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4年12月18日,农历十一月初二,马尾船政造船厂下水了第五艘铁胁木壳炮舰——横海号。这艘舰是1883年5月17日,由时任船政大臣张梦元主持铺龙骨仪式,船政总监吴德章、李寿田、杨廉臣等人负责监造,造价高达20万两白银。舰船长69.47米,宽9.95米,舱深5.69米,船首吃水3.84米,尾部吃水4.47米,排水量为1230吨,配备750匹马力的蒸汽机,航速可达12节,武器配置有150毫米炮2门和120毫米炮5门。
最初,北洋大臣李鸿章对横海号表现出浓厚兴趣,计划调拨给北洋水师使用,但最终被福州船政拒绝。1886年3月13日,福建水师提督彭楚汉乘坐横海号,运送台湾军饷并巡查台湾防务。3月16日,途中遇到大雾,船只偏离航线,经过调整后却在3月17日触礁,并遇到风暴。风暴过后,救援人员赶到时,船只的主结构几乎完全毁坏,只剩下蒸汽机的残骸。这艘建造不到两年的横海号炮舰,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就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令人感到遗憾。 1888年12月18日,农历十一月十六,礼部尚书、两江总督兼通商事务大臣曾国荃筹集了80万两白银,用于颐和园的建设工程。 1893年12月18日,农历十一月十一,两广总督李瀚章上奏,购买黄埔的洋人旧船坞,并完成了修建工作,作为广甲广乙广丙号舰船的检修基地。这项工程的资金是由当地官绅捐款资助的。李瀚章所提到的黄埔旧船坞,指的是历史上著名的黄埔船坞。这座船坞最早在1876年由两广总督刘坤一从英国商人手中购买,涵盖了黄埔长洲岛上的船坞和所有相关机器设备。刘坤一购买后,将这些资源划归广东机器局管理,继续用于造船。时光来到1882年,两广地区向德国伏尔铿船厂订购了三艘排水量为58到64吨的鱼雷艇,分别命名为雷龙雷虎和雷中。由于这些小型鱼雷艇无法自航从欧洲运回,最终被拆解后,搭乘北洋海军的定远级铁甲舰一同返回中国,在广州黄埔船坞重新组装。经过组装后,鱼雷艇的测试结果却令人失望,航速大幅下降,下降幅度接近4节(原本的航速是18.5到19.5节),因此只得将其转为巡逻艇使用,这也暴露了黄埔船坞在组装和维修方面的不足。 1894年12月18日,农历十一月二十二,光绪皇帝发布谕令,要求李鸿章仔细挑选合适人选,推荐北洋海军的统帅人选。李鸿章需要特别关注平远舰舰管带李和、镇远舰舰帮带杨用霖及道员徐建寅是否适合担任北洋海军提督,或是暂时委派署缺。光绪皇帝特别要求李鸿章对这些人选进行慎重考虑,并迅速上报。与此同时,日舰也抵达威海卫进行侦察。 在同一天,刘含芳将两位名叫威理得和浩威的美国人送至威海卫,交由海军中的留美学生进行详细考察,并指出这两人掌握奇门遁术,其技术接近于作雾。此外,丁汝昌也向李鸿章发电报,报告了镇远舰的修理进展。他表示,由于天气寒冷,水底施工困难,修理进度较慢。为了加速修复,计划加装木撑,并先行完成底部夹层的修复,进行试炮。如果震动能够承受木撑的压力,将可以应急使用。至于来远舰的主要工程,基本已经完成。 1895年12月18日,农历十一月初三,清廷向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王文韶发电,要求他妥善安排金州旅顺炮台的布置工作,确保日本归还后的炮台能够正常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