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天下不仅需要武将的武力,还得依靠谋士的智慧相辅相成!之前,我们提到了朱温身边的一些骁勇将领,例如葛从周、刘知俊、杨师厚等等。今天,我们将重点介绍朱温身边的两位杰出谋士,被誉为当时的一流智囊,协助朱温取得了显赫的帝业。然而,他们同样亲历了后梁的灭亡。这两位谋士究竟是谁,最终又有怎样的结局呢?
一、敬翔
首位谋士名叫敬翔,字子振,来自同州冯翊。敬翔的家庭背景颇为显赫,他的祖先曾发动过神龙政变,其家族中母系和父系历代皆有官职,祖父和父亲更是担任过刺史等重要职位。尽管敬翔从小就“热爱读书,尤其擅长文笔,才能展现得淋漓尽致”,但他的仕途却颇为坎坷,多次参加科举考试却均未能如愿。唐朝末年,敬翔以家族的名誉来到中原地区,得到了同乡的推荐,有幸与朱温相见,随后为朱温策划军机,助其抵御秦宗权的侵扰。
朱温对敬翔的才华非常赞赏,常常感叹“我的运气可惜了你,因而在军务和治理国家方面,都向你请教”。从那时起,敬翔便一直陪伴在朱温身边,不仅为他提供了很多重要的建议,还主导处理了各种政务。史书记载道,“三十余年间,敬翔随朱温征讨四方,进出帷帐,庶务繁杂,连夜深都未曾闭眼。”朱温即位称帝后,特地将枢密院更名为崇政院,让敬翔全面掌管其事务。后来,敬翔又被封为光禄大夫,担任兵部尚书和金銮殿大学士,并负责崇政院的日常运作,最终被晋升为平阳郡侯。
二、李振
第二位谋士叫李振,字兴绪,出身于名门将门之家,他的曾祖父曾担任潞州的节度使李抱真。不过李振的仕途与敬翔的命运相仿,多次参加科举考试却屡屡落榜。后来,他被派往浙东担任地方官职,但因盗贼作乱,未能按时赴任。返回途中,李振途经汴州,巧遇朱温,朱温对他极其赏识,便邀请他留在身边。
李振当时不仅为朱温奔走于各地以调解各方关系,还不断献计献策,成功清除宦官,削弱文官团体的权力,将唐昭宗牢牢控制在自己手中。朱温称帝之后,李振也得到了相应的升迁,先后担任宣义军的节度副使和检校司徒,还被任命为殿中监,最终荣升为户部尚书。在朱友珪篡位后,李振更是接替敬翔,成为崇政院的最高负责人。毋庸置疑,李振与敬翔是朱温在创业期间不可或缺的左右手。
三、终结
正如古语所说的“一朝天子一朝臣”,在朱温去世后,两人的命运便发生了急剧的变化。尤其是在末帝朱友贞当政期间,“赵、张二族趁势而起”,两人的建议频频遭到皇帝的拒绝,“敬翔更是无所作为”,“李振也因健康问题多次避而不见”。随着局势不断恶化,敬翔忍不住向朱友贞上书请求:“臣虽然愚笨,但受到国家恩恵深厚,如今若是缺乏贤才,请求在边疆效力以自荐。”然而,依然没有获得皇帝的任用。
在王彦章被俘后,朱友贞终于找到了敬翔,然而当时形势已然不妙,敬翔悲哀地表示:“就算是拥有良将、平复之人,恐怕也难以转祸为福,我愿意先死以免见证宗庙倾覆。”随着都城的失陷,李振试图引荐敬翔去朝见李存勖,却遭到了敬翔的拒绝,最终选择自缢而亡。在李振见到李存勖时,被郭崇韬当众讥讽,“听闻李振乃一代奇才,今见却不过如此。”几日后,李振最终也与敬翔同日被诛,全都落得个悲惨的结局。
参考资料:1.《旧五代史》;2.《资治通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