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攀龙,清朝时期的名将,以其卓越的武艺和无畏的勇气闻名。平日里,他的练功极为严苛,能轻松挥舞重达120斤的大刀、130斤的铁鞭、以及重达360斤的石锁。这些沉重的兵器,非普通武林高手所能驾驭,足以显示出哈攀龙非凡的力量和技术。
1748年,兆惠受命负责押送粮草,协助讷亲与张广泗征战金川,同时还肩负起观察各位将领的表现,并在战后将所见所闻汇报给了乾隆皇帝。兆惠向乾隆汇报时提到,在金川之战中,唯一敢于与敌人血战到底、不惧生死的将领,只有乌尔登与哈攀龙。
能够获得兆惠的高度评价,足见哈攀龙的英勇与能力。值得一提的是,兆惠本身也是一位赫赫有名的战将,他带领着两千兵马纵横西域,收复了近20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并因其出色的军事才能,位列紫光阁功臣的第二名。作为一位身经百战、足智多谋的将领,兆惠眼光独到,识人甚准,而哈攀龙无疑是他所看中的一位猛将。哈攀龙的勇猛,甚至超越了影视剧中的虚拟人物李元霸。
哈攀龙生于河北沧州,沧州自古以来便是武术的发源地之一,民众重视锻炼武艺,讲求强身健体。而哈攀龙则出自一个世代相传的武术世家,他自幼便显示出过人的力气与勇气。乾隆曾评价他:“中土回人,性多拳勇,哈大族,每出将种。”这番话可见哈攀龙的家族素有出将入相之风。
在太平天国运动时期,林凤祥扫荡中原,然而他在沧州城下却遭遇了巨大的阻力。若非沧州顽强抵抗,林凤祥的军队极可能会迅速推进,威胁到北京的安全。哈攀龙的勇猛是当时的传奇。据《清史稿》记载,他日常训练时所用的武器,重达120斤的大刀、130斤的铁鞭以及360斤的石锁,都是极为沉重的兵器,足以证明他非凡的力气。
哈攀龙的仕途也颇为顺利。1732年,他参加了科举武举,并一举击败直隶各路高手,荣登榜首。五年后,他再度进京参加科举,并以一甲第一的成绩脱颖而出,展现了他的非凡才智与能力。凭借着过人的力量和勇猛的作战能力,他的职涯迅速晋升。1744年,哈攀龙升任兴化镇副将,从二品武将。到1747年,他已升至总兵,成为相当于省级军分区司令官的高官。
1748年,金川之战爆发,张广泗率兵出征西南,哈攀龙以松藩镇总兵的身份参战,表现非常突出。金川地区的地势复杂,山川河流交错,丛林密布,民风彪悍。金川土司莎罗奔在各个隘口建立了坚固的堡垒,储备粮草并顽强抵抗清军的进攻。八旗兵的骑射优势在此地失去了作用,清军只能在弓箭和枪炮的猛烈火力下,步步为营,逐个攻占敌人据点。攻打这些堡垒,艰难异常。
对于哈攀龙而言,攻坚战虽然困难重重,但他毫不畏惧,勇猛无比。他经常带领队伍穿越崎岖的山路、丛林,充当敢死队的先头部队,勇敢地与土司兵交锋。在美诺沟、渴足寨和泅水城等地方,敌军防守严密,守军依靠坚固的工事和密集的箭雨抵挡清军的进攻。每一步推进都需要付出巨大的代价,但哈攀龙始终冲锋在前,举盾前行,鼓舞士气。
他的勇猛不仅令敌军胆寒,也极大地鼓舞了清军士气。在哈攀龙的带领下,清军接连攻占了三个堡垒,成功打破了敌人的防线。接下来,清军将面临的是更为坚固的石城,地势险要,不利于大规模的冲锋。清军只能分小队进攻,逐渐逼近敌人。
在这场艰苦的战斗中,哈攀龙与重庆镇总兵任举联手,分两路从不同的方向发起攻击。任举在冲锋时不幸被敌军射杀,哈攀龙悲痛欲绝,但他没有停下脚步,而是冲进敌军阵地,连续斩杀三十多名土司兵,将任举的遗体救回。第二天,哈攀龙与新任重庆镇总兵段石贤一同发起进攻,但经过一整天的血战,仍未分出胜负。
由于敌人疲惫不堪,哈攀龙与段石贤决定采取夜袭的方式。夜晚,哈攀龙率领敢死队攀山越岭,绕到敌人的后方,从意想不到的方向发动袭击。在黑暗中,哈攀龙与敌军展开了激烈的格斗,他连续摧毁了敌人的多个阵地,斩杀了五十多名敌兵,最终成功夺取了色尔力堡垒。
经过这场激烈的战斗,哈攀龙的名声更加响亮。敌军一提到他的名字,都不禁心生畏惧。然而,尽管哈攀龙屡立战功,他仍遭到讷亲和张广泗的联合弹劾,他们指责哈攀龙在金川之战中作战不力,并且直接导致了任举的死。金川之战的战损惨重,讷亲和张广泗为推卸责任,将哈攀龙作为替罪羊。
乾隆帝对此事进行了处理,兵部议定将哈攀龙降级三次,但也认可了他在战斗中的表现,最终决定给予他机会。经过进一步调查,乾隆认定哈攀龙确实冤枉,被错误指责。于是,乾隆撤销了对哈攀龙的处罚。
1749年,讷亲与张广泗相继被斩首,哈攀龙继续追随傅恒,参与前线的作战,最终成功平定了金川的叛乱。凯旋归来后,乾隆帝奖励了众将,哈攀龙被加封三等,晋升为甘肃固原提督,从一品武官。他之后又相继担任了湖广提督和贵州提督,并因此名声大噪,成为清朝历史上著名的军事统帅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