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红四方面军反“围剿”作战获胜,为何还要放弃川陕根据地?
迪丽瓦拉
2025-09-17 10:03:45
0

1935年5月,川陕苏区的山林间,云雾缭绕,景象迷离。在这片战火纷飞的土地上,一支八万人的队伍正忙碌着整理行装,他们的目光远望着嘉陵江对岸,心情复杂。几个月前,这支队伍凭借着顽强的拼搏精神和卓越的战术,创造了歼敌八万的辉煌战绩。但此时,他们却必须亲手拆除苏区的红旗,离开曾经为之奋斗、鲜血染红的土地。

面对这样的决定,不少人心中疑惑:为何在胜利的光辉下,还要选择撤离?为何要放弃曾为之拼搏的土地?这支由徐向前指挥的“铁军”,究竟在这历史棋局中,看到的又是什么样的危机?

一、苏区的胜利与绝境:八万歼敌背后的代价

1933年秋,四川军阀刘湘集结了20万大军,浩浩荡荡地扑向川陕根据地。这场持续了十个月的“六路围攻”战役,几乎让整个川陕苏区陷入水深火热之中。徐向前凭借着极其精妙的战略,采取“收紧阵地、诱敌深入”的战术,将川军引入险地,屡次打击敌军,让他们在崇山峻岭间无法展开有效进攻。最终,红军成功歼灭了超过八万敌军,捷报传遍整个苏区。然而,胜利的背后,却是无尽的代价。徐向前站在指挥部的地图前,凝视着那一片布满红色标记的区域,眉头紧锁。战损表上赫然列出两万多名红军指战员的名字,而根据地的田野里,早已难见年轻的劳动力。民众的背篓已经不再用来运输粮草,而是看到了妇女和儿童在废墟间挖野菜的身影。

徐向前晚年时回忆:“当时盐比金子还贵,战士们受伤时只能用草木灰止血。”四川北部原本就贫瘠的土地,经过长时间的拉锯战,几乎变成了焦土。而最基本的生存需求,也变得越来越遥不可及。时任红四方面军总医院院长的周吉安也曾记载,战役的后期,伤员们不得不用竹片代替夹板,甚至连盐水消毒都成了难题。

二、铁网合围:200个团的死亡绞索

1934年冬,蒋介石的密电迅速传至成都。这位“剿总”司令冷笑着盯着沙盘,口中发出挑战:“徐向前能打,我看他能打多久!”为了彻底解决红军,蒋介石决定调集中央军的嫡系部队进驻川陕,联合重整旗鼓的川军,组成一个足足有200个团的包围网。这个数字意味着,红四方面军每个战士都将面对三倍于己的敌人,而这种压倒性的包围,使得红军陷入了极其困顿的境地。

更为危险的是,四川军阀刘湘终于结束了长达二十年的内战,打败叔父刘文辉,完成了川政统一后,彻底腾出手来专心“剿共”。这一变化打破了红军曾经利用军阀矛盾穿插迂回的战略空间,如今面对的是一支铁板一块、全力以赴的三十万联军。曾任川军参谋的郭勋祺回忆:“我们在通江至巴中一线,每隔百米就修建碉堡,比江西的碉堡战术还要严密。”

三、血色突围:广昭战役的启示

1935年1月,红四方面军发动了广昭战役,期望打通通往甘南的通道。然而,当红军冲入广元城郊时,迎接他们的却是密如蛛网的铁丝网和火力交叉的机枪阵地。徐向前在回忆录中写道:“战士们前赴后继,敌人火力过于猛烈,城墙下堆积了三层遗体。”经过七天血战,红军虽有四千余人伤亡,却未能突破敌人的防线,这场惨败让指挥部清醒地意识到:再继续固守,只是等死。

恰在此时,中央红军在遵义会议后的急电突破重重封锁,送到川北。这封简短却极为关键的电报里,写道:“望四方面军乘势向嘉陵江以西进攻。”此时,中央红军被四十万敌军围困,毛泽东急需战略呼应,更需要从红四方面军那里获得生命攸关的策应。

四、渡江:为了更大的棋局

1935年3月28日,嘉陵江畔的春寒料峭,红四方面军主力开始在苍溪塔子山强渡嘉陵江。船工张明和记得:“徐总指挥亲自检查每艘木船,把重伤员的担架抬上甲板。”这场被称为“长征路上最壮丽的渡江”的行动,表面上是一次突围,实则背后暗藏着深远的战略意义:31军西进牵制川军,12团出击陕南调动敌军,所有的动作都在为中央红军撕开包围网。

历史学者在国民党的战报中发现了端倪:当红四方面军成功突破嘉陵江时,原本围堵中央红军的潘文华部的三个师被迫回援,这个时间差恰巧与中央红军成功渡过金沙江的时刻吻合。正如徐向前所说:“我们多吸引一个团,中央红军就少一分压力。”

五、转身的背影:苏区最后的篝火

1935年5月,江油会议决定红四方面军向西进军。当八万大军踏上征途时,留下的川陕省委书记袁克服带领着两千多名战士继续顽强抵抗,这支被称为“巴山游击队”的队伍,用最后的生命为主力军转移争取了宝贵时间。在通江县毛峪镇,至今仍能看到红军撤离时刻在石壁上刻下的标语:“我们一定会回来!”然而,无论如何,所有人心里清楚,这一次的转身,可能就是永别。

当徐向前牵着战马走过剑门关时,回头望着川北的群山,或许他想起了三年前鄂豫皖苏区的失误。1932年,张国焘因盲目乐观导致新集失守,十万红军被迫西征。三年轮回,这一次,徐向前决不允许历史重演。主动放弃固然是痛苦的,但为了革命保存火种,才是最终的“胜利”。

参考资料:

《徐向前回忆录》(解放军出版社)

《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战史》(解放军出版社)

《川陕革命根据地史》(四川人民出版社)

《国民党将领回忆录》(中国文史出版社)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华龙区孟轲乡:挖掘和弘扬孟子文... 为积极响应《乡村全面振兴规划(2024—2027年)》关于加强乡村文化建设的部署,贯彻落实市、区相关...
原创 中... 在新时代的背景下,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对国家主权和尊严的挑战愈加频繁。在这一关键时刻,中国互联网上涌现...
原创 宋... “伴君如伴虎”是古语中形容侍奉权贵的危险,而有时候,即使小心翼翼地伺候好“君主”,依旧难免会遇到意外...
原创 诸... 在《三国演义》这部著作中,如果非要挑选出一位比诸葛亮更为出色的谋士,那么水镜先生无疑是最理想的候选人...
原创 “... 好的,我来帮你改写这篇文章,保持原意不变,同时丰富一些细节和描写: --- 醉畊堂、郁郁堂、郁文堂等...
原创 敢... 6月24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关于九三阅兵的总体安排,邀请部分国家代表参加,共同纪念抗日战争胜利8...
历史上最出名的3篇短文 1.陋室铭 唐 · 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
原创 三... 咱都知道,在三国那纷乱复杂的时代里,英雄豪杰那是层出不穷,各种传奇事儿也是接连不断。但要说起这背后还...
原创 洋... 众所周知,在二十世纪的六七十年代,\"农业学大寨\"成为了一面响亮的旗帜,来自大寨村的农民副总理陈永...
官字款青釉冰裂纹圆洗:宋代雅韵... 在中国陶瓷艺术的璀璨星河中,宋代瓷器以其独特的审美意趣和精湛工艺占据着无可替代的地位。其中,官字款青...
原创 他... 在中国的开国少将中,有一位将军的革命经历可谓传奇。这位人物原本是国民党军队中的一个排长,后来却毅然决...
全国第十家林则徐纪念馆开馆:禁... 6月26日是国际禁毒日,当日,全国第十家林则徐纪念馆在江苏苏州开馆。上游新闻(报料邮箱:cnshan...
原创 古... 时间与自然的韵律 时间对每个人来说,始终是无法逃避的课题。在现代社会,手表、手机以及各种电子设备已...
黄河清风·丝路人物史话|阴铿:... 风华独绝陇籍诗人 阴铿(约511年——约566年),字子坚,武威姑臧(今武威市)人,梁、陈时期著名诗...
原创 三... 部分领地是没有人认领的状态,所以攻占成功以后可以直接获取对应区域的资源,也可以选择攻击其他的玩家去掠...
本溪:“重走抗联路”赓续东北抗... 新华社沈阳6月25日电 题:本溪:“重走抗联路”赓续东北抗联红色血脉 新华社记者王莹 “抗联遗址不仅...
天津地铁4号线文物展厅项目通过... 天津北方网讯:25日,天津地铁4号线东南角站新增文物展厅项目通过竣工验收。 东南角站新增文物展厅位于...
原创 苏... 以下是对原文进行改写的版本,按照要求对每段内容进行详细扩展,同时保留原有的基本结构和语义: ---...
“兵马俑—陕西秦汉文明” 展览... 据新华社澳大利亚珀斯6月25日电(记者 刘晓宇 张淑惠)“兵马俑—陕西秦汉文明”展览25日在西澳大利...
原创 孙... 咱今儿个聊聊孙权,这位三国时期东吴的主心骨,在位时间可不短,足足有五十多年,把曹操、刘备都给熬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