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浅析王安石变法中“保马法”实施的背景及失败的原因
迪丽瓦拉
2025-09-16 13:34:52
0

一、保马法实施的背景

王安石变法的核心目标之一是要富国强兵,而其中加强骑兵力量,特别是提升战马数量,成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

1. 北宋急需大量战马来打造骑兵部队

北宋建立后,最遗憾的就是未能收回燕云十六州,这不仅失去了重要的牧马资源,还丧失了防止北方游牧骑兵南下的重要屏障。燕云十六州的失去意味着北宋失去了保护其北方边境的战略位置。而接下来的华北平原广阔而平坦,除了黄河这一天险可以依托外,几乎没有其他天然障碍,尤其是在冬季,黄河结冰,骑兵可以自由穿越,这对防御极为不利。在冷兵器时代,骑兵凭借其在平原上的机动性,往往能够轻松击败步兵。范仲淹曾经形容北方游牧骑兵的快速机动能力,称其“虏骑轻便,邀击前后,乘风扬沙,一日数出”。北宋的都城开封,位于这一易受攻击的位置,成为了游牧骑兵可能冲击的目标,因此,必须尽快建立一支强大的骑兵部队来抵御外敌。

2. 北宋经济的高速发展对马匹的需求

自唐末五代以来,中国的对外商贸逐渐繁荣,北宋在此基础上实施了更加宽松的商业政策,推动了经济的飞速发展。而在这个时期,交通的便利性对经济更为重要,特别是驿站系统的需求逐渐上升。马匹,作为陆路最为迅捷的交通工具,成为了连接各地的重要媒介。北宋的经济迅速增长,也促使政府开始更加注重马匹资源的供应。为保障交通运输和邮递系统的正常运行,必须解决当时北宋严重缺马的问题。

3. 监牧制度的弊端

在王安石推行“保马法”之前,北宋的马政一直沿用唐末的监牧制度,这一制度由政府负责马匹的养殖。然而,尽管这一制度看似合理,但实施过程中存在不少问题。首先,监牧制的马匹质量远远不能满足战争需要,河南北12个监牧地每年养殖的马匹数为1640匹,但其中可供骑兵使用的只有264匹。其次,监牧制度需要大量的土地资源,北宋国土有限,而为了养马却不得不占用大量耕地,导致了“农牧抢地”的现象。仁宗时期,全国的监牧规模只有三四万匹马,但所占用的良田却高达九万顷。此外,监牧制度由于管理松散,导致北宋财政负担沉重,政府不得不支付大量财政用于雇佣人手、租赁土地等,最终养马数量有限,财力却大量消耗。正是因为这些问题,北宋曾三次废除监牧制度。

4. 外购马匹面临的限制

除了依赖内部养殖,北宋还尝试通过从外部购买马匹来解决马匹不足的问题。然而,由于与辽、西夏的边境地区设有贸易市场,马匹的交易仍面临着严格限制。辽和西夏通常都会对马匹出口进行控制,并且马市大多设在偏远地区,交通不便,极大增加了购买马匹的难度。尽管北宋政府有钱,往往却无法及时获得优质的马匹,这进一步加剧了北宋缺马的困境。

因此,在外购马匹困难重重的情况下,北宋政府将希望寄托于改革马政,希望通过创新的措施来解决马匹资源短缺的问题。于是,1068年,北宋政府正式废除监牧制度,并在五年后开始试行新的马政措施——保马法。

二、保马法实施后的正面影响

保马法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监牧制度的许多弊端,同时也对北宋的军事、政治、经济等方面产生了积极影响。

1. 缓解了北宋的马匹短缺问题

保马法通过将养马的责任精确到户,确保每户养马的积极性。农民得到了直接的利益激励,开始更加精心照料马匹。这样不仅提高了马匹的生存率,还大大改善了马匹的质量。与之前的监牧制度相比,能够参战的马匹数量也逐步增加,为骑兵部队的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2. 稳定了社会秩序

保马法实施后,战马的管理与民众日常生活相结合。战时,马匹会被征调用于战争,平时则由民间养育。同时,保马法的推行也促进了保甲法的实施。保甲法允许民众利用马匹进行巡逻,追捕盗匪和流寇,有效地提高了社会治安。更重要的是,这样的制度不仅能锻炼马匹,还能形成良性循环,进一步增强了社会的稳定性。

3. 提升了宋军的战斗力

保马法实施后,宋军的战斗力得到了显著提高。例如,交趾地区爆发叛乱时,北宋通过强化军队的骑兵力量,迅速平定了叛乱。此外,第二年,北宋还取得了“河湟之役”的胜利,成功开疆扩土两千余里,这次军事胜利成为北宋开国以来为数不多的对外战功之一。

三、保马法失败的原因

尽管保马法在初期产生了一定的积极影响,但最终未能长期奏效,其失败的原因有哪些呢?

1. 实施中的问题

保马法的初衷是让民众在自己承受范围内养马,既能增加政府的马匹数量,又能提高马匹的质量。然而,在地方政府执行时,很多地方为了追求政绩,过于急功近利,强制民众养马,并且以高价购买,导致民众负担过重。因此,保马法实施后不久,便在某些地方遭遇了民众的强烈反感和抵制。

2. 变法派的内部分歧

保马法在实施过程中暴露出一些问题,使得变法派内部也产生了分歧。例如,苏辙曾对保马法提出了批评,认为其过于注重数量而忽略了实际效果,导致“民至持金帛买马于江淮,小不中废,辄斥不用”。此外,变法派的核心人物章惇也表示反对,认为“保甲、保马,一日不罢,有一日害”。

3. 失去了最高统治者的支持

王安石的改革得到了宋神宗的支持,但在1085年,宋神宗去世,继位的哲宗年幼,权力实际上掌握在宣仁太后手中。宣仁太后秉持守旧政策,保马法等改革措施成为改革派的攻击目标,最终被废除。保马法的失败,也因此与失去皇帝支持密切相关。

结语

总体而言,王安石推行的保马法在短期内确实为北宋解决了战马不足的问题,且与保甲法相辅相成,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稳定了社会治安。然而,由于地方官员的执行不力、理论与实践脱节以及变法派内部的分歧,加之失去最高统治者的支持,最终导致了改革的失败。尽管如此,从历史的角度来看,保马法的实际效果是正面的,其利大于弊,只是在实施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难以克服的困难。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周... 岳飞少年时跟随乡里的周同学习射箭,能够左右开弓。后来,他又跟随枪术大师陈广学习技击,成为一县之内无敌...
原创 张... 张士诚原名九四,出身为运盐工,由于不堪盐官压迫,至正十三年(1353年)与其弟张士义、张士德、张士信...
原创 奸... 前言 一位冤魂,一名奸臣,一场悲泪,一世宿命。时至今日,秦桧的名字仍然是千古骂名,而忠诚英勇的岳飞精...
趣历史|清官专断家务事 “清官难断家务事”,特别是在古代,家庭人口众多,纠纷情况又复杂,对于谁是谁非,外人很难说得清楚。但在...
原创 黄... 黄巢起义,在很大程度上加速了唐朝的灭亡。关于黄巢,后世的看法分歧较大:一些人认为黄巢是个杀戮成性的魔...
原创 刘... 在那个英雄辈出的动荡时代,刘协皇帝名义上是汉朝的统治者,但实际上,袁绍和袁术这对兄弟才真正掌控着那个...
原创 武... 武松是一个家喻户晓的英雄人物,他是施耐庵笔下的打虎英雄,后来因愤怒杀死了西门庆和潘金莲,还在鸳鸯楼上...
原创 东... 翻考古队的工作日记时,有段描写让我盯着屏幕愣了半天——队员们清理东晋古墓那会,连喘气都透着小心翼翼。...
侯杨方:看待明朝衰亡需寻找历史... 《明亡清兴:1618—1662年的战争、外交与博弈》 作者:侯杨方 版本:人民日报出版社 2025年...
原创 陈... 在肖伟俐所著的《帅府家风》中,详细记录了许多开国元帅们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这些内容充满了浓厚的家庭...
原创 抗... 谭炳云同志,您真是我们的大功臣啊! 在1951年国庆庆典的盛大场合上,彭德怀举杯对这位穿着简朴的男子...
原创 日... 一个岛国,资源穷得叮当响,地震海啸年年闹,却偏偏几百年、上千年盯着东亚大陆不放,非要把中国搞亡国灭种...
原创 日... 很多人认为,日本的投降是因为美国投下了原子弹,但实际上,日本人并不这么认为。他们认为投降的真正原因与...
原创 清... 清官类电视剧的剧情往往引人入胜,除了故事情节外,演员的精彩演技以及华丽的宫廷服饰也让观众无法自拔。通...
原创 赤... 《——·前言·——》 在赤壁之战爆发前,孙权面临着一个极为关键的抉择:是选择向北方强敌曹操投降,...
原创 山... 阎锡山晚年生活在台湾,境遇可谓极为落魄和尴尬。自从他失去了权力之后,便开始修建窑洞作为住所,然而这种...
原创 孙... 一张尘封已久的老照片,记录了一段隐藏在岁月长河中的往事。照片中的孙中山,目光坚定、神采奕奕,仿佛能看...
原创 四... 1946年,为应对日益复杂的战争局势,东北民主联军根据不同的战斗需求,先后组建了1纵、2纵、3纵、4...
原创 玄... 秦琼,作为《隋唐演义》中的重要人物,以其威猛的形象深受人们喜爱。他骑马挥枪,英勇无敌,是战场上的传奇...
原创 清... 前言 在清朝的历史上,有一种极其残忍的刑罚——站笼,这种酷刑在短短两个月内就让370人丧命。它的残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