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乞丐皇帝朱元璋:与34个人一起打江山,上位后杀了30个唯留四人
迪丽瓦拉
2025-09-16 18:32:16
0

提到朱元璋,大家应该都不陌生,作为明朝的开国皇帝,他从一位家境贫寒、生活困顿的少年,凭借着超凡的毅力和卓越的智慧,最终从一名普通僧人跻身为一代枭雄,建立了一个强盛的帝国,统一了四海。朱元璋的成功,离不开许多忠诚的功臣们,他们跟随他打下江山,生死与共,排除万难。然而,令人痛心的是,在明朝的初期,这些曾经立下赫赫战功的功臣,却遭遇了朱元璋的残酷清洗。

历史上曾有统计,朱元璋最初的34位功臣中,有30人最终被处决,只有4人幸运地存活下来。那么,朱元璋为何会如此对待这些立下赫赫战功的开国功臣?那些幸存者又是谁?他们究竟凭什么能够躲过这一劫?

朱元璋生于1328年10月21日,地点是今天的安徽省凤阳县。朱元璋的家境贫寒,生活困苦,没能接受良好的教育,只能在家里做些农活来帮助家里度日。直到他14岁时,元朝的统治已日益衰弱,天灾人祸接连不断。一场席卷全国的大饥荒,连带着朱元璋的家乡也未能幸免,朱元璋的父母和三个哥哥因饥荒相继死于非命。为了生存,他只得削发为僧,进入了皇觉寺。

然而,由于大旱与天灾的持续,寺庙也没有收入来源。朱元璋刚到皇觉寺没多久,就被寺中的住持赶去化缘。朱元璋曾在外乞讨三年,终于回到了寺庙。而这一段乞讨生涯,成为他后期磨砺心性的一部分,锻造了他坚韧的毅力。

17岁时,朱元璋迎来了红巾军起义的爆发。红巾军,这支由白莲教徒和农民组成的反抗元朝统治的武装力量,成为了当时最具动荡的力量之一。朱元璋因受红巾军理想的吸引,加入了郭子兴所领导的一支分队,成为了其中的一员。在红巾军中,朱元璋展现出了非凡的战斗才能,多次立下赫赫战功,并且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如徐达、常遇春、李善长等。

随着郭子兴的去世,朱元璋继承了他的部队,逐步扩大了自己的势力,并攻占了南京、杭州、福州等重要城市,与其他红巾军的领袖如张士诚、陈友谅等展开了激烈的竞争。在多年的征战后,朱元璋成功地消除了所有敌对势力,并结束了元朝在中国的统治。

1368年1月23日,朱元璋在南京建立了明朝,年号“洪武”,开启了一个崭新的历史时代,推动了中国近300年的繁荣。然而,在这繁华背后,却隐藏着一段段不为人知的血泪史。为了实现统一和稳定,朱元璋依靠了许多忠心耿耿的功臣,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却开始了一轮又一轮的清洗,导致这些曾经为他出生入死的功臣们惨遭杀戮。

朱元璋屠杀开国功臣的第一次大规模行动发生在1370年,即建国后的第三年。那一年,朱元璋以杨宪为首的十几名淮西派功臣被一一处决。杨宪等人是最早辅佐朱元璋的老部下,他们曾为朱元璋平定天下、排除异己,立下了赫赫战功。史书记载,他们被杀的原因,是因为他们与李善长和胡惟庸产生了争斗,双方相互攻讦。李善长与胡惟庸是淮西派中最有权势的人物,借机诬陷杨宪谋反,得到了朱元璋的支持,最终使得淮西派发生分裂。

13年后的洪武十三年,朱元璋再次展开大规模清洗,胡惟庸和他领导的数千名新晋功臣被一一处决。胡惟庸曾是淮西派的核心人物之一,帮助朱元璋消除了许多政敌,并一度掌控中书省。然而,在太子朱标去世后,胡惟庸与太子党发生冲突,进而引发了朱元璋的猜疑和愤怒,最终导致一场血腥的大规模清洗。

接下来的1393年至1395年,朱元璋以傅友德和冯胜为首的数百名老牌功臣被处死。这些人曾是朱元璋最忠诚的支持者,他们不仅协助他平定四方,还开疆拓土。然而,在朝堂的权力斗争中,这些老部下几乎没有一个能够幸免于难。这样一来,老牌功臣们几乎全部被清算。

那么,朱元璋为何对这些曾经忠诚的功臣下如此狠手呢?他屠杀功臣的动机和目的究竟是什么?这些问题至今困扰着后人,也令当时的朝臣们疑惑。

据《明史·列传第一》记载,朱元璋曾对他的儿子们说过:“我杀了那么多人,你们知道为什么吗?”面对父皇的提问,儿子们都默然无言,只有朱标答道:“父皇是为了天下万民。”朱元璋摇头叹息:“你们不懂,我杀这些人,是为了你们。”这番话揭示了朱元璋杀功臣的一个核心原因——为了巩固皇权,消除威胁,确保帝国的稳固。

朱元璋对权力的高度集中以及对个人统治的极度自信,使得他无时无刻不在防范任何潜在的威胁。他认为自己是天命所归的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而任何有可能威胁到自己地位的大臣,都不会被他容忍。此外,他对权力的独占,使得所有臣子只能处于严密监控之下,任何被怀疑有不忠行为的人,都会迅速被清除。

除了巩固皇权,朱元璋还采取这一系列清洗行动,旨在整顿吏治,严厉打击官员的贪污腐化。作为一位草根出身的皇帝,朱元璋深知元朝灭亡的教训,因此他非常重视法纪与廉政。他要求官员们必须忠诚正直,清廉奉公,不容忍任何腐败现象。

最后,朱元璋杀功臣的原因还包括避免功臣传子继爵,防止形成世袭贵族阶层,这样的做法有助于保持社会的流动性和进步。贵族世袭不仅会削弱国家的竞争力,还会导致民众缺乏上升的机会,从而加剧社会的不公平。

然而,在这场血腥的清洗风暴中,有四位功臣幸运地幸存下来。那么,究竟是哪四位呢?

首先是汤和,朱元璋的发小,资历悠久。虽然汤和不擅长战略,但他忠心耿耿,始终不争功,不结党,凭借着长期为朱元璋出谋划策的忠诚,他成为了唯一一个在朱元璋去世后仍保留原爵位的功臣。

接着是郭英,明朝的开国十三陵之一。他曾在皇觉寺教授朱元璋读书和兵法,朱元璋对他极为尊重。郭英不仅对朝廷忠诚,而且为百姓制定了许多有利政策,因此朱元璋并未将其列为清洗目标。

第三位是耿炳文,一位忠诚的老部下,他虽然缺乏谋略,但勇敢善战,且关心百姓的生活。朱元璋信任他,因此他被任命去边疆守卫,并因此避开了清洗。

最后一位是沐英,他与朱元璋有着相似的命运,都曾身处困境。沐英和朱元璋的深厚友情使得他得以在这场大清洗中存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忍... 唐朝末代皇帝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为辉煌的朝代之一,以大唐盛世闻名于世。无论是在经济、文化还是外交方面...
原创 夏... 一、大禹 禹,姓姒,名文命,是夏后氏的开国君王,亦为上古时期的治水英雄之一。他的父亲是鲧,母亲则是有...
原创 抗...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不久,红军主力开始转变为八路军,并形成了三师六旅十二团的建制,全面投入到抗日...
原创 咸... 在清朝历史中,提到最幸运的皇帝,很多人会首先想到乾隆。而如果说到最命运多舛的皇帝,咸丰无疑是其中之一...
原创 为... 周瑜,作为东吴的重要军事和政治人物,他的智慧与勇气在三国历史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
原创 废... 刘裕年轻时的生活,仿佛像是刘邦的影像,充满了被人白眼的困境。尽管他并非刘邦的亲后代,而是刘邦弟弟刘交...
原创 商... 盐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不仅是烹饪中不可少的调味料,更是维持生命所需的基本元素。在古代,盐更是...
1932年陕西霍乱致10多万人... 全文共2904字 | 阅读需7分钟 1932年,陕西省关中和陕北地区爆发罕见的霍乱疫情。1932年6...
原创 此... 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项羽无疑是一位英勇的英雄。尽管最终他未能成功,却依然深受后世推崇。许多人认为...
原创 慈... 给领导提意见是一件风险很大的事。如果遇到那些脾气暴躁、不喜欢听真话的领导,你提出的意见不仅可能白费功...
原创 白... 前言 在中国古代的军事史上,白起无疑是一位非常重要的战神,他的战功彪炳,难以超越。然而,历史上真的没...
原创 叶... 在清朝的历史中,有两个家族因其显赫的地位和深远的影响力,成为了清朝皇室背后的重要支柱。这两个家族分别...
原创 靖... 北宋末年,经济虽然繁荣,但朝廷依旧腐败黑暗,局部的起义不断爆发,警示着统治者。 公元1125年,金...
原创 北... 公元1056年,北宋仁宗赵祯将年号改为嘉祐,并开始铸造嘉祐元宝、嘉祐通宝。这些钱币有楷书和篆书两种字...
原创 汉... 受古代言情小说的影响,很多人误以为中国历史上每个朝代都有丞相一职,并且这个职务通常被认为是仅次于皇帝...
原创 清... 清朝时期,百姓的生活困苦异常,尤其是在盗匪横行的年代,民众的生计更加艰难。盗贼们的肆虐给百姓带来了无...
原创 刘... 楚汉之争发生在两千多年前,尽管时光已久,但这段历史依然是后世学者和文人常常研究的话题。虽然项羽最终未...
原创 汉... 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李世民和宋太祖赵匡胤,这四位历史人物我们都非常熟悉。通常人们将他们合称为秦皇汉...
原创 曹... 曹操为什么没有统一天下,而刘邦却能够成功?许多人认为曹操的能力比刘邦更强,其实问题并不简单,不能仅仅...
原创 李... 公元626年玄武门之变后,李渊主动退位,九年后因病去世。在这段时间里,他做了一件让人惊讶的大事——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