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军军部驻地的几次变迁
迪丽瓦拉
2025-09-17 11:05:25
0

胡遵远 陈仁喜 黄涛涛

新四军军部是新四军领导机关的总称。自1937年10月新四军宣布成立,至1947年1月新四军番号撤销,新四军军部驻地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先后经历7次较大的搬迁。每一次转移都承载着战略调整的深意,也深刻影响着华中敌后抗战的进程。

成立于汉口。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为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我党同国民党谈判达成协议,将南方8省14个地区(不含琼崖)的红军和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4军(简称新四军),由叶挺任新四军军长。从1937年秋开始,叶挺、项英、陈毅等在中共中央领导下,进行了紧张、艰巨的组织筹备工作。11月下旬,叶挺遵照毛泽东同志“军暂驻武汉南昌福州设办事处”的指示,开始新四军军部正式组建工作。经过反复考察,叶挺最终选定位于大和街26号的1幢2层住宅楼,并命人在该楼悬挂“新四军筹备处”的牌子。

为加强新四军的工作,中共中央决定从中央党政军机关和八路军陆续抽调干部到新四军工作。第一批抽调到新四军工作的干部约30人,他们从延安动身,于12月23日到达武汉,与叶挺、项英会合。12月25日,叶挺、项英和张云逸在汉口大和街26号召开新四军干部会议。会上,叶挺、项英就抗战形势和新四军的任务进行讲话。这次会议标志着新四军军部在汉口正式成立。大和街26号挂出的“新四军筹备处”牌子正式替换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的牌子。

在汉口这段时间,叶挺、项英为尽快建立新四军的领导机构,接待、调配了大批从延安来的干部,配备了新四军军部各处、科干部,有效解决了新四军各支队集中整编、干部任命、隶属关系和后勤给养等问题。

健全于南昌。1938年1月6日,因战事需要,新四军军部从武汉移驻南昌三眼井。随着干部陆续到达,司令部、政治部和后勤机构逐步建立。1月28日,《新华日报》刊登启事:本军奉命即行整编出发,军部当即移驻南昌,前汉口大和街26号军部即行结束。以后驻汉办事处事宜,委托八路军驻汉办事处钱处长代办。

在南昌期间,新四军军部初步完成军部领导机构的组建与充实,健全军部内部机构设置,完成南方八省红军和红军游击队下山、集中、整编任务。经过整编后的新四军,由叶挺任军长、项英任副军长,下辖4个支队和1个特务营,共1万余人。部队开展整编的同时,新四军在南昌成立战地服务团,走上街头、深入群众开展抗日宣传活动,各党派、各阶层人士积极加入,南昌一度成为东南地区抗日救亡活动的中心。

搬迁至皖南。1938年2月6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和第3战区命令新四军集中到皖南歙县岩寺镇一带整训。新四军军部当即制订方案,并命令部队分头并进。4月4日,新四军军部离开南昌,于5日进驻岩寺。在岩寺期间,军部的具体任务主要是进一步做好部队的组编、充实部队的武器装备、加强部队的军政训练和开展民运工作。

5月5日,新四军军部奉命离开岩寺,于7日移驻太平县麻村。26日,军部又由太平县进驻南陵县土塘村。在这里,新四军召开了第一次政治工作会议和第一次参谋工作会议。

8月2日,军部移驻泾县云岭,开始了近3年的“云岭军部”时期。在此期间,军部切实加强军队党的建设和对政治工作的领导,召开新四军第二次政治工作会议、第二次参谋工作会议及新四军党的第一次代表大会。1939年2月,周恩来到新四军军部驻地云岭,代表中共中央进一步传达中共六届六中全会关于“发展华中”的战略方针,并与新四军领导人商定新四军的发展方针是:向北发展,向东作战,巩固现在阵地。这个方针符合新四军的实际情况,为新四军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重建于盐城。新四军在抗战中的不断发展壮大,令国民党顽固派恐惧嫉恨,千方百计加以限制、打击,欲除之而后快。1941年1月,国民党顽固派制造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新四军军部在国民党顽固派围剿中损失惨重。皖南事变后,为反击国民党顽固派取消新四军番号的反动通令,并坚持抗日斗争,中央军委于1月20日发布命令,重建新四军军部。1月25日,新四军重建军部大会在苏北盐城隆重召开,将新四军和活动于陇海铁路以南的八路军部队,统一整编为7个师和1个独立旅,共9万余人,继续在长江南北坚持抗战。新四军军部的重建,标志着新四军从此独立自主地肩负起华中敌后抗战的重任。

转移到阜宁。1941年7月初,新四军军部撤出盐城,向阜宁地区转移,先后移驻左家庄、刘家舍、侉周庄、停翅港、单家港等地。在此期间,军部组织新四军各部投入反“扫荡”战斗,指挥部队与敌人展开游击战,相继收复阜宁、东沟、建阳等镇,粉碎了日伪军巩固其占领区、消灭抗日游击武装的企图,胜利保卫了华中抗日根据地。

驻留黄花塘。1943年1月10日,新四军军部和中共中央华中局机关迁至盱眙县黄花塘,在此驻留两年多时间。在此期间,军部领导全军开展整风、大生产、军政大整训,粉碎了日伪军的“扫荡”“清乡”和国民党顽固派的摩擦、进攻,巩固和发展了华中抗日根据地,为顺利进行战略反攻、夺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创造条件。

再移千棵柳。1945年2月28日,军部由黄花塘转移至江苏盱眙县东南约50公里处的千棵柳。之后,新四军拟发动淮南津浦路西反顽战役,从整个战役考虑,军部决定随参战部队一同移至淮南津浦路西。4月10日,军部从千棵柳迁驻淮南津浦路西的大赵庄。战役告捷后,军部再度迁至千棵柳,直至抗战结束。其间,在军部指挥下,新四军各部实行战略反攻,攻克阜宁、睢宁县城及100余处重要据点,歼灭日伪军3万余人,发展并创建了苏浙皖边和湘鄂赣边抗日根据地。

抗日战争胜利后,新四军军部还曾搬迁至江苏淮阴和山东临沂。1947年1月21日,新四军兼山东军区和华中军区合并为华东军区,山东野战军和华中野战军合编为华东野战军。至此,新四军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皮... 1969年10月28日晚,福州军区副司令员皮定均接到了一个来自周总理的电话。电话那头,周总理没有做任...
原创 曹... 我们如果深入阅读《三国志》,可以看到,曹操在征服汉中的时候,掠夺了大量的人力和物资后,实际上在刘备和...
原创 二...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画卷中,德国的角色无疑是最为引人注目的一个。作为战争的发起国之一,德国几乎以单...
千年译途:古人外语的习得之路 在唐代长安西市的波斯邸舍里,粟特商人用流利的突厥语、波斯语和汉语讨价还价;宋代汴京的国信所内,归正人...
原创 姚... 阅读本文之前,诚邀您点击“关注”,以便随时查阅更多优质文章,也方便您参与讨论和分享,感谢您的支持! ...
原创 茶... 戎新宇先生在其著作《茶的国度:改变世界进程的中国茶》中,深入探讨了茶叶从诞生到流行、传播以及种植的整...
原创 多... 顺治初年,清朝的实际掌权者并非位高权重的顺治皇帝,而是摄政王多尔衮。顺治刚继位时年纪尚小,权力几乎完...
原创 王... 杜聿明和王耀武在被俘后的首次见面,并不是发生在北京的功德林战犯管理所,而是在山东潍坊的一个名为“解放...
5分钟速读秦始皇,群聊始皇笑翻...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探寻秦始皇的人生,网络上随处可见“我那迷人的老祖宗”一词,大多时候就是专指秦始皇。 ...
原创 7... 好,我会根据您的要求重新改写文章,保持原意并增加一些细节描述。 --- 在1971年9月13日的...
原创 1... 1971年8月的一天,毛主席突然召见了北京军区司令员李德生,约他来到中南海一会儿。在会面中,毛主席详...
原创 吕... 文章原文的核心内容已较为详细,下面是对原文的改写,尽量保持原意,同时加入一些细节和扩展的描述: --...
原创 司... 在中国古代纷繁复杂的权力斗争中,有一位不可忽视的历史人物——司马懿。他的名字,注定在历史的长河中占有...
原创 和... 唐朝的公主总是让人联想起一系列令人印象深刻的女性角色。提到平阳公主,我们想到的是她作为历史上唯一一位...
云布集团:青花钴料——元代瓷器... 青花钴料的传奇,始于丝绸之路上的矿物迁徙。考古研究表明,元代景德镇窑工使用的钴料分为"苏麻离青"与"...
原创 凌...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的出身与籍贯,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复杂性。长孙无忌、长孙顺德和尉迟敬德,均为鲜卑族人;屈...
原创 从... 三国二十四将中,姜维如何逆袭赵云 在《三国演义》中,二十四将的排名堪称一大看点,其中吕布名列第一,...
原创 马... 如果抛开那些无足轻重的董卓余孽李蒙和王方,马超曾单挑过的三国英雄将领,从早到晚逐次相比,分别是于禁、...
原创 他... 在革命历史的长河中,涌现了无数为国家抛头颅、洒热血的英雄,他们每一个名字或许我们并不完全熟知,但他们...
原创 倒... 提到瓦岗的名将,许多人最先想到的便是秦琼,秦叔宝。这个被称为“门神”的英雄,与演义小说中的形象大相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