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汉末三国历史回顾——开启乱世的罪魁祸首们
迪丽瓦拉
2025-09-16 13:08:09
0

有关汉末动荡局势的开端,许多人首先联想到的便是董卓。若不是他搅乱了朝政,东汉王朝很可能还能苟延残喘一段时间,不至于迅速分崩离析,沦为名存实亡的状态。然而,这个巨大的祸患并非他一人所能担,实际上,还有几位关键人物在这场乱世中起了重要作用。

东汉末年,也是中国本土宗教——道教逐渐成型的时期。张角本人资质卓越,他所创立的太平道成为中国最早的民间宗教之一,影响范围几乎覆盖全国,信徒众多。这一现象从侧面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与残酷,老百姓生活困苦,纷纷寄望于宗教信仰,以求内心的慰藉与解脱。

张角抓住了这一历史机遇,以宗教为依托,争取民众的支持,明确提出推翻东汉统治的革命目标。由他领导的这场中国历史上首场宗教性农民起义,不仅掀起了一场轩然大波,还为后世的反抗运动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尽管黄巾起义最终以失败告终,但它重创了东汉的统治根基。为了镇压叛乱,朝廷不得不将兵权下放,允许地方自行招募乡勇进行平乱,这无疑加快了地方割据势力的崛起,也为后来的军阀混战埋下了伏笔。

黄巾之乱激起了广大劳苦大众的反抗热情,此后各地叛乱层出不穷,东汉王朝的权威荡然无存,中央与地方矛盾激化,最终导致汉室政权陷入名存实亡的分裂局面。

“沐猴而冠,智小谋大”,这是曹操对何进的评价。何进出身南阳屠户,因同父异母的妹妹何氏入宫受宠而得以入朝。后来,何氏因为为汉灵帝生下皇子刘辩而被封为贵人,宋皇后被宦官陷害废黜后,何贵人一飞冲天,成为何皇后。何进也因此水涨船高,成为外戚势力的领军人物。

黄巾起义爆发后,何进被封为大将军,掌握兵权。汉灵帝去世后,他成功扶持外甥刘辩即位,野心逐渐膨胀,先是处死宦官蹇硕,夺取了西园新军;随后又图谋铲除以十常侍为首的宦官集团,终结宦官专权,独揽朝政,恢复外戚的专政局面。

然而,何太后与宦官集团关系密切,极力反对何进的计划,甚至对何进产生猜疑,多次提防他的行动。眼看计划受阻,何进显得手足无措,脑力有限,难以应对。袁绍趁机献计,建议引外军入京,借助声势逼迫太后让步。

这一步昏招竟得到了何进的认可,董卓这个西北的虎狼因此得以入京。袁绍的计策确实奏效,何太后被迫罢黜了十常侍,遣散大部分宦官,仅留少数与何进亲近者守宫。

袁绍建议何进趁机除掉十常侍等人,何进却不敢冒然行动,反而进宫请旨。恰逢张让等宦官入宫辞行,听闻何进计划清剿宦官,便发动兵变,斩杀了何进。宫廷陷入混乱,袁绍、袁术等人乘势攻破宫门,彻底消灭了宦官集团。外戚与宦官两大祸害至此双双覆灭。

然而,就在袁绍等人即将得意之时,董卓忽然杀入京城,劫持皇帝车驾,掌控雒阳,最终成为局势的最大赢家。何太后不久被董卓毒杀,失去依靠的少帝刘辩被废黜,继位的汉献帝刘协完全沦为傀儡,皇权自此一蹶不振。

“志大而智小,色厉而胆薄”,这是曹操对袁绍的评价。袁绍出身于东汉末年的名门世族汝南袁氏,起初依附何进,旨在借助外戚势力与宦官对抗。灵帝驾崩后,他看清了何进的野心,便怂恿其与宦官展开决战。

实际上,袁绍的真正目的是借此铲除外戚与宦官的政治集团,结束他们轮番掌权的局面,将朝政掌握在士人手中。以他的门第和声望,若能成功,必将名垂史册,一举登顶权力巅峰。

然而,董卓的出现成为意料之外的变数,且董卓竟是他引入京城的。董卓入主雒阳之初,袁绍本有机会一搏,但关键时刻袁绍本性暴露,不敢以武力抗衡,选择了退让。

董卓废立皇帝时,袁绍曾作势亮剑,沽名钓誉,但随即逃离雒阳,转战冀州。讨董联盟成立后,袁绍依凭其身份被推为盟主,却缺乏进取心,未真正致力于除奸兴汉。反而与弟弟袁术争权夺利,各路诸侯纷纷依附两袁,群雄割据的乱世由此拉开序幕。

刘焉,是一个较为陌生的名字,他有个儿子刘璋,而刘璋又有个莫名其妙的远房亲戚刘备。刘备以“做人厚道”著称,极力协助刘璋打理家业,最终巴蜀地区成为刘备的根基,并由此建立了蜀汉政权。

刘焉身为汉室宗亲,在黄巾起义后便察觉天下大乱将至。作为宗室成员,他并无誓死捍卫汉室的决心,反而想着在即将到来的乱世中谋求自身的安身立命之地。

展开地图,刘焉将目光锁定在交州(今广东大部及越南北部一带),那里山势险峻,交通闭塞,远离中原战火。决策已定,他向汉灵帝奏请:鉴于各地刺史太守多是尸位素餐,无法解局,建议设州牧制度,由宗室重臣担任,集中军政财权,方能稳固天下。

两汉时期,全国分为十三州(含司隶校尉部),州设刺史,主监察无实权。刺史监督郡县及封国官吏,但无实质行政权。州牧则权力远大,相当于今天的省级高官,掌握军事、行政、财政、司法等大权,是名副其实的封疆大吏。

刘焉的建议获得了朝廷认可。汉灵帝虽然政治敏感度不高,但面对地方吏治败坏、战乱频发的局势,也不得不采纳。宗室重臣前往地方主政,不仅能保证忠诚,还能震慑小人,重塑朝廷威严。

州牧制度推行后,刘焉率先自荐为交州牧。但尚未赴任,便听闻益州“有天子气”,此言激起他内心潜藏的野心,遂请求改任益州牧。刘焉虽忠诚度有限,但治理能力尚可,经过一番周旋,成功掌控益州,成为东汉末年首个实际割据势力。

他眼光确实不错,益州的地理环境优越且具备“天子气”,但他和儿子未能善加利用,最终这块宝地被刘备拿下。

州牧制的确立使得地方官员权力大增,为割据势力的形成提供了合法外衣。随着汉灵帝驾崩,外戚与宦官相继覆灭,皇权急速衰败,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几近丧失,国家迅速走向分裂,进入混乱时代。

刘焉或许未曾预料到,自己因追逐私利,竟葬送了汉朝四百年的江山社稷。明末思想家王夫之曾评价道:“刘焉妄人也,而偷以自容。”意指其无知妄为,只顾苟且偷生,完全不顾国家大义。

以上四位关键人物各自起了关键作用,之后董卓成为众矢之的。他废立皇帝,独揽朝政大权,使汉室威严荡然无存,地方割据加剧,乱世由此拉开序幕。下一期,我们将讲述这位大冤种董卓是如何一步步走上不归路的。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对昆仑刻石高清图的几点看法 昨天有位网友给我发了昆仑石刻的高清图,早上又看到有位网友留言:“大王看了高清照片后再写一篇呗,还认为...
地理视角看《长安的荔枝》,大唐... 最近热播剧《长安的荔枝》中,长安小吏李善德跨越千山万水运送荔枝的情节扣人心弦。当观众为这场“古代物流...
原创 国... 1955年10月8日,钱学森终于突破重重难关,成功从美国归国,从此投入到新中国的科学建设中。这个举动...
原创 水... 说到梁山好汉,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关于他们的故事,各种版本流传至今,耳熟能详。他们每一个人背后都有着一...
原创 清... 康熙年间的“三藩之乱” 在清朝的历史上,康熙年间发生了一个重大的事件——历时八年的“三藩之乱”,这...
原创 六... 1939年初,八路军129师386旅副旅长许世友,带领部队驻扎在河北邯郸曲周县,开展敌后抗战工作。这...
原创 “... 随着瑞典于3月7日正式加入北约,这个北大西洋军事组织悄然迈出了历史性的一步,完成了一项具有重大意义的...
涂亚伦:袁世凯家族的没落 1915年我在上海医学院毕业后,到天津公立女医局当大夫。女医局初名“北洋女医院”,因为地址在东门水阁...
原创 武... 《——·前言·——》 武则天退位后,没人敢对她采取行动。朝廷中的权臣,甚至她的亲生儿子李显,都无法...
原创 楚... 秦朝末年,曾在历史上叱诧风云的楚霸王项羽,年少时便学过兵法,却未能真正领悟其中奥义。他初期威震四方,...
万历皇帝不上朝,是因为疾病吗? 万历十四年,万历帝23岁。 十月初五,礼部祠祭司主事卢洪春上奏,这位主管祭祀的官员对于万历帝不参加祭...
晚清朝廷有那么多能人,为什么不... 导读:慈禧太后,自咸丰十一年“辛酉政变”到光绪三十四年崩逝,其以“垂帘听政”的方式,代行皇帝职权,把...
原创 非... 提起非洲,似乎第一印象永远都是黑人遍布,以及杂乱不堪的环境。但有一个国家却并非如此,这里虽然也是非洲...
原创 秦... 熟悉秦国历史的人往往都会提到:“正是因为秦孝公推行变法,才为秦国最终统一六国、称霸天下打下了坚实的基...
原创 日... 1931年9月18日,沈阳北大营的炮火撕裂了东北的夜空,日本铁蹄悍然踏破国门。然而,整整十年间,中国...
原创 朱... 朱元璋与刘日新:命运交织的背后 朱元璋,那个出身贫寒、几度命悬一线的男子,曾是街头乞丐,亦曾是僧侣...
原创 汉... 汉代官府通过采取一系列措施,积极引导和培养官吏的忠君、孝亲、廉洁、奉公、宽仁、勤政等德行,督促各级官...
原创 日... 阅读这篇文章之前,请您先点击“关注”,这样不仅方便讨论和分享,还能带来更多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
原创 博... 我党在历史的漫长征程中,曾走过不少弯路,其中一些重要的历史阶段往往被以关键领导人的名字来命名。比如“...
原创 大... 在古代历史的长河中,两个伟大的帝国如同两颗璀璨的明星,各自在不同的天地间闪耀着各自的光辉——东方的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