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垂帘听政这四个字,大家可能首先想到的就是清朝权倾朝野的慈禧太后,但事实上,垂帘听政并非她的发明。早在战国时期,就有一位女性掌控了秦国的大权长达41年,一度风头无两,甚至有学者认为,她才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皇帝。
这位女性就是宣太后芈氏。那么,她究竟做了些什么,才会得到这样的评价呢? 宣太后的历史形象,常常出现在影视作品中,比如《芈月传》就是以她为原型创作的。然而,与剧中那位多情而复杂的女性角色不同,史书上的宣太后,则是一位真正狠厉的政治人物。她出生在楚国的王室,是名副其实的贵族小姐。16岁时,她嫁给了秦国的秦惠王,成为了侧妃,生下了一女三子。 宣太后的传奇人生,从她丈夫秦武王去世开始。秦武王在23岁时因意外死亡,但最让人震惊的是,他没有留下任何继承人,这为秦国的权力斗争埋下了伏笔。当时,秦国的继承人最初是赢壮,但由于他正随秦武王的灵柩在外,无法立刻回到咸阳,这为宣太后提供了机会。 与此同时,赵国为了挑起秦国内乱,迅速将赢稷——一个曾被软禁在赵国的秦国王子,送回秦国。当时宣太后年仅38岁,但她的手段已显现出来。她联合自己的弟弟和外甥发动政变,直接推举自己的儿子继位。由于她的力量极其强大,原本支持赢壮母子的力量很快倒戈,导致赢壮母子不得不逃离咸阳。从此,这位不到40岁的女人,成了秦国的实际掌控者。 在影视剧中,宣太后之所以垂帘听政,常常被解释为她的儿子年幼,不得已才代理朝政。但实际上,历史的真相却大为不同。虽然赢稷回国时已经19岁,按照当时的标准,这个年龄完全是成年,但他当年在燕国当人质时,可能患上了一种怪病,导致身体状况不佳,无法承担处理国家事务的责任。因此,宣太后宣布由自己接管秦国的权力,并一直掌控大权长达41年。 在这41年里,嬴稷几乎成了一个透明人,他完全没有参与任何政治决策,甚至与朝廷权力的中心保持着距离。他一直被软禁在一座偏远的宫殿里,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直到宣太后年逾80岁时,嬴稷才被释放出来,重新接管秦国的政权,但此时的他已经是60岁的老人。 关于宣太后对待亲人的形象,影视剧常常描绘她对楚国和家人的深情厚谊,然而真实情况却大为不同。她对待自己的娘家人,从来没有手软过。她一开始掌权后,立即派兵攻打楚国,并持续了四年之久。在这场战争中,宣太后不仅吞并了大量楚国领土,还斩杀了许多楚国的军事将领,甚至生擒了楚怀王,并将他囚禁在秦国,直到去世,始终未能返回楚国。 宣太后对待自己的儿子赢稷也非常严苛,虽然名义上他是秦王,但朝中的权力几乎完全掌握在宣太后的弟弟和两个儿子手中。她对待家人,尤其是儿子,也并非一味的宠爱和优待,而是依靠手中的绝对权力来进行控制和安排。 宣太后的狠厉与冷酷,在她对待义渠国的国君时表现得淋漓尽致。义渠国长期与秦国对立,虽然表面上屈服,但依旧与其他国家联合反抗秦国。宣太后看中了义渠国君主,先后与他私通,并为他生下了两个孩子。这段关系长达30年,最终,宣太后诱杀了这位国君,导致义渠国陷入混乱,秦国趁机将其完全吞并。由此可以看出,宣太后并不以情感为先,而是以冷酷的计算和利益为驱动力。 尽管宣太后通过残酷手段成功掌控了权力,扩展了领土,然而她的结局并不美好。尽管她曾是权倾朝野的存在,但最终她的儿子秦昭襄王在范雎的建议下,废除了她的权力。宣太后的两个弟弟和小儿子也被赶出了咸阳。失势后的宣太后,在失去权力的第二年便去世。 对于宣太后的历史评价,至今仍存在分歧。南朝的两位学者认为,她导致了秦国大权旁落,甚至让私人的财富超过了国家。而也有学者认为,宣太后是一位非常英明的女性,她为秦国除去一个心腹大患,使得国家从中受益,功劳不亚于著名的张仪。 回顾她的一生,宣太后甚至比武则天更为强势,虽然她没有真正称帝,但她掌控了秦国整整41年,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女强人。即便是秦昭襄王这样的强者,在面对她时,也不得不小心避让。与后来的慈禧相比,宣太后的权力和成就无疑更为显赫,她的政治手腕和果敢,堪称历史上的一大传奇。大家认为,这样的女性,是否可以被称为女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