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毛泽东为什么能以弱胜强?
迪丽瓦拉
2025-09-16 16:32:40
0

毛泽东为何能以弱胜强?

对于毛泽东领导的红军来说,1930年时最大的现实困境就是与蒋介石的军队实力差距悬殊:蒋介石手握丰厚的财力、武器和兵力,而且得到了全国各地的支持,尤其是数百万的正规军。而毛泽东领导的红军虽然已经在根据地有了初步的发展,但当时的兵力也只有4万人。相比之下,蒋介石拥有超过百万的兵力,这无疑给毛泽东带来了巨大的压力。面对如此强大的敌人,毛泽东的首要问题就是如何在不对等的局势下生存并取胜。因此,如何以弱胜强,成为了毛泽东必须优先思考的问题。

从1930年10月到1931年9月,蒋介石先后发动了三次对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大规模围剿,强敌的步伐如雷霆般压近。面对这种严峻的形势,毛泽东发挥了自己“以弱胜强”的战术智慧,三次成功击败敌人,成功化解了蒋介石的“围剿”。

在1930年5月至10月,蒋介石与冯玉祥、李宗仁等地方军阀爆发了激烈的中原大战,最终,蒋介石胜出。然而,蒋介石在战后意识到,真正的敌人并不是这些地方军阀,而是盘踞在江西、福建一带的红军。蒋与这些军阀之间,虽有时争权夺利,但关键时刻却可以达成妥协,而朱毛红军则明确提出要推翻他的统治,这才是最让蒋介石感到威胁的地方。而且,红军的土地改革运动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这直接触动了蒋介石政权的根基。

认识到这一点后,蒋介石开始积极行动。他收拾残局,迅速调集10万兵力,采取“长驱直入,分进合击”的战术,发起了第一次“围剿”。蒋介石认为红军不过是一个不起眼的小股力量,10万兵力足以将其摧毁。此时,毛泽东领导下的红军已经摸索出了一套“打仗、土改、建立根据地”的革命模式,并且取得了初步成果:农民在红军的土地政策下积极支持革命,加入红军。毛泽东根据地的总人口已经达到200多万。

面对如此强敌,毛泽东采取了“诱敌深入”的策略。这一战术的核心在于通过小规模的战斗失败和主动放弃某些地区,来诱使敌军追击。随着敌人深入,根据地周围的敌人逐渐被包围,最终毛泽东可以集中兵力一举歼灭敌人。最重要的是,毛泽东的“诱敌深入”战术还带有一种巧妙的心理战。敌军一次次扑空,渐渐陷入困境,而毛泽东则让红军趁机休整、补充物资,同时等待敌人的薄弱环节。

面对敌军的不断逼近,毛泽东不仅保持冷静,而且十分谨慎。他强调“慎重初战”,确保每一步都经过细致考量。在第一次围剿中,毛泽东把注意力集中在敌军的张辉瓒师和谭道源师上。虽然一开始,谭道源师表现得极为小心,红军未能及时打击,但毛泽东巧妙地利用了张辉瓒师急于推进的失误,在龙冈设下伏击,成功歼灭了近万敌军,并活捉了张辉瓒师长。这一胜利鼓舞了红军士气,也让毛泽东进一步巩固了自己的战略信心。

此后,毛泽东迅速将战斗转向谭道源师,再次大获全胜,成功消灭了3000多敌人。蒋介石的10万大军在红军4万人的反击下遭遇惨败,毛泽东成功击退了第一次“围剿”。不仅如此,毛泽东还意外地缴获了敌人的无线电台,为红军提供了更为敏锐的情报优势。

在经过这次战役后,毛泽东继续扩大革命根据地,攻占瑞金等地,推进土地改革,补充红军的给养和资源,休整士兵并进行军事训练。红军的战斗力和民众支持不断提升,为下一次的反围剿打下了基础。

到了1931年,蒋介石不甘心失败,调集了20万兵力,亲自指挥对红军发动第二次围剿。此时,红军面临着兵力劣势,这一次敌我力量比为5比1。蒋介石在策略上吸取了教训,采取了稳扎稳打的战术,每天只推进5到10里,修筑工事,形成稳定的战线。

面对敌人步步紧逼的压力,毛泽东果断发布“敌进我退”的命令。在中央革命根据地的领导人项英和中央代表团的协商中,毛泽东依然坚持他的“诱敌深入”战术,并成功说服大多数人支持自己的决策。

毛泽东随即决定打击敌军中最弱的一部分。红军在山区藏匿了二十多天,等待王金钰部的出现。当敌军一个师一个旅出现时,毛泽东果断指挥红军发动突然袭击,敌军毫无准备,陷入了混乱。最终,毛泽东的红军歼灭了王金钰部的大部分力量,又成功追击敌人,消灭了一个旅。在接下来的几周内,毛泽东指挥红军连续取得五次胜利,歼灭敌人3万多人,再次成功粉碎了蒋介石的第二次围剿。

不久后,蒋介石再次发动第三次围剿,调集了30万兵力对红军进行围剿。蒋介石这一次步伐更为迅猛,但毛泽东凭借灵活机动的战术,成功避开了敌军主力,集中优势兵力一举打击敌人。最终,红军再次在敌人重重包围中脱颖而出,成功反击,连续五次取得胜利,彻底粉碎了蒋介石的第三次围剿。

通过这三次反围剿,毛泽东的战略战术逐渐成型,尤其是“诱敌深入”战术成为了红军反击敌人、以弱胜强的重要手段。在敌强我弱的局势下,毛泽东通过巧妙的战术布局,分散敌军注意力,集中优势兵力,实施迅速的决战,从而屡屡战胜敌人。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忍... 唐朝末代皇帝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为辉煌的朝代之一,以大唐盛世闻名于世。无论是在经济、文化还是外交方面...
原创 夏... 一、大禹 禹,姓姒,名文命,是夏后氏的开国君王,亦为上古时期的治水英雄之一。他的父亲是鲧,母亲则是有...
原创 抗...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不久,红军主力开始转变为八路军,并形成了三师六旅十二团的建制,全面投入到抗日...
原创 咸... 在清朝历史中,提到最幸运的皇帝,很多人会首先想到乾隆。而如果说到最命运多舛的皇帝,咸丰无疑是其中之一...
原创 为... 周瑜,作为东吴的重要军事和政治人物,他的智慧与勇气在三国历史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
原创 废... 刘裕年轻时的生活,仿佛像是刘邦的影像,充满了被人白眼的困境。尽管他并非刘邦的亲后代,而是刘邦弟弟刘交...
原创 商... 盐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不仅是烹饪中不可少的调味料,更是维持生命所需的基本元素。在古代,盐更是...
1932年陕西霍乱致10多万人... 全文共2904字 | 阅读需7分钟 1932年,陕西省关中和陕北地区爆发罕见的霍乱疫情。1932年6...
原创 此... 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项羽无疑是一位英勇的英雄。尽管最终他未能成功,却依然深受后世推崇。许多人认为...
原创 慈... 给领导提意见是一件风险很大的事。如果遇到那些脾气暴躁、不喜欢听真话的领导,你提出的意见不仅可能白费功...
原创 白... 前言 在中国古代的军事史上,白起无疑是一位非常重要的战神,他的战功彪炳,难以超越。然而,历史上真的没...
原创 叶... 在清朝的历史中,有两个家族因其显赫的地位和深远的影响力,成为了清朝皇室背后的重要支柱。这两个家族分别...
原创 靖... 北宋末年,经济虽然繁荣,但朝廷依旧腐败黑暗,局部的起义不断爆发,警示着统治者。 公元1125年,金...
原创 北... 公元1056年,北宋仁宗赵祯将年号改为嘉祐,并开始铸造嘉祐元宝、嘉祐通宝。这些钱币有楷书和篆书两种字...
原创 汉... 受古代言情小说的影响,很多人误以为中国历史上每个朝代都有丞相一职,并且这个职务通常被认为是仅次于皇帝...
原创 清... 清朝时期,百姓的生活困苦异常,尤其是在盗匪横行的年代,民众的生计更加艰难。盗贼们的肆虐给百姓带来了无...
原创 刘... 楚汉之争发生在两千多年前,尽管时光已久,但这段历史依然是后世学者和文人常常研究的话题。虽然项羽最终未...
原创 汉... 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李世民和宋太祖赵匡胤,这四位历史人物我们都非常熟悉。通常人们将他们合称为秦皇汉...
原创 曹... 曹操为什么没有统一天下,而刘邦却能够成功?许多人认为曹操的能力比刘邦更强,其实问题并不简单,不能仅仅...
原创 李... 公元626年玄武门之变后,李渊主动退位,九年后因病去世。在这段时间里,他做了一件让人惊讶的大事——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