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萧克两次“站错队”,其实并不是他一个人的错
迪丽瓦拉
2025-09-16 14:32:07
0

文︱陆弃

1973年,萧克将军在一次整风大会上作了检讨,提到自己一生中有三次“站错队”。那么,究竟是哪三次“站错队”呢?接下来我们一起回顾这些关键时刻。

第一次“站错队”发生在1929年红四军第七次代表大会上,当时萧克并未站在毛主席一边。在这次大会上,毛主席与朱德就如何发展红四军展开了激烈的争论。毛主席主张加强党对军队的领导,认为红四军的“前委”应当负责党务和军事,而朱德则坚持“前委”只负责党务,军事事务应由“军委”来处理。双方激烈争辩,连陈毅都难以判断应该支持哪一方,最终经过投票,大部分人支持了朱德,毛主席被撤销了“前委书记”的职务,改由陈毅担任。这个结果让毛主席十分生气,以身体不适为由,离开了红四军。

在这件事情中,萧克选择了支持朱德,并未投毛主席一票。相比之下,林彪坚决站在毛主席一方,认为毛主席的观点才是正确的,这使得毛主席对他深感感激,日后也对他格外倚重。之后,陈毅回到中央向周恩来汇报了这一情况,周恩来经过分析后认为毛主席的观点才是对的,于是让陈毅回来将毛主席请回继续领导红四军,从而平息了这场纷争。

尽管萧克在此事件中“站错队”,但也必须承认,支持朱德的并非他一人,事实上,包括朱德和陈毅在内的很多人都有责任。因此,这件事并不完全反映萧克个人的错误。毛主席的宽广胸怀也从未对萧克心生芥蒂,毕竟他对朱德和陈毅都能够冰释前嫌,怎么会对萧克这个并不重要的人物计较呢?

第二次“站错队”发生在长征途中,当红一方面军与红四方面军会师时,萧克没有立即表态批评张国焘的错误路线。当时,张国焘背离了中央的战略决策,不同意北上抗日,擅自决定南下。1936年6月,贺龙率领的红二军团与萧克指挥的红六军团在四川甘孜会合,张国焘派人迎接并向他们宣扬中央决策的错误,号召大家跟随他继续南下。当时,红六军团的电台坏了,与中央的联系已经中断,萧克因而不清楚事态的发展,也不了解张国焘与中央的分歧。因此,他并未立即表态支持中央,也未站在张国焘一方。

直到萧克与其他同志会见了朱德,才得知张国焘试图分裂中央的阴谋。在朱德和贺龙的组织下,大家开始公开批判张国焘,并要求他遵循中央指示北上,与红军主力会合。后来,萧克自己也回忆起这件事时表示:“当时我们的电台常常坏,长时间无法和中央联系,因此没表态算是站错队吧?”他自己也意识到,当时自己未能及时站出来反对张国焘的错误,应该算是一种“站错队”。

在上世纪80年代,萧克与一位老部下谈话时还笑称:“现在有一种说法叫做‘不表态的表态’,虽然我没表态,但这也算是一种表态吧!”显然,萧克对于这次“站错队”的事件,并未过于自责,他幽默地自嘲并对自己当时的处境有了深刻的理解。

第三次“站错队”发生在“文革”期间,萧克自己并未详细讲述,但显然这段经历给他带来了不少困扰和反思。

1955年,萧克本有资格晋升大将军衔,最终却只获得了上将军衔。外界普遍认为,这与他在革命时期的两次“站错队”有关,认为他因此错失了大将军衔。然而,这一说法并不准确。实际上,军衔的授予并不会因为过去的错误决策而受到影响。萧克未能晋升大将,更多是因为“高开低走”的职务轨迹。

在土地革命时期,萧克担任红二方面军副总指挥,抗战时期是八路军120师副师长,凭借这些资历,授予大将军衔本应不成问题。然而,到了了解放战争时期,萧克的最高职务只是第四野战军的参谋长,这个职务相比其他几位参谋长并不具备优势。建国后,萧克仅担任国防部副部长、训练总监部副部长等职务,这些职务与大将的资格差距较大。

1955年授衔时,评定依据不仅仅是历史上的功勋,还包括当时担任的职务和级别。事实上,许多上将的级别和职务与萧克相仿,甚至有些上将职务更低,因此,萧克没有被授予大将军衔,更多是因为他当时的职务和级别决定的,而非所谓的“站错队”问题。

因此,萧克被授上将军衔,主要是根据他当时的职务和地位,而非与过去“站错队”有关。最终,萧克凭借自己的实际贡献,获得了应有的荣耀,而那些关于“站错队”的猜测,也只是外界的误读。

(参考资料:《萧克回忆录》《炎黄春秋》《青年周末》)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沙... 我在头条创作的第二期文章 在历史的长河中,1547年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年份,这一年,伊凡四世(...
汉文帝为啥不换太子? 来源 01 孝文皇帝四男:窦皇后生孝景帝、梁孝王武,诸姬生代孝王参、梁怀王揖。 文帝继位时,只剩四个...
【英雄志 民族魂】赵尚志:白山...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为“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中国军视网特开设【英...
原创 杨... 第一部分:周先生的命令与杨度的历史 几个月前,周先生在临终前向国家文物局局长王冶秋发出一道特别的指令...
原创 毛... “六朝何事,只成门户私计!”这是后世对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评价,反映出那个时代的社会动荡与腐化。魏晋南北...
原创 周... 我们都知道,胡宗南是周恩来的黄埔军校学生,但两人的关系远非简单的师生关系那么单纯。1924年,28岁...
原创 朱... 当然,下面是改写后的文章,每段都保持了原意,并增加了一些细节描述,字数变化不大: --- 01 ...
原创 红... 作者:武陟东旭 1937年4月初,酒泉南山金佛寺附近的观山河谷中,一名穿着灰色军装的军人匆忙躲在一...
原创 关... 说到三国时期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关羽之死无疑是其中一大触目惊心的事件。这不仅让蜀汉失去了这位英勇的猛...
原创 他... 在中国东南部的一隅,有一片充满活力与挑战的土地——福建。 2000年的某一天,一位中年男子踏上了这片...
原创 红... 如果有人问,红军、八路军和解放军到底有什么区别,很多不了解中国军史的人可能会一头雾水。其实,红军、八...
原创 汉... 在中国封建社会,异姓王并不常见,历朝历代只有少数几次出现这样的封号。通常情况下,封异姓王的情形出现在...
原创 全... 阅读这篇文章之前,请您务必点击右上方的“关注”,这样您不仅能轻松参与讨论与分享,还能第一时间获取最新...
原创 毛... 毛泽东为何能以弱胜强? 对于毛泽东领导的红军来说,1930年时最大的现实困境就是与蒋介石的军队实力差...
明朝时朝鲜人口和日本差距不大,... 很多人都认为日本能够取得胜利的根本就是因为他们全盘西化,吸收了西方的文化才强大的国家。 明治维新的确...
原创 清... MCN首发激励计划 在开始阅读本文之前,请您点击右上角的“关注”,不仅便于您参与讨论和分享,还能随...
第一观察|丝路的回响 时代的创... 站在哈萨克斯坦这片承载着厚重历史与蓬勃希望的土地,脑海中总会浮现习近平主席2013年作为中国国家元首...
原创 李... 改写后的文章: 1425年,明仁宗朱高炽突然重病卧床。就在他奄奄一息、气息奄奄时,他愤怒地告诉朝中...
原创 十... 自古以来,“英雄出少年”绝非空洞之言。在古代历史上,涌现过许多少年英雄,其中秦国的甘罗尤为突出,年仅...
原创 汪... 在明朝成化年间,嘉兴知府杨继宗以其清廉正直的品格,深得百姓的尊敬。然而,他的作风却让他屡次与西厂的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