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王室中鲜有杰出的人物脱颖而出。在始皇帝的后代中,扶苏无疑是最具才干和远见的人物。然而,命运却对他不公,他遭受了权臣赵高与李斯的联合诬陷,英年早逝,让人不胜唏嘘。
扶苏是秦始皇的长子,自幼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展现出非凡的政治洞察力,对民心的把握尤为深刻。他明白民众的安危与国政息息相关,因此在父王眼中,他一直是最被重视的接班人,始皇帝将其地位视为选定的继承者,倾注了不少心血以培养他的能力。
扶苏不仅在政治上有着卓越的表现,且在百姓中享有极高的声誉。尽管始皇帝重视军事,轻视文治,扶苏却对儒家的孝道情有独钟,以诚恳正直的态度著称,谦逊待人,为人贤良淑德,受到士人的推崇。
但他的正直最终给他带来了致命的祸患。某次,扶苏意外发现宠臣赵高的失误,决意要将其处死以示公正。然而,始皇帝却选择了饶恕赵高,这让赵高心存愤恨,开始了对扶苏的阴谋。
在多次进见始皇帝时,扶苏冒着生命危险阻止父亲焚书坑儒的举动,却屡遭拒绝,导致他与父亲的关系愈发严疏。赵高借机在父子之间挑拨离间,使扶苏被流放至偏远的边疆,负责监工长城的修建,与将领蒙恬一同治理边防事务。
始皇帝临终前下诏立扶苏为帝,然而这一切却被权臣赵高与李斯篡改,他们将始皇帝的小儿子胡亥推举为新帝,扶苏因此被杀。接到诏书的扶苏,不顾蒙恬的劝阻,毅然选择了服毒自杀。尽管被流放至边疆,但他手握三十万大军,加上蒙恬的支持和自己在民间的良好声望,发动叛变对他而言不过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扶苏最终选择自杀,源于他对儒家思想的崇尚,他不愿见到战乱给民众带来的苦难,也不忍心看到父亲辛苦建立的伟业毁于一旦。他的孝心令他非常坚定地选择听从父亲的旨意,以此表达对父亲的忠诚和孝敬。
最终,扶苏自尽,蒙恬也在军中选择殉国。胡亥继位,史称秦二世。由于胡亥能力不足,加上赵高的权谋操作,导致国家陷入混乱,四方哗变,秦朝最终在二世之手走向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