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汉末三国历史回顾——开启乱世的罪魁祸首们
迪丽瓦拉
2025-09-16 13:08:09
0

有关汉末动荡局势的开端,许多人首先联想到的便是董卓。若不是他搅乱了朝政,东汉王朝很可能还能苟延残喘一段时间,不至于迅速分崩离析,沦为名存实亡的状态。然而,这个巨大的祸患并非他一人所能担,实际上,还有几位关键人物在这场乱世中起了重要作用。

东汉末年,也是中国本土宗教——道教逐渐成型的时期。张角本人资质卓越,他所创立的太平道成为中国最早的民间宗教之一,影响范围几乎覆盖全国,信徒众多。这一现象从侧面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与残酷,老百姓生活困苦,纷纷寄望于宗教信仰,以求内心的慰藉与解脱。

张角抓住了这一历史机遇,以宗教为依托,争取民众的支持,明确提出推翻东汉统治的革命目标。由他领导的这场中国历史上首场宗教性农民起义,不仅掀起了一场轩然大波,还为后世的反抗运动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尽管黄巾起义最终以失败告终,但它重创了东汉的统治根基。为了镇压叛乱,朝廷不得不将兵权下放,允许地方自行招募乡勇进行平乱,这无疑加快了地方割据势力的崛起,也为后来的军阀混战埋下了伏笔。

黄巾之乱激起了广大劳苦大众的反抗热情,此后各地叛乱层出不穷,东汉王朝的权威荡然无存,中央与地方矛盾激化,最终导致汉室政权陷入名存实亡的分裂局面。

“沐猴而冠,智小谋大”,这是曹操对何进的评价。何进出身南阳屠户,因同父异母的妹妹何氏入宫受宠而得以入朝。后来,何氏因为为汉灵帝生下皇子刘辩而被封为贵人,宋皇后被宦官陷害废黜后,何贵人一飞冲天,成为何皇后。何进也因此水涨船高,成为外戚势力的领军人物。

黄巾起义爆发后,何进被封为大将军,掌握兵权。汉灵帝去世后,他成功扶持外甥刘辩即位,野心逐渐膨胀,先是处死宦官蹇硕,夺取了西园新军;随后又图谋铲除以十常侍为首的宦官集团,终结宦官专权,独揽朝政,恢复外戚的专政局面。

然而,何太后与宦官集团关系密切,极力反对何进的计划,甚至对何进产生猜疑,多次提防他的行动。眼看计划受阻,何进显得手足无措,脑力有限,难以应对。袁绍趁机献计,建议引外军入京,借助声势逼迫太后让步。

这一步昏招竟得到了何进的认可,董卓这个西北的虎狼因此得以入京。袁绍的计策确实奏效,何太后被迫罢黜了十常侍,遣散大部分宦官,仅留少数与何进亲近者守宫。

袁绍建议何进趁机除掉十常侍等人,何进却不敢冒然行动,反而进宫请旨。恰逢张让等宦官入宫辞行,听闻何进计划清剿宦官,便发动兵变,斩杀了何进。宫廷陷入混乱,袁绍、袁术等人乘势攻破宫门,彻底消灭了宦官集团。外戚与宦官两大祸害至此双双覆灭。

然而,就在袁绍等人即将得意之时,董卓忽然杀入京城,劫持皇帝车驾,掌控雒阳,最终成为局势的最大赢家。何太后不久被董卓毒杀,失去依靠的少帝刘辩被废黜,继位的汉献帝刘协完全沦为傀儡,皇权自此一蹶不振。

“志大而智小,色厉而胆薄”,这是曹操对袁绍的评价。袁绍出身于东汉末年的名门世族汝南袁氏,起初依附何进,旨在借助外戚势力与宦官对抗。灵帝驾崩后,他看清了何进的野心,便怂恿其与宦官展开决战。

实际上,袁绍的真正目的是借此铲除外戚与宦官的政治集团,结束他们轮番掌权的局面,将朝政掌握在士人手中。以他的门第和声望,若能成功,必将名垂史册,一举登顶权力巅峰。

然而,董卓的出现成为意料之外的变数,且董卓竟是他引入京城的。董卓入主雒阳之初,袁绍本有机会一搏,但关键时刻袁绍本性暴露,不敢以武力抗衡,选择了退让。

董卓废立皇帝时,袁绍曾作势亮剑,沽名钓誉,但随即逃离雒阳,转战冀州。讨董联盟成立后,袁绍依凭其身份被推为盟主,却缺乏进取心,未真正致力于除奸兴汉。反而与弟弟袁术争权夺利,各路诸侯纷纷依附两袁,群雄割据的乱世由此拉开序幕。

刘焉,是一个较为陌生的名字,他有个儿子刘璋,而刘璋又有个莫名其妙的远房亲戚刘备。刘备以“做人厚道”著称,极力协助刘璋打理家业,最终巴蜀地区成为刘备的根基,并由此建立了蜀汉政权。

刘焉身为汉室宗亲,在黄巾起义后便察觉天下大乱将至。作为宗室成员,他并无誓死捍卫汉室的决心,反而想着在即将到来的乱世中谋求自身的安身立命之地。

展开地图,刘焉将目光锁定在交州(今广东大部及越南北部一带),那里山势险峻,交通闭塞,远离中原战火。决策已定,他向汉灵帝奏请:鉴于各地刺史太守多是尸位素餐,无法解局,建议设州牧制度,由宗室重臣担任,集中军政财权,方能稳固天下。

两汉时期,全国分为十三州(含司隶校尉部),州设刺史,主监察无实权。刺史监督郡县及封国官吏,但无实质行政权。州牧则权力远大,相当于今天的省级高官,掌握军事、行政、财政、司法等大权,是名副其实的封疆大吏。

刘焉的建议获得了朝廷认可。汉灵帝虽然政治敏感度不高,但面对地方吏治败坏、战乱频发的局势,也不得不采纳。宗室重臣前往地方主政,不仅能保证忠诚,还能震慑小人,重塑朝廷威严。

州牧制度推行后,刘焉率先自荐为交州牧。但尚未赴任,便听闻益州“有天子气”,此言激起他内心潜藏的野心,遂请求改任益州牧。刘焉虽忠诚度有限,但治理能力尚可,经过一番周旋,成功掌控益州,成为东汉末年首个实际割据势力。

他眼光确实不错,益州的地理环境优越且具备“天子气”,但他和儿子未能善加利用,最终这块宝地被刘备拿下。

州牧制的确立使得地方官员权力大增,为割据势力的形成提供了合法外衣。随着汉灵帝驾崩,外戚与宦官相继覆灭,皇权急速衰败,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几近丧失,国家迅速走向分裂,进入混乱时代。

刘焉或许未曾预料到,自己因追逐私利,竟葬送了汉朝四百年的江山社稷。明末思想家王夫之曾评价道:“刘焉妄人也,而偷以自容。”意指其无知妄为,只顾苟且偷生,完全不顾国家大义。

以上四位关键人物各自起了关键作用,之后董卓成为众矢之的。他废立皇帝,独揽朝政大权,使汉室威严荡然无存,地方割据加剧,乱世由此拉开序幕。下一期,我们将讲述这位大冤种董卓是如何一步步走上不归路的。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周... 岳飞少年时跟随乡里的周同学习射箭,能够左右开弓。后来,他又跟随枪术大师陈广学习技击,成为一县之内无敌...
原创 张... 张士诚原名九四,出身为运盐工,由于不堪盐官压迫,至正十三年(1353年)与其弟张士义、张士德、张士信...
原创 奸... 前言 一位冤魂,一名奸臣,一场悲泪,一世宿命。时至今日,秦桧的名字仍然是千古骂名,而忠诚英勇的岳飞精...
趣历史|清官专断家务事 “清官难断家务事”,特别是在古代,家庭人口众多,纠纷情况又复杂,对于谁是谁非,外人很难说得清楚。但在...
原创 黄... 黄巢起义,在很大程度上加速了唐朝的灭亡。关于黄巢,后世的看法分歧较大:一些人认为黄巢是个杀戮成性的魔...
原创 刘... 在那个英雄辈出的动荡时代,刘协皇帝名义上是汉朝的统治者,但实际上,袁绍和袁术这对兄弟才真正掌控着那个...
原创 武... 武松是一个家喻户晓的英雄人物,他是施耐庵笔下的打虎英雄,后来因愤怒杀死了西门庆和潘金莲,还在鸳鸯楼上...
原创 东... 翻考古队的工作日记时,有段描写让我盯着屏幕愣了半天——队员们清理东晋古墓那会,连喘气都透着小心翼翼。...
侯杨方:看待明朝衰亡需寻找历史... 《明亡清兴:1618—1662年的战争、外交与博弈》 作者:侯杨方 版本:人民日报出版社 2025年...
原创 陈... 在肖伟俐所著的《帅府家风》中,详细记录了许多开国元帅们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这些内容充满了浓厚的家庭...
原创 抗... 谭炳云同志,您真是我们的大功臣啊! 在1951年国庆庆典的盛大场合上,彭德怀举杯对这位穿着简朴的男子...
原创 日... 一个岛国,资源穷得叮当响,地震海啸年年闹,却偏偏几百年、上千年盯着东亚大陆不放,非要把中国搞亡国灭种...
原创 日... 很多人认为,日本的投降是因为美国投下了原子弹,但实际上,日本人并不这么认为。他们认为投降的真正原因与...
原创 清... 清官类电视剧的剧情往往引人入胜,除了故事情节外,演员的精彩演技以及华丽的宫廷服饰也让观众无法自拔。通...
原创 赤... 《——·前言·——》 在赤壁之战爆发前,孙权面临着一个极为关键的抉择:是选择向北方强敌曹操投降,...
原创 山... 阎锡山晚年生活在台湾,境遇可谓极为落魄和尴尬。自从他失去了权力之后,便开始修建窑洞作为住所,然而这种...
原创 孙... 一张尘封已久的老照片,记录了一段隐藏在岁月长河中的往事。照片中的孙中山,目光坚定、神采奕奕,仿佛能看...
原创 四... 1946年,为应对日益复杂的战争局势,东北民主联军根据不同的战斗需求,先后组建了1纵、2纵、3纵、4...
原创 玄... 秦琼,作为《隋唐演义》中的重要人物,以其威猛的形象深受人们喜爱。他骑马挥枪,英勇无敌,是战场上的传奇...
原创 清... 前言 在清朝的历史上,有一种极其残忍的刑罚——站笼,这种酷刑在短短两个月内就让370人丧命。它的残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