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红四方面军反“围剿”作战获胜,为何还要放弃川陕根据地?
迪丽瓦拉
2025-09-17 10:03:45
0

1935年5月,川陕苏区的山林间,云雾缭绕,景象迷离。在这片战火纷飞的土地上,一支八万人的队伍正忙碌着整理行装,他们的目光远望着嘉陵江对岸,心情复杂。几个月前,这支队伍凭借着顽强的拼搏精神和卓越的战术,创造了歼敌八万的辉煌战绩。但此时,他们却必须亲手拆除苏区的红旗,离开曾经为之奋斗、鲜血染红的土地。

面对这样的决定,不少人心中疑惑:为何在胜利的光辉下,还要选择撤离?为何要放弃曾为之拼搏的土地?这支由徐向前指挥的“铁军”,究竟在这历史棋局中,看到的又是什么样的危机?

一、苏区的胜利与绝境:八万歼敌背后的代价

1933年秋,四川军阀刘湘集结了20万大军,浩浩荡荡地扑向川陕根据地。这场持续了十个月的“六路围攻”战役,几乎让整个川陕苏区陷入水深火热之中。徐向前凭借着极其精妙的战略,采取“收紧阵地、诱敌深入”的战术,将川军引入险地,屡次打击敌军,让他们在崇山峻岭间无法展开有效进攻。最终,红军成功歼灭了超过八万敌军,捷报传遍整个苏区。然而,胜利的背后,却是无尽的代价。徐向前站在指挥部的地图前,凝视着那一片布满红色标记的区域,眉头紧锁。战损表上赫然列出两万多名红军指战员的名字,而根据地的田野里,早已难见年轻的劳动力。民众的背篓已经不再用来运输粮草,而是看到了妇女和儿童在废墟间挖野菜的身影。

徐向前晚年时回忆:“当时盐比金子还贵,战士们受伤时只能用草木灰止血。”四川北部原本就贫瘠的土地,经过长时间的拉锯战,几乎变成了焦土。而最基本的生存需求,也变得越来越遥不可及。时任红四方面军总医院院长的周吉安也曾记载,战役的后期,伤员们不得不用竹片代替夹板,甚至连盐水消毒都成了难题。

二、铁网合围:200个团的死亡绞索

1934年冬,蒋介石的密电迅速传至成都。这位“剿总”司令冷笑着盯着沙盘,口中发出挑战:“徐向前能打,我看他能打多久!”为了彻底解决红军,蒋介石决定调集中央军的嫡系部队进驻川陕,联合重整旗鼓的川军,组成一个足足有200个团的包围网。这个数字意味着,红四方面军每个战士都将面对三倍于己的敌人,而这种压倒性的包围,使得红军陷入了极其困顿的境地。

更为危险的是,四川军阀刘湘终于结束了长达二十年的内战,打败叔父刘文辉,完成了川政统一后,彻底腾出手来专心“剿共”。这一变化打破了红军曾经利用军阀矛盾穿插迂回的战略空间,如今面对的是一支铁板一块、全力以赴的三十万联军。曾任川军参谋的郭勋祺回忆:“我们在通江至巴中一线,每隔百米就修建碉堡,比江西的碉堡战术还要严密。”

三、血色突围:广昭战役的启示

1935年1月,红四方面军发动了广昭战役,期望打通通往甘南的通道。然而,当红军冲入广元城郊时,迎接他们的却是密如蛛网的铁丝网和火力交叉的机枪阵地。徐向前在回忆录中写道:“战士们前赴后继,敌人火力过于猛烈,城墙下堆积了三层遗体。”经过七天血战,红军虽有四千余人伤亡,却未能突破敌人的防线,这场惨败让指挥部清醒地意识到:再继续固守,只是等死。

恰在此时,中央红军在遵义会议后的急电突破重重封锁,送到川北。这封简短却极为关键的电报里,写道:“望四方面军乘势向嘉陵江以西进攻。”此时,中央红军被四十万敌军围困,毛泽东急需战略呼应,更需要从红四方面军那里获得生命攸关的策应。

四、渡江:为了更大的棋局

1935年3月28日,嘉陵江畔的春寒料峭,红四方面军主力开始在苍溪塔子山强渡嘉陵江。船工张明和记得:“徐总指挥亲自检查每艘木船,把重伤员的担架抬上甲板。”这场被称为“长征路上最壮丽的渡江”的行动,表面上是一次突围,实则背后暗藏着深远的战略意义:31军西进牵制川军,12团出击陕南调动敌军,所有的动作都在为中央红军撕开包围网。

历史学者在国民党的战报中发现了端倪:当红四方面军成功突破嘉陵江时,原本围堵中央红军的潘文华部的三个师被迫回援,这个时间差恰巧与中央红军成功渡过金沙江的时刻吻合。正如徐向前所说:“我们多吸引一个团,中央红军就少一分压力。”

五、转身的背影:苏区最后的篝火

1935年5月,江油会议决定红四方面军向西进军。当八万大军踏上征途时,留下的川陕省委书记袁克服带领着两千多名战士继续顽强抵抗,这支被称为“巴山游击队”的队伍,用最后的生命为主力军转移争取了宝贵时间。在通江县毛峪镇,至今仍能看到红军撤离时刻在石壁上刻下的标语:“我们一定会回来!”然而,无论如何,所有人心里清楚,这一次的转身,可能就是永别。

当徐向前牵着战马走过剑门关时,回头望着川北的群山,或许他想起了三年前鄂豫皖苏区的失误。1932年,张国焘因盲目乐观导致新集失守,十万红军被迫西征。三年轮回,这一次,徐向前决不允许历史重演。主动放弃固然是痛苦的,但为了革命保存火种,才是最终的“胜利”。

参考资料:

《徐向前回忆录》(解放军出版社)

《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战史》(解放军出版社)

《川陕革命根据地史》(四川人民出版社)

《国民党将领回忆录》(中国文史出版社)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郑佳明:湖湘文化与湖南伟人 一、近代湖南的辉煌业绩和伟人、英雄群体 近代史有一个说法,就是从1840年算起到1949年为止,是1...
原创 赵... 长平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战役之一,这场战争让赵国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几乎导致了国家的崩溃。然而,令人...
原创 国... 1934年10月,因红军领导人博古和李德在指挥上犯下严重错误,导致中央苏区在蒋介石第五次围剿中惨败。...
原创 日... 最近日本闹翻了,不是动漫,不是关税,而是翻出了一个已作古快80年的人——王仁三郎。 曾几何进,这位爷...
原创 西... 西晋时期,有一位非常出名的富豪,那就是石崇。提到石崇,很多人首先想到的便是他和王恺的斗富故事,这段往...
原创 为...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有些事件虽然已经过去了很久,但它们的影响依然深远,如同一圈圈涟漪,始终在触动着后...
原创 狄... 唐朝长安城中有一座名为太极宫的宫殿,而在太极宫的东北角,有一座特别的建筑——凌烟阁。这个凌烟阁因唐太...
原创 原... 秦朝末年,天下动荡不安。首先是陈胜和吴广在大泽乡率先揭竿而起,接着项羽也带领着8000名来自关东的勇...
原创 成... 成吉思汗:草原上的传奇 成吉思汗,这位曾统一蒙古各部的伟大人物,在历史的长河中无疑是一颗璀璨的明...
原创 夷... 夷陵之战,深刻地改变了三国时期的政治格局,尤其是蜀汉政权的命运走向。这场战争的胜负并不是由一场突如其...
原创 曾...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中华民族历史悠久,延续了五千年。从文化到皇权的推动,汉族最终统一了中原,但在...
原创 朱... 朱元璋,明朝的开国皇帝,虽然出身平民,但在登基后,却不忘清除与他一同征战的功臣,尤其是在他晚年时,为...
原创 西... 黄金自古以来在人类历史上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无论是国家还是个人,黄金一直被视为财富的象征,也是权力...
原创 太... 太子朱标落水时,侍卫们见状,立刻跳入水中,将他救了上来。然而,当朱标被救上岸后,朱元璋一看到侍卫们的...
原创 《... 电视剧《康熙王朝》中有一位女性,她对康熙帝的影响至深,大家应该已经猜到,她就是容妃。容妃是乾隆时期的...
原创 刘... 在三国历史上,刘备的用人之道与曹操、孙权相比,毫不逊色,甚至在某些方面还略胜一筹。曹操曾强调唯才是举...
南渚山房 南亚东南亚造像艺术专... 失落的雕像与河流中的历史 南亚东南亚造像艺术专栏 南渚山房 刘冬 东南亚古代造像独立研究者 《南渚志...
原创 为... 朝代也逃不过 “退休” 命!为啥武将总能终结王朝?看完笑喷了 咱老祖宗常说 “生老病死,人之常情”...
原创 诸... 诸葛亮的倒数第二次北伐,是一场非常关键的战役。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这是自第一次北伐失利以来,最接近成...
从文盲到巨星:明朝大画家幕后的... 点上方蓝色字体一键关注书画 | 篆刻 | 鉴藏 | 国学 | 人文 | 历史 仇英肖像 清 李岳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