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问唐朝初年最大的“反叛者”,无疑是河北的刘黑闼。自从他起兵反抗以来,已经斩杀了唐朝官员多达十二人,其中不乏刺史和将军等高级职务的官员。他通过猛烈的攻势,不仅迅速收复了唐军刚刚得来的土地,而且在短短半年时间内,这些辛苦得来的地盘几乎全被他夺回。如果没有李世民及时出手干预,局势可能会非常危险……
刘黑闼的早年表现并不出众,甚至相当平庸。大多数人都认为他不过是个毫无前途的普通人,谁也没想到,他居然能接过已故窦建德的班,成为一位重要的反叛力量。事实上,早期的刘黑闼根本不能和窦建德相比。窦建德是高高在上的英雄人物,而刘黑闼不过是一块不起眼的地上黑石,人人避而远之。尽管如此,窦建德并没有看不起刘黑闼,相反,他还给予了他不少帮助。
在窦建德的援助下,刘黑闼渐渐意识到自己生活的困境。这个年轻人虽然天生不拘小节,嗜酒如命,也不务正业,但因家庭贫困,他常常面临揭不开锅的窘境。寒冬腊月,没有足够的衣物御寒,而窦建德的帮助让他避免了饿死冻死的命运。刘黑闼最终也决定离开家乡,投身到郝孝德的起义队伍中。
郝孝德的起义军虽然名义上是为了反抗隋朝,但实际上它更像是一支占山为王的土匪队伍。尽管如此,刘黑闼凭借这份“正经”工作,开始积累经验和势力。隋炀帝无视民生,导致了大量百姓的疾苦。许多家庭陷入贫困,甚至有人无奈投向了郝孝德的起义军,迅速壮大。起义军人数激增,很快形成了强大的十万大军,准备向长安进军。然而,由于缺乏训练,这支由农民组成的军队在与隋朝正规军的对抗中遭遇惨败。
郝孝德在战败后,刘黑闼侥幸逃脱,与其一同投奔了瓦岗寨。当时,瓦岗寨已被李密领导,但其内部已因权力斗争而衰弱。即便曾经不可一世的精锐部队,此时也再难打出胜仗。最终,李密带着残兵败将投降唐朝,而刘黑闼则在撤退过程中被王世充擒获。王世充看中了刘黑闼的狠劲,决定让他镇守河南新乡。
虽然王世充对刘黑闼极为宠爱,刘黑闼却对王世充并不以为然。他觉得王世充不具备足够的眼光与能耐,遂在一段时间后找机会悄然逃离,返回家乡。此时,窦建德已经崛起,成为了反抗力量中的一位重要领袖,刘黑闼立即回到了窦建德身边。
窦建德对刘黑闼的归来感到十分高兴,毕竟这位老友带着丰富的实战经验。那时的窦建德已经自立为帝,试图通过扩大领土与李渊分割天下。为了达到这一目标,窦建德需要战斗,而战斗的关键在于情报和策略。刘黑闼被赋予了极为重要的任务——侦查敌情,验证窦建德的战略计划。无论是潜入敌营,还是执行暗杀任务,刘黑闼总能完成得出神入化。正因如此,刘黑闼在窦建德的起义军中享有极高的声誉。
然而,随着窦建德战败,刘黑闼也深感痛心,他逐渐退出了江湖,回乡务农。李渊将窦建德杀害后,并未放过其部下,命令他们前往长安。得知消息后,窦建德的几位将领不敢前往长安,唯恐丧命。他们决定再度起义,但面临一个问题——谁来当领导?
经过一番商议,他们决定通过占卜的方式来确定领导人,而占卜结果却出乎意料——卦象显示必须由一位姓刘的人担任领袖。于是,刘黑闼被重新召回,成为了这场起义的领袖。
刘黑闼当时正在家中种田,得知消息后立刻加入。他牺牲了家中的牛作为军饷,招募了约百余名士兵,正式踏上了起义的道路。起义之初,他成功占领了漳南县县城,并击败了唐军的增援部队。唐军的两千余人被刘黑闼全数收编,成为他的得力战力。刘黑闼开始以“窦建德遗志”为名起兵,号召更多窦建德的旧部响应。很快,许多当地官员害怕刘黑闼复仇,纷纷投降,甚至有官员直接加入了刘黑闼的大军。
起义初期,刘黑闼如日中天,一路高歌猛进,甚至将李勣和薛万均这两位唐朝名将生擒。随着起义声势越来越大,连突厥也听闻了他的名声,派兵援助刘黑闼。短短数个月,刘黑闼的势力已经达到了巅峰。
然而,李世民的反击终于到来。经过一系列激战,李世民的军队成功地击溃了刘黑闼的大军,虽然刘黑闼在这场战斗中也有一定的战果,击杀了李世民的重要将领罗士信,但他最终败下阵来。刘黑闼被迫逃往突厥,筹划东山再起。三个月后,他再次借助突厥的力量,重整旗鼓,准备反攻。
然而,李渊不肯让刘黑闼继续威胁唐朝,他命令李元吉与李建成亲自出征,经过一番苦战,终于成功捉拿了刘黑闼。刘黑闼的失败,部分原因是由于他部下的背叛。最终,刘黑闼在公元623年2月被李建成下令斩首,结束了长达一年半的“刘黑闼之乱”。
刘黑闼从起兵到被捕,虽始于一百余人的小规模起义,但却震动了整个唐朝,几乎让唐朝陷入了动荡不安的境地。他的失败虽具有悲剧色彩,但他的反抗精神,却永远铭刻在了历史的记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