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诺第一次见到毛主席是在1936年7月11日,那时毛主席正坐在自己的窑洞前,斯诺还拍了几张照片。
多年后,斯诺回忆起这次见面时说:“我当时觉得他有些古怪,但他那种无与伦比的自信让我印象深刻。他拥有马克·吐温所描述的那种‘握有四张王牌的基督徒的镇静和自信’。”
斯诺提到的“四张王牌”,正是毛主席成功领导中国革命的关键所在。
第一张王牌是“亚洲的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一进入中国,就引起了知识分子们的广泛关注,许多人认为它是解决中国问题的最佳道路,因此在短时间内迅速传播开来。
毛主席从年轻时便怀有强烈的家国情怀,立志救国救民。18岁时,他曾积极支持孙中山的辛亥革命,甚至曾去参加湖南的新兵募兵,尝试通过参军来为革命贡献力量。
然而,毛主席很快意识到孙中山的革命理论并不彻底,虽然解决了中国的一些表面问题,但并未触及中国根本的社会结构和人民生活。因此,毛主席在当了半年的兵后,毅然放弃,开始在长沙的图书馆里埋头钻研,寻找真正的救国之道。
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毛主席接触到了共产主义,最终以“二十八画生”为化名,表示自己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
毛主席深知,单纯的马克思主义并不足以解决中国的复杂问题。许多像王明、博古等人已经证明了这一点。然而,毛主席独特的贡献在于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创造出了一条真正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
这正是斯诺所说的“亚洲的马克思主义”,也可理解为“毛泽东思想”。
第二张王牌是“他对中国和中国历史的渊博知识”。
毛主席从小便热爱阅读,甚至在下地干活时也会带着《水浒传》和《三国演义》来读。上学之后,他更是博览群书,几乎无书不读,因此早早就掌握了中国历史的脉络与精髓。
更重要的是,毛主席注重实际的社会实践。在湖南一师就读期间,他常常亲自走访乡村,了解各地的风土人情,这不仅丰富了他的视野,也加深了他对中国社会各阶层的理解。
正如古人所言:“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毛主席通过这样的实践,不仅掌握了深厚的历史知识,也深入了解了中国人民的性格与需求。
当年,毛主席有机会随湖南的留学生一起前往法国勤工俭学,但他却选择放弃这个机会,坚信自己更应关注中国的实际问题。
正是因为毛主席对中国历史的深刻理解,才使得他在中国革命的低谷时刻,迅速洞察问题的根源,并提出了“枪杆子里出政权”和“农村包围城市”等一系列极具战略眼光的思想。这些看似“土气”的理论,正是当时的知识精英无法理解的,但它们最终证明了中国革命成功的关键。
第三张王牌是“他对中国人民的无限信任”。
毛主席的所有思想,都源于一个最根本的出发点——“人民”。
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之一,就是它未能真正动员广大人民群众。许多革命者依赖上层阶级的支持,试图通过政府和军队的力量实现变革,但却忽视了人民群众的力量。就像搅动一缸水,革命者只搅动了上面的浮沫,而下面深沉的水却没有被触动。
然而,毛主席看到了人民群众蕴藏的巨大潜力,他选择从最基层的人民群众开始动员。虽然一开始的困难重重,但一旦激发了群众的力量,上层社会也会随之被动员起来。
毛主席在接受美国记者斯特朗采访时曾说:“决定战争胜败的是人民。战争的胜负,不仅取决于政治、经济、军事等多方面因素,最终还要通过人民的力量来实现。”
无论是土地革命时期,还是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毛主席所倡导的“人民战争”最终打败了敌人。后勤支持、情报搜集、伤员救治,这一切都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支持。在这种强大的人民支持下,即便是装备精良的敌军,也无法在这股汹涌的人民力量面前立足。
毛主席深信,只要动员人民群众,唤起他们的觉醒,他们一定会选择站在共产党的这一边,成为不断推动革命前进的力量源泉。
最后一张王牌是“他将农民培养成将军的实际经验”。
毛主席领导的共产党与国民党的最大不同在于,国民党的将军大多受过正规的军事训练,而共产党领导的将军大多来自农民阶层,他们没有接受过正规的军事教育,甚至有些人连字都认不全,但却能在战场上屡战屡胜,成为赫赫有名的将军。
其中的关键原因,便是毛主席的教育和培养。
作为一位伟大的军事家和教育家,毛主席早在红军时期就创办了红军大学,亲自为学员讲授战术和政治理论,致力于培养既有军事才能又有坚定政治信仰的革命人才。
陈云曾评价:“从遵义会议到抗日战争胜利,毛主席做出的一个无可比拟的贡献,就是培养了无数革命干部,正是这些人,在全国各个岗位上承担了重大责任。”
毛主席曾表示,自己最想当一名教员。这并非是谦虚,而是他深知,要完成伟大的革命事业,必须培养大批人才,才能确保事业的持续发展。
1955年,毛主席领导下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授衔时,超过一千位开国将帅,其中绝大多数都曾是毛主席亲自培养的学生。正是毛主席的悉心教导,使得这些原本不谙兵法的农民,最终成为战场上的英雄。
斯诺总结的毛主席“四张王牌”,无疑非常精准,显示出他对毛主席深刻的理解和洞察。毛主席凭借这些独特的优势,引领中国走向了革命的胜利,成就了历史的伟大篇章。
(参考资料:《历史选择了毛泽东》《西行漫记》《复始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