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咸丰皇帝,我们不得不提到两个女人,她们分别是慈禧和慈安,这两位皇太后在中国历史上都具有重要地位。与慈安相比,大家对慈禧更加熟悉,因为慈禧几乎主导了清朝政权半个世纪,她的名字在中国历史上几乎家喻户晓。可是,在咸丰和慈安还在世时,慈禧的地位并没有那么显赫。当时,咸丰是皇帝,而慈安是皇后,因此慈禧的身份较低。每当天刚亮,慈禧的第一件事就是去向慈安请安,这在宫廷中是固定的礼节。
慈安和慈禧是同时进入宫廷的,而慈安入宫仅四个月便被封为皇后。慈安之所以能够得到咸丰的宠爱,很大程度上源于她的美貌和温和的性格。而慈禧虽然在这方面不如慈安,但她有一个重要的优势,那就是为咸丰生下了一个儿子,后来的同治皇帝。母凭子贵,若慈安不能为咸丰生子,最终能够笑到最后的将会是慈禧。事实上,这个看似不太可能的情形却成真了,咸丰在掌握了十一年朝政后,在承德避暑山庄去世。咸丰去世时,唯一为他生子的只有慈禧。因此,咸丰的皇位只能由慈禧的儿子继承,而同治皇帝登基后,虽然咸丰未曾封慈禧为皇太后,但他的儿子必定会为慈禧封后。因此,最终出现了两位皇太后,一个是咸丰的原配皇后慈安,另一个则是后来晋升为皇太后的慈禧。 尽管慈安和慈禧同时成为了皇太后,但她们之间还是存在着地位的高低之分。与慈禧相比,慈安的地位显然高得多,毕竟她是正宫皇后。咸丰去世时,由于同治年纪尚小,才五岁,所以咸丰临终前安排了两股力量辅佐同治皇帝:一是以肃顺为首的顾命八大臣,另一股则是由慈安和慈禧掌控的两宫皇太后。顾命八大臣与两宫皇太后共同协作,所有的政令文件都需要由慈安和慈禧盖章,方可在全国执行。咸丰的这一安排旨在确保皇权不被任何一方垄断,保持一定的制衡。然而,咸丰的这一想法在实际操作中很快出现了问题,宫廷内的两股势力——两宫皇太后和顾命八大臣,开始产生了矛盾。 两方势力都试图让对方屈服,但最终谁也没有说服谁。就在这种僵持不下的局面中,慈禧和慈安有了一个新的计划:她们决定铲除顾命八大臣。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慈禧联系了自己的小叔子,恭亲王奕忻。奕忻原本是咸丰的亲弟弟,但因为咸丰的猜疑,咸丰并未给他安排重要职务,甚至连顾命八大臣都不是。因此,慈禧与奕忻达成了交易,承诺若奕忻能够除掉顾命八大臣,顾命八大臣的位置将交由他来接替。这对奕忻来说无疑是一次难得的机会,于是他们发动了历史上著名的辛酉政变。在这次政变中,肃顺等八大臣被抓捕,肃顺最终被斩首,其他人也或被捕或被处决。政权最终落入了慈安、慈禧和奕忻的手中。然而,尽管政权落入了她们手中,慈禧对当时的朝政并不满意,原因是她与奕忻之间产生了新的矛盾。事实上,慈禧一直有着独揽大权的野心,但当时真正说了算的人依然是慈安。慈安不愿意干涉政事,她认为让奕忻来掌控朝政也未必不好,毕竟她和慈禧都是女性,按照清朝的规定,女性是不能直接干涉政务的。所以,在这一时期,奕忻与慈安关系亲近,常常共同决策。这让慈禧感到非常沮丧,她为除掉顾命八大臣付出了很多心血,但最后并没有获得她预期的权力,反而是奕忻逐渐掌握了更多的权力。 正当慈禧心情低落,生病的时候,意外发生了。一直身体健康的慈安突然去世了。慈安的突然死亡让朝廷震惊不已,大臣们纷纷议论,大家都在猜测这是否与慈禧有关。第二天,当大家如常上朝时,却发现慈禧已经开始垂帘听政,取代了慈安的位置。慈安的去世,至今仍然是历史的一个谜。 慈安死后,朝廷完全归慈禧掌控,她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愿望,开始独揽朝政。慈禧随后排除了奕忻在权力中心的地位,最终清朝的政权完全掌握在她的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