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612年,隋炀帝杨广正怀着愉快的心情,拥着美人儿在宫中饮酒赏花,忽然,一位小太监慌忙前来报信:“陛下,一位秀女自尽了!”
按理说,一位宫女自尽,隋炀帝应当视其为微不足道的事。他当时有些不悦,正想责骂太监,却见那太监手中捧着一只锦囊,里面是一首诗。这首诗虽然词句并不出众,却充满了悲愤和绝望的情感,让隋炀帝感到非常伤感。于是,他立刻改变了神情,跟随太监匆忙前往挹翠亭。
等他赶到时,那个秀女已然气绝身亡。但令他惊讶的是,虽然她已死去,面容依旧如生,娇艳如花,美丽异常。隋炀帝惊愕之余,不禁为她哀悼,痛心疾首地说:“她已死去,但容颜依然如桃花般美丽,生前竟未曾察觉她如此惊艳!”
令人感到讽刺的是,这位秀女因才情吸引了隋炀帝的关注,但死后,她的美貌却成了隋炀帝唯一的惋惜。隋炀帝这个荒淫无道的昏君,眼中所见的并非她的诗才,而是她那绝世的容颜。
此时,隋炀帝手中把玩着那秀女的诗稿,忽然想起她在《遣意》诗中曾写道:“毛君真可戮,不肯写昭君。”意思是毛延寿因贪赃而不肯画王昭君。原来,这位秀女将自己的境遇与王昭君的遭遇相提并论。昭君远嫁匈奴,汉元帝失去了这位美丽女子,深感悔恨。
隋炀帝恍然大悟,立刻召来中使许迁辅,责问道:“朕命你选后宫女子进入西苑迷楼,为什么偏偏遗漏了这位?”气愤之下,隋炀帝将许廷辅投入天牢,并赐其自尽。虽然隋炀帝的贪色让人痛心,但许廷辅的结局无疑是咎由自取。
此后,隋炀帝追封这位秀女为四品夫人,并以夫人的礼仪为她举行了隆重的葬礼,甚至破例为她写了祭文。这位死后才获得皇帝宠爱的女子,就是侯夫人,她不仅美丽,还才华横溢。
尽管历史对侯夫人的生卒年、名字和家世并无详细记载,但有资料显示,她名侯巧文,出身书香门第,父亲是北周的文臣。隋朝统一后,侯家隐居乡里。侯夫人自幼聪颖,通诗文,书法出色。她的家庭背景和才情,都与她的命运紧密相连。
公元604年,隋炀帝弑父篡位登基后,开始荒废政务,沉迷声色犬马,尤其在晚年,他的荒淫行为达到了极致。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他大肆征集美女,建设迷楼,几乎耗尽了国家财力,导致国库空虚。16岁的侯夫人正是在此时被选入后宫,凭借她的美貌和才情,被封为才人。
才人是一种宫廷女官,侯夫人住在西苑的挹翠亭,负责管理几位宫女的日常事务。西苑的宫女定期进行选拔,只有通过选拔的女子才能被送入迷楼,侍奉隋炀帝。被选中的宫女有机会得到皇帝宠爱,甚至荣升为贵人。
数千名美女争相向宦官许廷辅送礼,以期能够被选中。然而,侯夫人一直没有得到任何消息。直到有一天,一位婢女告诉她真相:“那些容貌不及您的女子,都是给许廷辅送了银子,您若想被选中,不妨也给他点好处,定能如愿。”侯夫人听后,冷笑道:“我为何要向那样的人低头?选与不选,算得了什么?”
这番话让人不禁想起王昭君的故事。昭君因为情志高洁拒绝贿赂画师毛延寿,最终被选为和亲之人,虽远嫁匈奴,却为汉匈两国的友好做出了贡献。相比之下,侯夫人虽然同样坚守原则,却未能获得和昭君一样的命运。
侯夫人在拒绝贿赂许廷辅后,心中或许有些后悔。毕竟,后宫的女人有谁不渴望得到皇帝宠爱呢?特别是在隔壁迷楼歌舞升平时,她却只能独自一人在寂寞中度日。她的情感变得愈发复杂,开始鄙视那些通过谄媚取宠的嫔妃,于是写下了这句自嘲的诗:“不及闲花草,反承雨露多。”
随着时光流逝,侯夫人渐渐感到孤独无助。她已经24岁,然而却依旧未能见到隋炀帝的宠幸。心情逐渐沉重,渐渐产生了绝望。她决定结束这一切,以死解脱,带着一袭白绫自缢于梁上。
临终时,她手里握着一只锦囊,里面装着她生前写的诗稿。这些诗作诉说了她的孤独、悲伤与愤懑,展现了她内心深处的复杂情感。她的诗如同生命的挽歌,悲愤中带着无声的抗议。
侯夫人一生短暂,但她的诗才和品行,却让她成为了隋朝为数不多的女诗人之一。她的诗虽然不算杰出,但她的经历和精神深深打动了后人。侯夫人未能享受她应得的荣宠,却在死后成为了历史的见证者。她的故事,让我们不禁想起元稹的《行宫》:“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侯夫人的悲剧,既是她性格的结果,也是时代的产物。她无法飞出深宫高墙,最终用死亡和诗歌表达了对命运的反抗。在她看来,这或许已经足够。她的精神与气节,永远长存于世,成为后人敬仰的楷模。
壮哉,侯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