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朝初期,八大铁帽子王中,有两个郡王爵位完全来自代善家族,这个家族堪称大清的第一王族。第一个是多罗顺承郡王,始于礼烈亲王代善的孙子勒克德浑。勒克德浑的父亲,萨哈廉,是太宗皇帝皇太极最宠爱的侄儿之一,曾被封为和硕颖亲王。萨哈廉自幼聪颖过人,通晓满汉语言,且博览群书。他不仅为太宗建立大清立下赫赫战功,还为皇太极献策,深得皇太极的器重。值得一提的是,萨哈廉曾有两次帮助皇太极顺利继位的重要功绩。第一次是在皇太极继任后金大汗之位时,第二次则是在皇太极继位称帝之后,获得了制诰之宝。正是这两次拥戴,使得萨哈廉成为大清历史中影响深远的人物。
皇太极继位称帝后,给予萨哈廉多罗郡王的封号。然而,不幸的是,萨哈廉在皇太极称帝后因病卧床,且仅一个月后便去世,年仅33岁,堪称英年早逝。萨哈廉的长子阿达礼本应继承父亲的多罗郡王爵位,然而在崇德八年,阿达礼因策划支持多尔衮称帝而被处决,爵位也被取消。此举让萨哈廉其他的儿子也同样遭到踢出宗籍,甚至一度被取消了宗族身份。然而,掌握权力的多尔衮很快恢复了萨哈廉儿子的宗籍,并且特别提拔了阿达礼的弟弟勒克德浑。
勒克德浑继承了父亲萨哈廉的英勇与智慧,并凭借自身的战功,在顺治五年被晋封为多罗顺承郡王。可惜他与父亲萨哈廉相似,亦在顺治九年因病去世,年仅33岁,英年早逝。自此,多罗顺承郡王爵位在大清帝国共传承了十代,十五位王子。
除去和硕礼亲王和多罗顺承郡王的爵位,代善家族本有资格获得第三个铁帽子亲王爵位——和硕成亲王爵位。代善的长子岳托,就是唯一一位在皇太极称帝后被封为亲王的侄儿。岳托以其出众的勇武与谋略,很快成为家族的栋梁。然而,岳托的亲王爵位却没能保住。最终,他的爵位被降为多罗克勤郡王。岳托的命运和他父亲代善的关系深厚。代善原是皇太极的父亲,努尔哈赤的儿子,在朝廷中的地位一直极为重要。继位之时,皇太极意识到,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力,他需要将子侄们扶持起来。因此,他对岳托及其他侄儿关怀备至,除了为其立下赫赫战功后给与丰厚赏赐外,皇太极还屡次亲自前去探望岳托与其他生病的子侄,甚至亲临祭奠死去的亲戚。然而,这样对待岳托的皇太极,却为何在继位后对待岳托如此冷酷无情?
岳托的母亲李佳氏来自辽东一个富商之家,原本是代善的发妻。努尔哈赤之所以选择李佳氏为发妻,是看中了她家族的财富,因为他统一女真部落需要充足的粮草支援。李佳氏为代善生下了岳托与硕托。但可惜,李佳氏在岳托和硕托还很小的时候便去世了。代善在其去世后,娶了叶赫部贝勒的女儿叶赫那拉氏为继福晋。叶赫部是后期才被努尔哈赤征服的强大部族,因此,叶赫那拉氏的家族也非常显赫。而她在婚后得到代善的宠爱,便对岳托与硕托十分刻薄。因为继母的压迫,岳托和硕托从小便备受冷落和虐待。
这一切并未逃过努尔哈赤的眼睛。他曾将岳托与硕托接入宫中抚养。由于岳托和皇太极朝夕相处,岳托与皇太极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岳托由祖母孟古抚养长大,深得努尔哈赤的宠爱与重视。天命四年(1619年),岳托开始展现出卓越的才智与勇武,并被封为贝勒,进入了“后金四小贝勒”的行列,紧随努尔哈赤之后。
然而,在后来的岁月里,岳托与皇太极的关系逐渐发生了变化。岳托不仅在南征北战中屡建战功,而且逐渐成为皇太极十分依赖的将领之一。在多个重要战役中,岳托亲自指挥,屡次立下赫赫战功,包括对朝鲜的征讨、对蒙古部落的打击以及与明朝的多次交战。岳托的威名渐显,深得民心。尤其是在对明朝的战役中,岳托屡次亲自指挥,给皇太极带来极大的支持。
然而,随着岳托在朝廷中地位的提升,也伴随着他与皇太极之间矛盾的加剧。岳托屡次因不满皇太极处理政务的方式而表达异议。尽管岳托深得皇太极的宠爱,最终也未能保持住亲王的爵位。在与皇太极的对抗中,岳托的命运开始逐渐转向悲剧。
皇太极的宠爱并未能长久。岳托最终因在与皇太极的政治斗争中屡次失宠,且由于多次违抗皇太极的命令,遭遇了降职与罚银等惩罚。尽管岳托因种种原因遭遇不公,但他在崇德三年(1636年)再次得到皇太极的信任,并再次被任命为杨威大将军。然而,命运之神似乎总是捉弄英杰,岳托在此战后染上了天花,并于崇德四年病逝,年仅41岁。
在岳托去世后,皇太极虽有意继续惩处其部下,但却因为对岳托的深厚感情,未再对其加以惩罚,甚至为其追封多罗克勤郡王,并将其传承下去。岳托的去世,让皇太极深感痛心,甚至为此三日不食。皇太极不仅为岳托痛哭,还亲自为他主持葬礼,并且在岳托去世后对其的追封与对后代的安排也显示出他对岳托的深情厚谊。
随着时间推移,岳托最终被恢复了王爵,并与其他战功赫赫的将领一起享有太庙祭祀。在乾隆年间,岳托的爵位得以恢复,并且与其他英勇的将领一起被配享太庙,享有崇高的地位与荣誉。至此,岳托和他的大清铁帽子王地位,成为了清朝历史中的一部分。
这样,多罗克勤郡王的爵位成为了清朝初期八大铁帽子王之一,而岳托也成为了大清第一位多罗克勤郡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