工厂回家,反倒让美国消费者钱包先瘪了。

你说要让美国制造业回流,可工厂老板也不是傻子,他们算得比总统还精。美国的人工、地价、税费哪一样便宜,靠一纸关税就想让全球供应链绕一圈去给特朗普面子,多少有点自欺欺人,毕竟资本只认利润,不认国旗。

再看一组账面数据:2023年起,美国物价全面上涨,老百姓买个冰箱要多花200美元,买辆车多掏3000美元,药价、食品统统水涨船高。美联储加息加到手软,依旧拦不住通胀的火车头。这根本不是“制造业回流”,这是“民众财富蒸发”。

而在另一边,中国非但没被吓倒,反倒像打太极一样——你来硬的,我就来柔的;你发疯,我就稳住。

再加上中国过去几十年的卧薪尝胆,愣是把自己打造成了全世界工业门类最齐全的国家。这下可好,美国自己的高端制造业,早就像藤蔓一样,深深扎根在中国的供应链里了。

普通老百姓过日子,更是离不开那些物美价廉的“中国制造”。所以那边刚嚷嚷着要加高额关税,这边最先坐不住的,反倒是美国自己的公司和消费者。

企业们赶在政策落地前,拼了命地从中国进货,老百姓也一股脑儿冲进超市,抢购那些贴着“MadeinChina”标签的商品。沃尔玛这些零售巨头的货架,一度都快被搬空了。充气床垫涨价了,乐高玩具涨价了,连汽车上的电动座椅也跟着涨。

沃尔玛的掌柜愁眉苦脸地承认,关税成本企业是能扛一部分,可这羊毛最终,还得从羊身上出,消费者兜里的钱,怕是保不住了。

更令人咂舌的是,中国的经济结构悄悄完成了升级换代。内需占GDP比重从2018年的54%拉到了2025年的76%,出口市场也从美国转向东盟、非洲等新兴市场。你封锁芯片,我就搞国产替代;你围堵科技,我就搞自主研发。中国不仅没被打垮,反而越打越有“内循环”的味道。

手中有粮心不慌,中国亮出“压舱石”

比起特朗普一张关税牌来来回回的打,中国手中的底牌可是多得多,而且单单是稀土就堪称“王牌”。自从2024年《稀土管理条例》实施后,全国稀土开采量98%已集中在六大国有集团,而2025年出台的《总量调控管理办法》更将进口也纳入管控。

中国这招对稀土“全链条控制"的效果可以说立竿见影——美国2024年从中国进口的稀土金属骤降64%,五角大楼库存的镨钕永磁体仅够维持6个月战机生产。

更让美国焦虑的是,中国企业独创的电动采矿技术将开采效率提升至95%,而美国同类技术仍停留在70%水平,每吨稀土开采成本高出中国3.2倍。

如今中国不仅拥有全球40%的稀土储量,更掌握着99.999%纯度提纯技术。军事专家指出,中国稀土管制已精确到“掐住美军装备升级咽喉"的程度。

大洋彼岸的“后悔药”与试探信号

2025年6月1日,华盛顿传来消息,美国商务部长卢特尼克对外披露了中美关税交锋内幕。这位曾以“关税鹰派”自居的政客罕见松口承认:“中国在上个月关税的反制让美国承受了巨大痛苦……总统(特朗普)对此感到糟心。”

特朗普感到也很正常,过去三个月他为了对付中国想出来的种种招式均被中方化解,原先设想的,各国排着队等美国“翻牌子”谈关税的盛况,压根就没出现。

而且在中国这边带头反击之后,原本那些准备对美国低头的国家也开始了观望,最后也就英国等少数几个国家,跟美国达成了点关税协议。甚至想指使印度在南亚搞点小动作,配合产业转移都不能如愿。

基于如此困境,特朗普政府最近对华主动伸出了橄榄枝,又是喊话见面又是想和中方谈一谈,说白了就是想探探中方的口风。

然而中国外交部的官员也把话说得很明白:我们对美方不抱什么幻想,也别指望一次谈判就能把所有问题都解决了,只有斗争,才能赢得尊重。

棋到中盘风更劲,谈,还是硬扛到底?

特朗普当初打着“美国优先”的大旗,把贸易逆差看成是“吃了大亏”的象征,一门心思地想用关税壁垒把工厂都逼回美国去。这种用老掉牙的经济民族主义,来处理盘根错节的全球化现实,本身就站不住脚。

然而,今天的中国,早已不是那个单纯靠出口吃饭的“世界工厂”了。我们有完整的产业链条,有巨大无比的国内市场,科技创新能力也一天比一天强。这种系统性的实力,给了中国足够的底气去反制,也去进行战略上的调整和转型。

反观美国,在全球化的浪潮里,主动把中低端制造业转移出去,一门心思扑在金融、科技这些高附加值的领域。这么一“去工业化”,本土制造业的完整性和战略自主性,可就打了不小的折扣。

同时,美国过去赖以称霸的三根老支柱——经济主导权、规则制定权和军事威慑力,如今也面临着新兴力量的挑战,以及自身行为的反噬。这场贸易战,非但没能显出它的强势,反而把骨子里的战略焦虑给暴露了个底儿掉。

结语

如今这局面,倒像是在印证中国策略的某种成熟:“边打边谈,斗而不破,以斗争求合作”。

往后怎么走?主动权和诚意,恐怕是解开这个结的关键。要想坐下来好好谈,那就得拿出点实实在在的行动,别老想着“画大饼”。

这正如耶鲁学者斯蒂芬·罗奇的预言:“中国还有很多王牌,而美国已快打完子弹。”

这场较量早已超越关税数字,成为国运兴衰的缩影。中国用稀土、芯片、市场三大筹码,在美国的“恐惧清单”上写下了新规则——霸权逻辑失效的时代,合作而非胁迫,才是未来钥匙。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三... 三国时期的名将,一直以来都是历史爱好者热衷讨论的话题,他们的传奇故事至今依旧吸引着众多读者的关注。例...
原创 熊... “熊孩子”这一称呼,经常令家长和老师感到头疼。年幼的孩子凭借天真无邪的特权,往往做出一些调皮捣蛋、甚...
原创 明... 明朝的火器,虽然在当时算得上具有一定的先进性,但如果其火药武器真有多强,凭借火药武器与冷兵器的巨大差...
原创 成... 大家好,欢迎来到《史书上说了啥》。今天我们将聚焦于成吉思汗这一历史人物。 成吉思汗是蒙古汗国的缔造者...
原创 背... 前言 “羽之神勇,千古无二。” 项羽以其无与伦比的勇武与智慧,在巨鹿之战中一举击溃了秦朝的主力...
原创 明... 几年前,电视剧《闯关东》一经播出便引发了广泛关注,其剧情讲述了一家人从山东迁徙到东北后的生存与发展历...
原创 满... 清朝的建立并未获得许多人的赞同,主要因为满族并不被视为中华民族的正统。清朝在刚成立之际,其军队对百姓...
原创 祖... 在云南省曲靖市,雷先生家中珍藏着一枚意义非凡的清代安县银锭。这枚银锭承载着家族跨越数百年的记忆,是雷...
原创 原... 在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南征时与孟获相遇,遭遇了孟获的藤甲兵。这种藤甲兵的武器刀枪不入,让人束手无...
原创 吕... 吕蒙的少年时代,他跟随姐夫邓当学习,较早便投入了军旅生涯,曾在孙策麾下担任将领。邓当去世后,吕蒙接管...
原创 清... 在清朝末期,社会各界已经逐渐意识到西方国家所展现出的强大军事力量。长期的闭关锁国政策让清朝与当时世界...
原创 考... 我国古代的名将众多,像白起、李牧、卫青、霍去病、李靖、岳飞等都是家喻户晓的英雄人物。常常有人说:“美...
原创 1... 在公元12世纪初,金朝已经掌控了中原的繁荣地区,且控制了广袤的蒙古大漠和草原。为了防止蒙古各部落联合...
原创 朱... 朱元璋在位期间严厉打击贪官,甚至斩杀了多达十五万贪官,却依然未能从根本上遏制腐败现象。到底是什么原因...
原创 宋... 在谈到间谍战时,许多人会将其视为现代战争中的特有现象,但实际上这种情况并不完全准确。中国的历史长河中...
原创 古... 在中国古代的封建政治体系中,一直存在着两种主要的斗争路线:一是皇权的专制不断强化,二是中央集权的稳定...
原创 三... 在上一篇文章中,我们探讨了三国时期东吴的皇帝孙皓,而今天我想为大家介绍另外一位同一时期的重要人物:王...
原创 朱... 朱元璋是明朝的开国皇帝,他的早年生活充满艰辛与困苦。朱元璋出身贫寒,家庭条件极其拮据,当他的父母相继...
原创 玄... 唐太宗李世民在中国历史上享有极高的地位,后人甚至称他为“千古一帝”。他的文治武功堪称一流,与秦始皇、...
原创 北... 01 翻开中国历史的改革篇章,无法绕过一位重要人物——北魏的孝文帝拓跋宏(汉名元宏)。 唐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