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郭沫若为什么能担任副总理
迪丽瓦拉
2025-09-16 13:34:13
0

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担任总理的人选毫无悬念,大家一致推崇的正是周恩来总理。在周总理领导下的政务院中,还有四位副总理,分别是董必武、陈云、郭沫若和黄炎培。这其中,董必武和陈云都是中国共产党的资深元老,而黄炎培则是民主党派的重要代表人物,所以他们出任副总理的身份非常合乎情理。然而,令人好奇的是,郭沫若为何能成为副总理呢?

提到郭沫若,许多人的第一印象就是他那“大文豪”的身份。无论是诗歌、小说,还是历史研究与考古领域,郭沫若都取得了卓越非凡的成就。但他到底是以文人的身份担任副总理的吗?严格来说,答案是否定的。郭沫若不仅是一位伟大的文学家和历史学家,他的人生经历波澜壮阔,成就远不止于此,他同样是一位杰出的革命家。

郭沫若出生于1892年,青年时期曾东渡日本求学,思想开放而进步。他积极投身于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并发表了大量现代诗歌,在当时产生了广泛影响。然而,直到1926年夏天,郭沫若的生活轨迹才发生重大转变。这一年,他在广州结识了比他小6岁的周恩来,周的深邃见识和缜密思维令郭沫若钦佩不已,称赞道:“周先生是中国政治部工作的开山,他的经济丰富且头脑缜密迅速。”

周恩来也深知郭沫若在文学领域的卓越成就,便鼓励他积极投身革命事业,任命他为北伐军政治部宣传科长。郭沫若在北伐军中一路晋升,最终担任政治部主任,并在北伐军攻克武汉后,负责主持武汉政治部的日常工作。值得一提的是,郭沫若不仅担任文职领导,还拥有军衔,达到了中将级别,这在当时的北伐军中非常罕见,甚至比多数著名将领还要高。

在国民党军队中,郭沫若以左派身份著称,坚定支持共产主义运动。当蒋介石背叛革命后,郭沫若义愤填膺,不顾个人安危奔赴上海与周恩来商讨对策。周恩来在《迅速出师讨伐蒋介石》的文章中写道:“郭沫若来访,报告九江、安庆捣毁党部、工会、屠杀民众的事实,均由蒋氏直接指挥。”在周恩来的支持和推动下,郭沫若写下了著名的《请看今日之蒋介石》,刊登于《中央日报》,文中激烈抨击蒋介石的反革命本质,称他是“流氓地痞、土豪劣绅、贪官污吏、卖国军阀”,是“反革命势力的中心力量”,其司令部成了“惨杀民众的大屠场”。

这篇檄文发表于4月9日,恰好是在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的前三天,郭沫若便率先以舆论为武器,在全国掀起声讨蒋介石的浪潮。蒋介石看到这篇文章后愤怒异常,怒斥郭沫若“趋附共产党,甘心背叛”,并下令通缉他。

数月之后,南昌起义爆发,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成立。郭沫若成为25名委员之一,并列入南昌起义委员会的7人主席团,担任总政治部主任。起义的总指挥是贺龙,叶挺为前敌代总指挥,刘伯承为参谋长。郭沫若能够担任如此重要的政治职务,足见其在革命队伍中的崇高地位。

抗战全面爆发后,郭沫若积极投身抗战工作,担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厅长,负责抗战的宣传和动员等任务。在此期间,我党多位领导人也拥有军衔,如朱德为上将,周恩来、彭德怀、林彪、刘伯承、贺龙、叶剑英、叶挺等10人是中将,其中就包括郭沫若,这足以证明他在军中的地位几乎可与元帅媲美。

当然,郭沫若的战场与其他将领不同,他主要活跃在文化宣传领域,创作了《屈原》《南冠草》《棠棣之花》等大量爱国作品,这些作品极大激励了全国军民的抗战士气和必胜信念。毛主席对他的作品也极为赞赏,鼓励他说:“你的史论和史剧,大有益于中国人民的抗日,我只嫌太少,不嫌太多,希望多有精品。精神是不会白费的,希望先生继续努力。”

1944年,郭沫若创作了著名的《甲申三百年祭》,毛主席看后高度评价,写信称赞:“对于你的成就,觉得羡慕。你的《甲申三百年祭》,我们把它当作整风文件看待。小胜即骄傲,大胜更骄傲,一次一次吃亏,如何避免此种毛病,实在值得注意。”

因此,虽然郭沫若的公开身份是文人,但他始终站在革命阵营,与共产党同呼吸共命运,他的身份远非单纯“文人”二字所能概括。正如周恩来所言:“鲁迅自称是革命军马前卒,郭沫若就是革命队伍中人。鲁迅是新文化运动的导师,郭沫若便是新文化运动的主将。鲁迅如果是将没有路的路开辟出来的先锋,郭沫若便是带着大家一道前进的向导。”

所以,当新中国成立后,郭沫若被任命为副总理,主管文化教育领域,完全是顺理成章,也符合当时各界的期待。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周... 岳飞少年时跟随乡里的周同学习射箭,能够左右开弓。后来,他又跟随枪术大师陈广学习技击,成为一县之内无敌...
原创 张... 张士诚原名九四,出身为运盐工,由于不堪盐官压迫,至正十三年(1353年)与其弟张士义、张士德、张士信...
原创 奸... 前言 一位冤魂,一名奸臣,一场悲泪,一世宿命。时至今日,秦桧的名字仍然是千古骂名,而忠诚英勇的岳飞精...
趣历史|清官专断家务事 “清官难断家务事”,特别是在古代,家庭人口众多,纠纷情况又复杂,对于谁是谁非,外人很难说得清楚。但在...
原创 黄... 黄巢起义,在很大程度上加速了唐朝的灭亡。关于黄巢,后世的看法分歧较大:一些人认为黄巢是个杀戮成性的魔...
原创 刘... 在那个英雄辈出的动荡时代,刘协皇帝名义上是汉朝的统治者,但实际上,袁绍和袁术这对兄弟才真正掌控着那个...
原创 武... 武松是一个家喻户晓的英雄人物,他是施耐庵笔下的打虎英雄,后来因愤怒杀死了西门庆和潘金莲,还在鸳鸯楼上...
原创 东... 翻考古队的工作日记时,有段描写让我盯着屏幕愣了半天——队员们清理东晋古墓那会,连喘气都透着小心翼翼。...
侯杨方:看待明朝衰亡需寻找历史... 《明亡清兴:1618—1662年的战争、外交与博弈》 作者:侯杨方 版本:人民日报出版社 2025年...
原创 陈... 在肖伟俐所著的《帅府家风》中,详细记录了许多开国元帅们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这些内容充满了浓厚的家庭...
原创 抗... 谭炳云同志,您真是我们的大功臣啊! 在1951年国庆庆典的盛大场合上,彭德怀举杯对这位穿着简朴的男子...
原创 日... 一个岛国,资源穷得叮当响,地震海啸年年闹,却偏偏几百年、上千年盯着东亚大陆不放,非要把中国搞亡国灭种...
原创 日... 很多人认为,日本的投降是因为美国投下了原子弹,但实际上,日本人并不这么认为。他们认为投降的真正原因与...
原创 清... 清官类电视剧的剧情往往引人入胜,除了故事情节外,演员的精彩演技以及华丽的宫廷服饰也让观众无法自拔。通...
原创 赤... 《——·前言·——》 在赤壁之战爆发前,孙权面临着一个极为关键的抉择:是选择向北方强敌曹操投降,...
原创 山... 阎锡山晚年生活在台湾,境遇可谓极为落魄和尴尬。自从他失去了权力之后,便开始修建窑洞作为住所,然而这种...
原创 孙... 一张尘封已久的老照片,记录了一段隐藏在岁月长河中的往事。照片中的孙中山,目光坚定、神采奕奕,仿佛能看...
原创 四... 1946年,为应对日益复杂的战争局势,东北民主联军根据不同的战斗需求,先后组建了1纵、2纵、3纵、4...
原创 玄... 秦琼,作为《隋唐演义》中的重要人物,以其威猛的形象深受人们喜爱。他骑马挥枪,英勇无敌,是战场上的传奇...
原创 清... 前言 在清朝的历史上,有一种极其残忍的刑罚——站笼,这种酷刑在短短两个月内就让370人丧命。它的残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