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人说:如果没有满清入关,我国连汉地十八省也难保
迪丽瓦拉
2025-09-13 23:02:30
0

葛剑雄葛老曾在复旦大学历史系历史地理专业攻读研究生,后来还长期担任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所长,对历史与地理方面都有较深的理解,今天在读葛老的《普天之下》中,深感老人家的历史+地理的素养之强大,是我辈需要努力学习的。

葛老应该是承认元朝与清朝对中国版图的贡献的,对于一些历史学者将进贡等行为作为统治的依据是不靠谱的,只有长时间的政治控制才算是纳入版图,比如曾有学者一度认为吐蕃在唐朝时期就已经隶属于唐朝,这是不恰当的,尽管松赞干布曾经与唐朝和亲,并且接受了唐朝的册封,但是当时对吐蕃并没有实行占领,一直到元朝时期,才算彻底将吐蕃纳入到版图中。

葛老提出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那就是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对领土的占有力度不一样,以农耕与游牧的分界线来说,农耕民族大多稳定在分界线内,即使占领到游牧区,最后也会退出来,因为限制于土地开发情况,游牧区很少能够开发种植农业,与之相反的情况下,游牧民族却能很好的适应农业生活。

另一方面,农耕民族能够自给自足,完全不依赖于游牧区的产品,因此,通常都是采取修筑长城的方式来抵挡游牧民族,而游牧民族则需要从农耕文明那里获得很多生活用品,一旦农耕民族采取经济封锁政策,游牧民族势必采取攻击态度来掠夺生活必需品。

结果自然是,农耕民族从来无法控制游牧民族,只能将他们迁入内地变成农民,而游牧民族则能够战败农耕民族,取得土地。

比如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北朝大多是游牧民族控制了北方,而到了元朝时期则是游牧民族彻底控制了全国,清朝则是集大成者,不仅控制了全国,还促进了全国民族大融合。

我们通常所说清朝对领土起到的奠基性作用,最主要的是清朝在北方控制了蒙古,在西北击败准噶尔汗国,加强了与西藏的联系,另外康熙帝在抗击沙俄、收复台湾等方面,都为维护领土完整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当然,实际上清朝入关本身对于中国的统一就有巨大的影响,如果清军不入关,中原的局势发展也不是很乐观。

以1644年李自成打进北京后的情况来看,当时中国局面之复杂,很可能会长期陷入战争动荡之中,李自成自然是占据西北,张献忠入蜀后割据西南,建立大西政权,南明弘光政权占据江南和东南沿海等地盘,除此之外,还包括左良玉、吴三桂等几乎不受朝廷控制的半独立军阀,假如没有清军的话,任何一股势力想要完成统一都极为困难。

李自成自不必说,都打到北京了,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政治纲领,“迎闯王,不纳粮”这种口号能实行一时,不能实行一世,尤其是在一小部分地主占据大多数土地的情况下,真正受益的群体应该是地主,最后的结局只能是贫富差距更加夸大化,对于李自成等农民军,我还是那句话,善于鼓动人心打破旧的秩序,却没有实力组建一个新的秩序。

张献忠占据四川之地,其实就是奔着割据去的,四川之地,一统天下力不从心,割据一方能延续多少年,外部势力想要染指四川,那真是应了李白那句“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很多人对南明政权多多少少还是抱有一定的同情的,但是南明政权实在是不堪大用,本身就是军阀割据的产物,一方面跟清军对抗还没有结束,那边已经还是窝里斗了,弘光政权失败后,永历政权与绍武政权同时存在,为了争夺正统,互相不服,不但不能共同抗清,反而大动干戈,最终被清军击败,尽管后来被撵到西南的农民军与南明政权采取了合作的姿态,但是依然不敌清军。

大家想想看,在有共同的敌人的情况下,双方都不能联手合作,更别提要是没有清军,南明政权都不知道要分割成多少股势力,中国大混战可能由此开启。

清军那么能打,从1644年一直打到1683年才收复台湾,完成大部分的统一,而一直到1759年乾隆击败准噶尔,才算真正完成大一统。

从这个角度来说,如果清军不入关,中国陷入长期混战,而西方在完成工业革命后趁虚而入也不是不可能,在抵抗外敌方面,清军的表现还算可圈可点吧!尽管人们固有的印象就是,清廷是卖国政府,丧权辱国,但还是保证了大部分领土。

其实,我倒是认为即使清军不入关,中国也不可能陷入长时间的分裂,也不一定就保证不了所谓的汉地十八省。

正如上文从葛老的文章中截取的观点,中国的分裂从先秦时期到近代以来是越来越少,而统一是越来越多,尤其是元朝之后,基本都是统一的王朝,别说李自成、张献忠等农民军势力,就是元末时期天下分裂成那个样子,朱元璋还是完成了统一。

随着民族融合,农耕文化的传播,人们越来越会意识到统一的好处,老百姓还是对统一抱有期待的,只有这样,才能有稳定的生活,求稳是农耕文明的重要特性。

实际上,中国一直都是一个多民族,多文明融合的国度,过度地强调汉地十八省这样的概念其实不好,这也是我为什么没有去解释汉地十八省的概念的原因。

农耕民族常常为了抵御游牧民族而建筑长城一类的东西,但是大家也许会发现,每修一次长城,农耕文明便保守一分,以后绝不会跨出长城一步,而大多数情况下,游牧民族该南下还是南下,说到底,长城困住的是我们自己,而不是敌人,我想过度地强调所谓“汉地十八省”也是一种自我封闭的思想。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李... 90至00年代的年轻人,可能对李敖这个人物并不太熟悉,或许偶尔在浏览视频时,看到过他激烈辩论的片段。...
原创 元... 元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具有强大影响力的大一统王朝,其疆域辽阔、武力强盛,让人印象深刻。然而,元朝从忽必...
原创 关... 关羽“绝北道”之战究竟是什么?为何这一战役具有深远意义,却常被忽略? 关羽,这位三国时期赫赫有名的英...
原创 典...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这句诗字字珠玑,深刻地描绘了一个时代的风云人物,也勾画出无数英雄的...
原创 萨... 20世纪末,冷战的落幕标志着美国成为全球唯一的超级大国,凭借其军事、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优势,逐渐确立...
原创 元... 大哉乾元 一、我们如何定义元?强悍壮阔,实用至上 元朝在我们心中是一个充满强悍气息的王朝,这是对它最...
原创 克... 克留奇科夫与苏联解体的背景 克留奇科夫,作为苏联的一位坚定保守派领导人,在苏联解体的危机面前作出了...
原创 9... 1991年8月,苏联的轰然倒塌让整个世界都为之震惊。一时间,许多人难以理解:这么一个庞然大物,怎么就...
原创 光... 写作不易,作者每天都在辛勤创作,只是为了谋生糊口,希望各位观众能够多些理解。为了让大家免费阅读全文,...
原创 冒... 萨沙历史上的今天 作者:萨沙 本文章为萨沙原创,谢绝任何媒体转载 冒顿为什么放弃灭掉汉朝?...
原创 元... 元朝行省制度的历史背景与影响 元朝是由蒙古人建立的中国历史上首个由外族统治的朝代。其独特的行省制度...
原创 美... 中国,作为世界大国,在国际舞台上屡遭挑战。无论是关于高铁合约的单方面撕毁,还是在外交上的反复摩擦,似...
原创 以... 在清朝,如果皇帝接到紧急的军报或公文,他会下令通过军机处采用六百里加急的方式迅速将文件送至各省。所谓...
原创 日...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裕仁通过《终战诏书》宣布日本无条件投降。这一消息的传出,使得日本军国主...
原创 八... 当年,八国联军如同一股强劲的洪流,毫不费力地推进至北京,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威胁,慈禧太后带着光绪皇帝匆...
原创 倘... 能否扭转局势?我们只能回顾历史一次,并对当时各方的决策进行反思和评价。 主要原因:错在金国,而非南宋...
明明嬴虔才是长公子,为何秦献公... 在波谲云诡的战国舞台上,各国兴衰往往系于关键抉择。秦献公临终之际,为何舍弃掌握军权的长公子嬴虔,反而...
原创 元... 引言: 科举制度自隋唐时期奠基以来,便深深植根于中国历史的土壤,成为各个朝代政治运作的核心之一。宋、...
原创 李... 最近,网上突然兴起了一股热潮:电子宠物。别误会,这里的“电子宠物”可不是QQ企鹅那种虚拟角色,而是指...
原创 假... 夷陵之战,是刘备在荆州失守后的关键一搏,是他对国运的一次重大赌注。遗憾的是,刘备未能赢得这场战役,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