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百年来,关羽一直被视为忠诚与义气的象征。自他去世以来,各个朝代都对他给予了高度的尊崇与褒奖。特别是在清朝雍正年间,关羽被尊为“武圣”,其地位与文圣孔子相当,成为了民间敬仰的英雄人物。在《三国演义》中,罗贯中为了展现关羽几乎完美的形象,增加了许多精彩的情节,例如“温酒斩华雄”和“过五关斩六将”,这些故事让关羽的勇武和忠诚更加深刻地铭刻在人们心中。
无论是在《三国演义》还是在正史中,关羽都经历了投降曹操的情节。官渡之战后,他一度投身曹操麾下,随后却选择离开,寻找刘备。那么,曹操如此待他,为什么关羽会选择离去呢?《三国演义》将这一决定归因于义气,但事实上,除了义气外,还有一个更为复杂的原因,促使关羽最终决心离开曹操。这个原因对于关羽的形象并不有利,因此罗贯中在书中并未明确提及。
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刘备在与曹操的战争中败北,投奔了袁绍。而关羽则被困于土山,局势十分危急。此时,张辽登上山来,与关羽深谈利害关系,劝他投降曹操。关羽深思熟虑后,提出了三条条件。《三国演义》中是这样描述的:“一者,吾与皇叔设誓,共扶汉室,吾今只降汉帝,不降曹操;二者,二嫂处请给皇叔俸禄养赡,一应上下人等,皆不许到门;三者,但知刘皇叔去向,不管千里万里,便当辞去:三者缺一,断不肯降。”曹操答应了其中的两个条件,但对于第三条,他表示不能接受。曹操的立场可以理解,因为如果关羽不是真心投靠自己,曹操为何要像对待贵宾般照顾刘备的妻子们?曹操曾向张辽感叹:“然则吾养云长何用?此事却难从。”然而,为了打动关羽,曹操最终答应了他提出的条件。
虽然关羽投降了曹操,但他的投降是有条件的,这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他的尊严。为了收服关羽,曹操展现了足够的诚意。他邀请关羽三天一宴,五天一席大餐,并赠送黄金与美女。尽管如此,关羽始终未能被打动,甚至在曹操送来吕布的赤兔马时,他依旧没有改变立场。曹操最终也向汉献帝请求,封关羽为汉寿亭侯。这一系列举措充分显示出曹操对于关羽的极大重视和诚意。
然而,当关羽得知刘备的消息后,他毫不犹豫地挂印封金,离开了曹操,并没有和他打招呼。此时曹操的势力雄厚,而刘备几乎一无所有,二者的差距非常明显。在这样的情况下,跟随曹操显然比跟随刘备更具前途,但关羽却毅然决然选择了寻找刘备。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给出的解释是,关羽重情重义,无法忘记与刘备结拜时的兄弟情深。
除了义气之外,还有一个原因,虽然罗贯中未曾直言,但可以推测,正是这个原因让关羽决定离开曹操。这个原因就是曹操曾经霸占了关羽看中的美人。关羽心高气傲,岂能忍受这种屈辱呢?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建安三年(公元198年),刘备、曹操和陈登联合围攻吕布的下邳城。当时,关羽对吕布部将秦宜禄的妻子杜氏产生了兴趣,便请求曹操在城破后娶她为妻,曹操也答应了。然而,随着攻城行动的推进,曹操开始对杜氏产生了不寻常的兴趣,并最终将她收为己有。关羽虽然多次提起此事,却始终未能得到回应。城破后,关羽赶到秦宜禄家,却发现杜氏已经成了曹操的宠妃。曹操言而无信,抢夺了关羽心仪的女子,这让关羽对他愤恨不已。后来,在许田围猎时,关羽差点动手对付曹操。如此一来,关羽怎能再真心归降曹操呢?这个事件虽无颜面提及,但却是关羽心中一块深深的伤疤,最终也成为他决意离开的根本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