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他刚被授少将军衔,就提出申请:我要回老家种地
迪丽瓦拉
2025-09-16 18:03:30
0

1955年,新中国成立后,我军首次举行大规模授衔仪式。在这次历史性授衔中,当时担任新疆军区后勤部部长的甘祖昌,被授予少将军衔。授衔仪式刚刚结束,甘祖昌将军便主动向组织表达了想回家务农的意愿。经过组织批准,这位五十出头的开国少将,在事业正盛、前途光明的时刻,毅然辞去了所有职务,回归故乡,投身田园生活。从此,他与土地结下深厚情缘,过上了平淡而安稳的晚年。他这种豁达的胸怀,直到今天依然令人敬佩不已。

提到甘祖昌将军,他是一位典型的“老后勤”。他出生于江西莲花,因其忠厚老实、觉悟坚定,早在1920年便积极投身当地农民运动。1925年,甘祖昌开始担任莲花县红色独立团军需处处长,肩负起独立团的军需保障工作。同年,他被派往井冈山学习,期间有幸得到毛主席的亲自接见。毛主席对他的鼓励与信任,大大坚定了甘祖昌献身革命的决心。

此后,甘祖昌经历了土地革命时期,参加了艰苦卓绝的长征,亲历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多个战场。值得一提的是,无论哪个历史阶段,他始终负责着后勤保障这一重要职责。土地革命时期,他担任湘赣军区红军兵工厂科长,肩负起采购、生产、会计、出纳等多重职责,甚至管理着百余名工人的伙食。尽管条件极其艰苦,甘祖昌依旧把各项工作安排得井井有条,展现了他作为一名全能型基层干部的非凡能力。

红军长征时,湘赣军区兵工厂改编为红六军团工人连,甘祖昌继续负责部队后勤和司务工作。抗战爆发后,他所在部队改编为八路军120师359旅,他出任军需科长,随部队奔赴前线。抗战历史资料和文艺作品往往聚焦于前线战士的英勇拼杀,但正是像甘祖昌这样的后勤人员,默默保障着战斗的持续。八路军根据地常遭敌人扫荡封锁,物资极度短缺,甚至有时连基本的饭食都难以保障,后勤干部和战士们只能想尽办法满足军需。

1941年,中央发起大生产运动,旨在自给自足,甘祖昌所在的359旅积极参与了南泥湾大生产。这些后方的辛勤付出,保障了前线战斗力的延续。革命的胜利从来不是依靠一两个人或单纯的战斗就能取得,而是前线与后勤多方面协作的结果。那些默默无闻的后勤人员,同样值得我们尊敬。

进入解放战争时期,甘祖昌依旧担任后勤重任。1947年,他调任西北野战军后勤部部长,随彭德怀参加了解放大西北的战役。西北野战军改编为第一野战军后,他担任一野1兵团后勤部部长,而1兵团正是进军新疆的主力部队。新疆和平解放期间,甘祖昌表现突出,成功解决了部队十万余名官兵的口粮供应难题,随后又参与稳定新疆地区物价的工作,并积极促进解放军与当地各民族的和谐关系。

由于甘祖昌在各个历史阶段后勤工作中的突出贡献,1954年军阶评定时,大家一致推荐给予他正师级军阶。然而,最终总政治部根据其表现,授予他准军级军衔。1955年大授衔时,甘祖昌被授予少将军衔。当年他刚满50岁,正处于事业的黄金期,担任新疆军区后勤部部长,前途光明,发展潜力巨大。

然而,仅仅两年后,1957年,甘祖昌毅然决定放弃一切。授衔不久,他便向妻子表达了想回乡务农的想法。甘祖昌曾多次感慨,“组织给予的荣誉和地位太高,而自己贡献与那些牺牲战友相比微不足道。”他对自己身居高位感到不安,也对牺牲的战友深感惋惜,这促使他坚定了回乡的决心。

妻子龚全珍对丈夫的决定毫无怨言,自二人结合以来,她始终全力支持甘祖昌的选择。她自己出身农村,对回乡务农并不陌生,也不觉得有什么难以接受。再加上1952年甘祖昌遭遇了一次严重意外,身体状况不佳,确实难以胜任军区领导工作。

1952年,新中国尚处于巩固阶段,隐藏的敌特分子四处破坏。甘祖昌将军曾遭遇一次敌特设下的陷阱——一座木桥被暗中锯断,甘祖昌车辆坠桥,受重伤。虽然经过抢救后伤势稳定,但留下了严重脑震荡后遗症,常常头晕,甚至会突然晕倒。在这样的身体状况下,甘祖昌更加觉得自己对不起党和人民的培养。

尽管他渴望继续为国家效力,但无奈身体不允许。经过深思熟虑,他向组织提出辞职,愿意将职位让给更有能力的同志。最初,组织不愿批准,因为他能力突出且身体状况有所好转,希望他能继续工作。但甘祖昌坚决,坚持多次提出辞职申请。最终,他亲自向时任总政治部副主任萧华说明心迹,经过一番沟通,萧华同意了他的请求。1957年,组织正式批准他的辞职。

获准后,甘祖昌即启程返回江西莲花。临行前,他特别叮嘱家人,“不必带多余物品,行李尽量简单,为国家节省差旅费用。”这位开国少将离开职务时,除了家人,只有三只行李箱。古语有云“衣锦还乡”,而甘祖昌将军回故里却如此朴素,体现了他的淡泊名利,令人肃然起敬。

回乡后,甘祖昌并未闲着,反而更为忙碌。他投身农业生产,积极参与家乡建设,甚至自掏腰包资助项目。统计显示,他协助建设了三座水库、四座水电站,以及多条公路和桥梁。国家给予了相应待遇,直到去世,他共积累十万元余,其中近八万元用于家乡发展和帮助贫困乡亲。家中日常开销则主要靠妻子龚全珍微薄工资支持。

龚全珍回乡后成为一名乡村教师,她全身心投入教育事业,毫无“将军夫人”的架子。她不仅教书育人,还积极组织革命传统教育报告,将革命精神传播给更多乡亲。甘祖昌夫妇二人,堪称高风亮节的典范。

甘祖昌将军对子女也严格要求。他有一子四女,孩子们大多是普通劳动者,有工人、农民或基层干部。一次,他大女儿想参军,甘祖昌非但没帮忙“走后门”,反而严厉批评她,彰显了他的原则和正直。正如这位开国少将所示,毛主席的战士们都拥有崇高的品格和坚定的初心。

1986年,甘祖昌将军辞世,享年81岁。他的一生,虽未因荣誉停步,却始终坚守初心,淡泊名利,甘于奉献,成为革命后勤干部的典范。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十... 1950年,当毛主席决定发动抗美援朝战争时,谁来挂帅领兵出征,自然成了最关键的问题。 毛主席心中首...
原创 司... 好的,下面是改写后的版本,保持原意不变,增加了一些细节描述,且段落顺序和内容相符: --- 在古...
原创 焦... 寨卜昌:三千年历史的古村落,背后的传奇与沧桑 你听说过寨卜昌吗?估计大部分焦作人都会摇头。如果我告...
原创 玄... 唐朝初期,玄武门之变无疑是中国历史上极为震撼的一场政治风波。在这场风云骤变的前夕,李建成曾收到一份女...
原创 周... 在1960年,周总理前往印度访问时,中印之间关于领土争端的矛盾仍未得到妥善解决,边境摩擦持续不断。与...
原创 狼... “我哪有什么功劳?那是全体反‘扫荡’英烈们的功劳啊!” 1951年11月初,县政府的工作人员到访宋...
原创 清... 好的,我帮你把这篇文章改写一遍,保持原意不变,同时增加一些细节描述,让内容更丰富流畅: --- 努...
原创 清... 在山东省淄博市的淄川区,自古便是一个繁荣的商业集市,从夏商时期便有商业活动,而清朝初年,著名文学家蒲...
原创 满... 在动荡的年代,总有一些人脱颖而出,他们自由、独立,不受束缚。清朝,是封建王朝的辉煌巅峰,也是它走向终...
大都遗韵护国寺 护国寺临街砖石山门 在护国寺门口卖冰棍的老太太 上世纪三十年代拍摄的护国寺后院垂花门,从旧照看是...
原创 红... 红四方面军是红军三大主力部队之一,这支由工农组成的革命队伍于1931年成立,起源于鄂豫皖根据地。到了...
原创 山... 1974年,在山东菏泽市的革命纪念馆里,一位年轻男子的眼眶微微泛红,忽然被一位满头白发的老太太吸引住...
原创 王... 好的,我来帮你改写这篇文章,每段保持原意,稍微扩展细节,整体字数变化不大。 --- 前言 正统九年...
原创 李... 在《隋唐》系列的文学作品中,李世民手下有一位赫赫有名的猛将,那便是他的亲弟弟——李元霸。在许多版本中...
原创 清... 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也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国。为了有效管理广阔的疆域和庞大的人口,清朝在全...
行进中国丨汉中市博物馆的千年回... 汉中市博物馆古汉台馆区望江楼。人民网记者 翁奇羽摄 汉中市博物馆内的“汉台”石碑。人民网记者 邹星...
原创 清... 在清末的历史舞台上,慈禧太后以垂帘听政的方式掌控着清朝的政权,权力在她的手中达到了顶峰,宛如历史上著...
新时代中国调研行之文化中华丨河... 天津棉3创意街区,其前身是始建于1921年前后的裕大纱厂和宝成纱厂,承载着天津百年纺织工业的辉煌记忆...
原创 清... 好的,我会在保持文章原意的基础上,对每段内容进行改写,并增加一些细节描述,字数控制在原文范围内。 ...
原创 溥... 中国历经上千年的君主专制统治,直到清朝末期的闭关锁国政策,皇权主义逐渐走向了终结。爱新觉罗·溥仪在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