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天安门城楼上先后挂过12个人的画像,奇怪的是,有人只挂了一天
迪丽瓦拉
2025-09-16 13:32:39
0

好的,下面是对原文的改写,并适当增加了一些细节描述,保持原有的意思和结构:

---

天安门画像的变迁见证了历史的巨变

胡佳恒《廉政瞭望》、张建军《天安门画像更替见证历史变迁》

天安门上挂画像的习惯,本是至高无上的荣耀,象征着历史和革命的见证。然而,有一位被称为中国历史上最大的“窃国大盗”的人物,却毫不羞耻地将自己的画像挂上了这座象征权力与尊严的地标。这个人物便是袁世凯,时至今日,他的画像挂在天安门的故事仍让人唏嘘不已。

袁世凯不仅是第一个将自己的肖像挂上天安门的领袖,后来,12个不同人物的画像也曾相继挂上过这座城楼。这些画像背后有着不同的历史故事,其中最为特别的,甚至有一个外国人的肖像,这幅画像仅仅挂了一天。究竟这些人物是谁?为何“窃国大盗”的画像会出现在天安门?又为何会有一个外国人的画像挂在这里呢?

毛主席画像的首次亮相与特殊背景

在所有曾挂过天安门的画像中,最为人熟知的无疑是毛主席的画像。但很少有人知道,毛主席的画像第一次出现在天安门并非在开国大典时,而是在1949年1月15日,随着天津的国民党守军被我军歼灭,北平的守军陷入困境,解放的曙光已经到来。经过谈判,驻守北平的傅作义决定和平解决。1月31日,解放军以和平的方式进入北平,实现了北平的和平解放。

在2月12日的庆祝北平和平解放大会上,天安门前的广场上欢声笑语,人潮涌动,大家都在庆祝这场胜利。人们惊喜地发现,天安门城楼正中悬挂着毛主席的画像,旁边是“庆祝北平和平解放大会”的标语。而在这幅标语两侧,还挂着七个人的画像。这七个人分别是朱德、周恩来、刘少奇、任弼时、聂荣臻、叶剑英和林彪。虽然照片模糊不清,但根据资料记载,可以确认,毛主席画像左侧依次是:朱德、周恩来、刘少奇、任弼时。

毛主席如何决定其他七人画像的选定

起初,天安门上计划只悬挂毛主席一人的画像,但毛主席觉得这过于显得个人主义,于是建议再加上七个革命先驱的画像。这些人包括中央委员会的五位重要书记,以及两位在北平建设和发展中发挥巨大作用的将领:聂荣臻和叶剑英。聂帅负责军事防务,叶帅则在经济建设上做出重要贡献,因此这两位的画像理应出现在天安门。而作为解放战争中的大功臣,林彪的画像自然也没有争议。

外国人的画像——斯大林

然而,让人意外的是,在建国初期,天安门上竟然挂过外国人的画像。这个外国人就是苏联领导人斯大林。虽然他在日后与中国的关系并不如人意,但在中国刚刚建立时,斯大林给予了大力的援助,帮助我国渡过了初期的艰难岁月。为了表示感激,在斯大林去世后,我国破天荒地在天安门挂上了他的画像,尽管这幅画像只挂了一天,但这份诚意和怀念还是深深打动了许多人。

“窃国大盗”袁世凯的画像

除了毛主席和斯大林的画像,天安门上还曾经挂过一些其他人物的肖像。令人震惊的是,最早挂上天安门的,居然是被认为是“窃国大盗”的袁世凯。在窃取权力之后,袁世凯高调要求将自己的画像挂在天安门城楼上,展示他对自己地位的自信。然而,正当他高兴自己终于当上了皇帝时,命运却给了他一记重击——他很快因病去世,未能实现自己想要的帝王梦。

袁世凯去世后的若干年里,国内政局动荡不安,天安门上的画像无人问津,袁世凯的画像因此挂了十多年之久。更有趣的是,1925年,孙中山的画像曾短暂出现在天安门上。这是在国家动荡不安之际,为了纪念孙中山的革命精神,北平市民特地在天安门上悬挂了他的画像。但由于时局的变化,孙中山的画像在1926年被撤下,重新由袁世凯的画像替代,直到1928年才被彻底取下。

蒋介石的画像与人民的选择

多年以后,经过抗战胜利的蒋介石自认为自己是国运的“天选之子”,为了彰显自己对国家的贡献,他也将自己的照片挂上了天安门。然而,蒋介石的这一举动并未获得人民的认可,反而引发了广泛的不满。随着北平的和平解放,蒋介石的画像也迅速被撤下。这个曾经的权力象征,最终也被历史的潮流所淘汰。

结语

天安门上曾挂过12个人的画像,其中不仅有伟大的革命领袖,也有争议不断的历史人物。每一幅画像的更替,都反映了历史的波动与人民的选择。在这些变化背后,我们可以看到国家的兴衰变迁,也能看到人们对历史人物评价的演变。如果你对天安门画像的变迁有任何看法或故事,欢迎在评论区与我们讨论。

---

这样改写后的文章,尽力保持了原有的信息量,同时加入了一些细节描述,希望符合你的要求。如果有需要进一步修改的部分,随时告诉我!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周... 岳飞少年时跟随乡里的周同学习射箭,能够左右开弓。后来,他又跟随枪术大师陈广学习技击,成为一县之内无敌...
原创 张... 张士诚原名九四,出身为运盐工,由于不堪盐官压迫,至正十三年(1353年)与其弟张士义、张士德、张士信...
原创 奸... 前言 一位冤魂,一名奸臣,一场悲泪,一世宿命。时至今日,秦桧的名字仍然是千古骂名,而忠诚英勇的岳飞精...
趣历史|清官专断家务事 “清官难断家务事”,特别是在古代,家庭人口众多,纠纷情况又复杂,对于谁是谁非,外人很难说得清楚。但在...
原创 黄... 黄巢起义,在很大程度上加速了唐朝的灭亡。关于黄巢,后世的看法分歧较大:一些人认为黄巢是个杀戮成性的魔...
原创 刘... 在那个英雄辈出的动荡时代,刘协皇帝名义上是汉朝的统治者,但实际上,袁绍和袁术这对兄弟才真正掌控着那个...
原创 武... 武松是一个家喻户晓的英雄人物,他是施耐庵笔下的打虎英雄,后来因愤怒杀死了西门庆和潘金莲,还在鸳鸯楼上...
原创 东... 翻考古队的工作日记时,有段描写让我盯着屏幕愣了半天——队员们清理东晋古墓那会,连喘气都透着小心翼翼。...
侯杨方:看待明朝衰亡需寻找历史... 《明亡清兴:1618—1662年的战争、外交与博弈》 作者:侯杨方 版本:人民日报出版社 2025年...
原创 陈... 在肖伟俐所著的《帅府家风》中,详细记录了许多开国元帅们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这些内容充满了浓厚的家庭...
原创 抗... 谭炳云同志,您真是我们的大功臣啊! 在1951年国庆庆典的盛大场合上,彭德怀举杯对这位穿着简朴的男子...
原创 日... 一个岛国,资源穷得叮当响,地震海啸年年闹,却偏偏几百年、上千年盯着东亚大陆不放,非要把中国搞亡国灭种...
原创 日... 很多人认为,日本的投降是因为美国投下了原子弹,但实际上,日本人并不这么认为。他们认为投降的真正原因与...
原创 清... 清官类电视剧的剧情往往引人入胜,除了故事情节外,演员的精彩演技以及华丽的宫廷服饰也让观众无法自拔。通...
原创 赤... 《——·前言·——》 在赤壁之战爆发前,孙权面临着一个极为关键的抉择:是选择向北方强敌曹操投降,...
原创 山... 阎锡山晚年生活在台湾,境遇可谓极为落魄和尴尬。自从他失去了权力之后,便开始修建窑洞作为住所,然而这种...
原创 孙... 一张尘封已久的老照片,记录了一段隐藏在岁月长河中的往事。照片中的孙中山,目光坚定、神采奕奕,仿佛能看...
原创 四... 1946年,为应对日益复杂的战争局势,东北民主联军根据不同的战斗需求,先后组建了1纵、2纵、3纵、4...
原创 玄... 秦琼,作为《隋唐演义》中的重要人物,以其威猛的形象深受人们喜爱。他骑马挥枪,英勇无敌,是战场上的传奇...
原创 清... 前言 在清朝的历史上,有一种极其残忍的刑罚——站笼,这种酷刑在短短两个月内就让370人丧命。它的残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