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没有如果,但我们总忍不住想象。如果吴三桂当时没有放清兵入关,历史会走向何方?中华民族是否能够避免从辉煌的巅峰跌入深渊的命运?
假设时的历史背景
让我们将假设摆在眼前,回顾一下当时的形势。
第一,李自成的势力
李自成突破了北京城,崇祯帝在煤山上吊自尽,满朝文武官员无力反抗,纷纷束手就擒。李自成在牛金星等人的支持下登基称帝,建立了大顺政权。然而,李自成的军队纪律涣散,远不如其他历史上开国的帝王。他的军队迅速堕落,士兵在北京城肆意抢掠,而军官则将明朝投降的官员进行折磨。整个知识分子阶层对其产生敌意。面对如此腐化的队伍,李自成并未能有效掌控局势,导致他的政权摇摇欲坠。
第二,北方地方势力的局面
李自成虽然迅速聚集了几十万灾民,但这些大多数不过是乌合之众,缺乏有效的组织与战斗力。由于李自成没有建立可靠的根据地,他的势力所占领的地区如山东、山西、河南和河北,都没有形成稳固的统治。各地不是被军阀割据就是充斥着土匪或大地主武装防守。而这些地方势力普遍目光短浅,除了守成,难以有所进取。它们注定无法成为真正能够争霸天下的力量。
第三,关宁集团的情况
明朝最强大的军队,关宁铁骑,掌握在吴三桂手中。关宁铁骑驻扎在山海关这一重要战略要地,而山海关的地形十分狭窄。如果吴三桂想继续保有关宁集团的存在,就必须得到中央政府的支持与资金。但若没有足够的粮草和资金保障,这支庞大的军队便无法继续存在下去。
第四,江南的大商人和地主阶级
此时的江南地区商业繁荣,经济发达。但这股商业与地主阶层,享有诸多特权,与官僚勾结,一心只为自己的利益,而不愿为国家做任何贡献。贪婪的他们甚至能为了财富背叛自己的国家,毫不犹豫地出卖国家利益,哪怕这样会给自己带来致命的后果。这使得这个阶层始终是墙头草,哪一方势力占据上风,他们便投靠哪方。
第五,各地的朱氏藩王
大明王朝历经两百年,藩王们大多沉沦堕落,或者沦为精神崩溃的存在。因此,这些藩王几乎不可能再像光武帝刘秀那样重振雄风。南明的历史已经证明了这一点,朱氏藩王们根本无法再成为改变局势的力量。
第六,张献忠与大西政权
张献忠的势力当时已经占领了四川,虽然他屠川的传闻并不完全可信,但张献忠和李自成的差距并不大。他们都是没有实际建设能力的“蝗虫”,只能掠夺而无法创造,毫无统一天下的实力。
第七,满清集团的崛起
满清,来自东北,已经征服了蒙古草原和朝鲜半岛,接下来的发展目标必然是中原地区。因此,清军南下入关成为了不可避免的历史进程。
吴三桂的选择与未来的走向
在这种局势下,吴三桂的选择并不多。要么投降满清,要么投降李自成。如果吴三桂不允许满清入关,那么他只能投降李自成。然而,李自成的集团非常短视,不会全力支持吴三桂的关宁铁骑。如此一来,吴三桂面临的最大可能就是面对清军的入侵,他只能在战败后逃亡,而李自成则要直接面对清军的兵锋。已经腐化的李自成政权,几乎不可能抵挡住尚未堕落的八旗精锐部队的进攻。
如果吴三桂没有向清军让步,最终的结果依旧可能是满清的入关。然而,清军的进攻将会遭遇更多的抵抗和挑战。尽管如此,满清通过利用汉族的叛变者与汉族部队的支持,成功入主中原的几率依然最大。
历史的车轮碾过,吴三桂的决策成了改变历史的关键。但无论他做出怎样的选择,满清的入关几乎已是不可避免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