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天安门城楼上先后挂过12个人的画像,奇怪的是,有人只挂了一天
迪丽瓦拉
2025-09-16 13:32:39
0

好的,下面是对原文的改写,并适当增加了一些细节描述,保持原有的意思和结构:

---

天安门画像的变迁见证了历史的巨变

胡佳恒《廉政瞭望》、张建军《天安门画像更替见证历史变迁》

天安门上挂画像的习惯,本是至高无上的荣耀,象征着历史和革命的见证。然而,有一位被称为中国历史上最大的“窃国大盗”的人物,却毫不羞耻地将自己的画像挂上了这座象征权力与尊严的地标。这个人物便是袁世凯,时至今日,他的画像挂在天安门的故事仍让人唏嘘不已。

袁世凯不仅是第一个将自己的肖像挂上天安门的领袖,后来,12个不同人物的画像也曾相继挂上过这座城楼。这些画像背后有着不同的历史故事,其中最为特别的,甚至有一个外国人的肖像,这幅画像仅仅挂了一天。究竟这些人物是谁?为何“窃国大盗”的画像会出现在天安门?又为何会有一个外国人的画像挂在这里呢?

毛主席画像的首次亮相与特殊背景

在所有曾挂过天安门的画像中,最为人熟知的无疑是毛主席的画像。但很少有人知道,毛主席的画像第一次出现在天安门并非在开国大典时,而是在1949年1月15日,随着天津的国民党守军被我军歼灭,北平的守军陷入困境,解放的曙光已经到来。经过谈判,驻守北平的傅作义决定和平解决。1月31日,解放军以和平的方式进入北平,实现了北平的和平解放。

在2月12日的庆祝北平和平解放大会上,天安门前的广场上欢声笑语,人潮涌动,大家都在庆祝这场胜利。人们惊喜地发现,天安门城楼正中悬挂着毛主席的画像,旁边是“庆祝北平和平解放大会”的标语。而在这幅标语两侧,还挂着七个人的画像。这七个人分别是朱德、周恩来、刘少奇、任弼时、聂荣臻、叶剑英和林彪。虽然照片模糊不清,但根据资料记载,可以确认,毛主席画像左侧依次是:朱德、周恩来、刘少奇、任弼时。

毛主席如何决定其他七人画像的选定

起初,天安门上计划只悬挂毛主席一人的画像,但毛主席觉得这过于显得个人主义,于是建议再加上七个革命先驱的画像。这些人包括中央委员会的五位重要书记,以及两位在北平建设和发展中发挥巨大作用的将领:聂荣臻和叶剑英。聂帅负责军事防务,叶帅则在经济建设上做出重要贡献,因此这两位的画像理应出现在天安门。而作为解放战争中的大功臣,林彪的画像自然也没有争议。

外国人的画像——斯大林

然而,让人意外的是,在建国初期,天安门上竟然挂过外国人的画像。这个外国人就是苏联领导人斯大林。虽然他在日后与中国的关系并不如人意,但在中国刚刚建立时,斯大林给予了大力的援助,帮助我国渡过了初期的艰难岁月。为了表示感激,在斯大林去世后,我国破天荒地在天安门挂上了他的画像,尽管这幅画像只挂了一天,但这份诚意和怀念还是深深打动了许多人。

“窃国大盗”袁世凯的画像

除了毛主席和斯大林的画像,天安门上还曾经挂过一些其他人物的肖像。令人震惊的是,最早挂上天安门的,居然是被认为是“窃国大盗”的袁世凯。在窃取权力之后,袁世凯高调要求将自己的画像挂在天安门城楼上,展示他对自己地位的自信。然而,正当他高兴自己终于当上了皇帝时,命运却给了他一记重击——他很快因病去世,未能实现自己想要的帝王梦。

袁世凯去世后的若干年里,国内政局动荡不安,天安门上的画像无人问津,袁世凯的画像因此挂了十多年之久。更有趣的是,1925年,孙中山的画像曾短暂出现在天安门上。这是在国家动荡不安之际,为了纪念孙中山的革命精神,北平市民特地在天安门上悬挂了他的画像。但由于时局的变化,孙中山的画像在1926年被撤下,重新由袁世凯的画像替代,直到1928年才被彻底取下。

蒋介石的画像与人民的选择

多年以后,经过抗战胜利的蒋介石自认为自己是国运的“天选之子”,为了彰显自己对国家的贡献,他也将自己的照片挂上了天安门。然而,蒋介石的这一举动并未获得人民的认可,反而引发了广泛的不满。随着北平的和平解放,蒋介石的画像也迅速被撤下。这个曾经的权力象征,最终也被历史的潮流所淘汰。

结语

天安门上曾挂过12个人的画像,其中不仅有伟大的革命领袖,也有争议不断的历史人物。每一幅画像的更替,都反映了历史的波动与人民的选择。在这些变化背后,我们可以看到国家的兴衰变迁,也能看到人们对历史人物评价的演变。如果你对天安门画像的变迁有任何看法或故事,欢迎在评论区与我们讨论。

---

这样改写后的文章,尽力保持了原有的信息量,同时加入了一些细节描述,希望符合你的要求。如果有需要进一步修改的部分,随时告诉我!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对昆仑刻石高清图的几点看法 昨天有位网友给我发了昆仑石刻的高清图,早上又看到有位网友留言:“大王看了高清照片后再写一篇呗,还认为...
地理视角看《长安的荔枝》,大唐... 最近热播剧《长安的荔枝》中,长安小吏李善德跨越千山万水运送荔枝的情节扣人心弦。当观众为这场“古代物流...
原创 国... 1955年10月8日,钱学森终于突破重重难关,成功从美国归国,从此投入到新中国的科学建设中。这个举动...
原创 水... 说到梁山好汉,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关于他们的故事,各种版本流传至今,耳熟能详。他们每一个人背后都有着一...
原创 清... 康熙年间的“三藩之乱” 在清朝的历史上,康熙年间发生了一个重大的事件——历时八年的“三藩之乱”,这...
原创 六... 1939年初,八路军129师386旅副旅长许世友,带领部队驻扎在河北邯郸曲周县,开展敌后抗战工作。这...
原创 “... 随着瑞典于3月7日正式加入北约,这个北大西洋军事组织悄然迈出了历史性的一步,完成了一项具有重大意义的...
涂亚伦:袁世凯家族的没落 1915年我在上海医学院毕业后,到天津公立女医局当大夫。女医局初名“北洋女医院”,因为地址在东门水阁...
原创 武... 《——·前言·——》 武则天退位后,没人敢对她采取行动。朝廷中的权臣,甚至她的亲生儿子李显,都无法...
原创 楚... 秦朝末年,曾在历史上叱诧风云的楚霸王项羽,年少时便学过兵法,却未能真正领悟其中奥义。他初期威震四方,...
万历皇帝不上朝,是因为疾病吗? 万历十四年,万历帝23岁。 十月初五,礼部祠祭司主事卢洪春上奏,这位主管祭祀的官员对于万历帝不参加祭...
晚清朝廷有那么多能人,为什么不... 导读:慈禧太后,自咸丰十一年“辛酉政变”到光绪三十四年崩逝,其以“垂帘听政”的方式,代行皇帝职权,把...
原创 非... 提起非洲,似乎第一印象永远都是黑人遍布,以及杂乱不堪的环境。但有一个国家却并非如此,这里虽然也是非洲...
原创 秦... 熟悉秦国历史的人往往都会提到:“正是因为秦孝公推行变法,才为秦国最终统一六国、称霸天下打下了坚实的基...
原创 日... 1931年9月18日,沈阳北大营的炮火撕裂了东北的夜空,日本铁蹄悍然踏破国门。然而,整整十年间,中国...
原创 朱... 朱元璋与刘日新:命运交织的背后 朱元璋,那个出身贫寒、几度命悬一线的男子,曾是街头乞丐,亦曾是僧侣...
原创 汉... 汉代官府通过采取一系列措施,积极引导和培养官吏的忠君、孝亲、廉洁、奉公、宽仁、勤政等德行,督促各级官...
原创 日... 阅读这篇文章之前,请您先点击“关注”,这样不仅方便讨论和分享,还能带来更多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
原创 博... 我党在历史的漫长征程中,曾走过不少弯路,其中一些重要的历史阶段往往被以关键领导人的名字来命名。比如“...
原创 大... 在古代历史的长河中,两个伟大的帝国如同两颗璀璨的明星,各自在不同的天地间闪耀着各自的光辉——东方的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