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毛主席:“全党干部应学韦睿作风”韦睿是谁?他又有什么作风?
迪丽瓦拉
2025-09-16 17:02:42
0

“六朝何事,只成门户私计!”这是后世对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评价,反映出那个时代的社会动荡与腐化。魏晋南北朝的历史,堪称中国历史上最为黑暗和混乱的时期,且这一局面持续了长达三百余年。自汉末战乱起,直到隋朝灭陈,中国大地大部分时间都处于不断的战火之中,除去西晋短暂的统一之外,其他时期几乎都在战乱与纷争中度过。

在那个不安的年代,国家动荡,政权更替不断,汉朝的辉煌似乎仍历历在目,但却变得遥不可及。与此同时,代替汉朝统一中国的力量始终没有出现,整个社会陷入了深深的黑暗。尽管如此,在这片阴霾笼罩的土地上,人民并未完全放弃希望。在一些暗夜中,依然有微弱的烛光在照亮着中国社会的前行。而其中一个重要的火光,便是来自梁代著名的军事家韦睿。

毛主席在他的传记中,曾特别标注过:“躬自调查研究。以少击众。敢以数万敌百万,有刘秀、周瑜之风。仁者必有勇。我党干部应学韦睿作风。”——这段批语显示了毛主席对韦睿的高度评价。那么,韦睿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物,他又在历史中做出了哪些成就,令毛主席如此推崇呢?

韦睿(公元442年—520年),享年79岁,作为南朝梁朝最著名的将领之一,深得梁武帝的宠爱。他的战术风格既勇猛又慎重,攻守兼备,才智超群,被 contemporaries 称为“韦虎”,后人则誉为“六朝人才之冠”。在《梁书》卷十二与《南史》卷五十八中均有详细的传记,而毛主席在阅读《韦睿传》时,批注最多,涉及细节颇为丰富,尤其是对韦睿的作风格外赞赏。毛主席认为,韦睿所展现的领导风范,应当成为我党干部学习的典范。

根据史书记载,韦睿每次准备指挥战斗前,都会亲自前往前线视察,从而找出破敌之策。天监四年(公元505年),梁武帝命令梁军北伐进攻北魏,计划统一中原。战线很快推进至寿阳,韦睿所负责的任务是攻下魏军的小岘城。然而,尽管派出部队进攻数日,小岘城依然难以攻克。在考虑到战况变化无常,韦睿决定亲自前往小岘巡视并亲自指挥。就在他侦察敌情之时,魏军突袭了梁军的前线阵地。随行的将领们建议他撤回指挥所,但韦睿坚持继续与魏军作战,并最终大败敌军。此举也让毛主席颇为赞赏,在批注中,他用几个大圈强调了“躬自调查研究”的重要性,认为这是韦睿作风中的关键。

战斗胜利后,韦睿顺势攻克了小岘城,而后又积极调兵援助合肥战线。由于合肥的防御工事坚固,梁军在援军到达后仍未能攻克。韦睿亲自前往合肥,详细考察地形并决定采取新策略。在这一过程中,毛主席再次强调了“躬自调查研究”,并特别注重韦睿如何凭借亲临一线的实践经验做出决策。

毛主席对韦睿的高度评价并不仅仅局限于战争指挥上的勇气与决断,他更看重的是韦睿在困难面前的应变能力。韦睿多次以少胜多,尤其是在面对魏军强大兵力时,他总能在极度不利的局势下稳住阵脚并最终取得胜利。毛主席在读到韦睿指挥合肥战役时的批注时,特别写下了“以少击众”,以表达他对韦睿将兵力优势转化为战术优势的高度赞赏。

另一段让毛主席特别欣赏的战例发生在韦睿应命驻守肥水堰后,魏军攻破了附近的怀静城,并准备进攻堰坝。尽管魏军气势如虹,韦睿却没有选择退避,反而以更加坚定的态度挺身而出,面对将士们的劝退,他坚决表示:“宁有此邪!将军死绥,有前无却!”他还命令将自己的伞扇插在堤坝上,显示出决战的决心。毛主席在这一段批注时,再次用了“以少击众”来赞扬韦睿的勇气和决心。

此外,韦睿的领导风格不止体现在战场上,日常管理中他亦注重培养士兵的士气与团结。当他得知两位将领胡景略与赵祖悦发生争执时,主动邀请他们来帐下,亲自斟酒,劝解二人放下个人恩怨,为了共同的胜利团结一致。韦睿的仁爱与宽容,使得将士们都愿意效忠他,而毛主席对这种和谐领导风格也给予了高度的评价,特别批注了“干部需和”。

即便是晚年,韦睿依然身心力行,尽管因年迈无法骑马,他仍然像诸葛亮一样坐板舆前往战场,激励士气。在这段历史中,毛主席再次用“将在前线”的批语,表达了对韦睿“不惧死亡、亲临前线”的高度认可。

韦睿在军事指挥、领导风格以及与下属的关系维护上都表现出极高的智慧和胸襟。毛主席在阅读韦睿的事迹时,总结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这一原则,并且强调所有干部都应具备韦睿式的作风,亲自下基层调查研究,了解民众需求,切实提高自己对现实问题的应对能力。

因此,毛主席不仅从韦睿的军事才能中汲取力量,也从他身上看到了大将的仁爱与胸怀,认为他是一个值得全党全军学习的楷模。在毛主席的批注和书信中,韦睿的事迹不止一次被提及,作为中国古代军事智慧和领导作风的典范,他的精神至今依然在影响着新时代的领导干部。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忍... 唐朝末代皇帝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为辉煌的朝代之一,以大唐盛世闻名于世。无论是在经济、文化还是外交方面...
原创 夏... 一、大禹 禹,姓姒,名文命,是夏后氏的开国君王,亦为上古时期的治水英雄之一。他的父亲是鲧,母亲则是有...
原创 抗...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不久,红军主力开始转变为八路军,并形成了三师六旅十二团的建制,全面投入到抗日...
原创 咸... 在清朝历史中,提到最幸运的皇帝,很多人会首先想到乾隆。而如果说到最命运多舛的皇帝,咸丰无疑是其中之一...
原创 为... 周瑜,作为东吴的重要军事和政治人物,他的智慧与勇气在三国历史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
原创 废... 刘裕年轻时的生活,仿佛像是刘邦的影像,充满了被人白眼的困境。尽管他并非刘邦的亲后代,而是刘邦弟弟刘交...
原创 商... 盐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不仅是烹饪中不可少的调味料,更是维持生命所需的基本元素。在古代,盐更是...
1932年陕西霍乱致10多万人... 全文共2904字 | 阅读需7分钟 1932年,陕西省关中和陕北地区爆发罕见的霍乱疫情。1932年6...
原创 此... 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项羽无疑是一位英勇的英雄。尽管最终他未能成功,却依然深受后世推崇。许多人认为...
原创 慈... 给领导提意见是一件风险很大的事。如果遇到那些脾气暴躁、不喜欢听真话的领导,你提出的意见不仅可能白费功...
原创 白... 前言 在中国古代的军事史上,白起无疑是一位非常重要的战神,他的战功彪炳,难以超越。然而,历史上真的没...
原创 叶... 在清朝的历史中,有两个家族因其显赫的地位和深远的影响力,成为了清朝皇室背后的重要支柱。这两个家族分别...
原创 靖... 北宋末年,经济虽然繁荣,但朝廷依旧腐败黑暗,局部的起义不断爆发,警示着统治者。 公元1125年,金...
原创 北... 公元1056年,北宋仁宗赵祯将年号改为嘉祐,并开始铸造嘉祐元宝、嘉祐通宝。这些钱币有楷书和篆书两种字...
原创 汉... 受古代言情小说的影响,很多人误以为中国历史上每个朝代都有丞相一职,并且这个职务通常被认为是仅次于皇帝...
原创 清... 清朝时期,百姓的生活困苦异常,尤其是在盗匪横行的年代,民众的生计更加艰难。盗贼们的肆虐给百姓带来了无...
原创 刘... 楚汉之争发生在两千多年前,尽管时光已久,但这段历史依然是后世学者和文人常常研究的话题。虽然项羽最终未...
原创 汉... 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李世民和宋太祖赵匡胤,这四位历史人物我们都非常熟悉。通常人们将他们合称为秦皇汉...
原创 曹... 曹操为什么没有统一天下,而刘邦却能够成功?许多人认为曹操的能力比刘邦更强,其实问题并不简单,不能仅仅...
原创 李... 公元626年玄武门之变后,李渊主动退位,九年后因病去世。在这段时间里,他做了一件让人惊讶的大事——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