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国史料中,刘备不仅被记载为具有卓越的武功,还拥有暴躁的脾气——他从一名无名小卒起步,历经艰难险阻,逐步升迁为安喜县尉、下密县丞、高唐县尉、高唐县令,最终成为平原相。这些低级职务,都是他凭借着血战得来的。史书记载他“有武勇”,并且“力战有功”,其中甚至提到他亲自出手对付督邮:“督邮以公事到县,先主求谒,不通,直入就床缚之,将出到界,自解其绶以系督邮颈,缚之著树,鞭杖百馀下,欲杀之。督邮求哀,乃释去之。”刘备的脾气与勇气,显然不是一般的武将能够匹敌的。
刘备的身高也在史书中有所记载,这一点足以说明他在当时算是个大个子,身高七尺五寸。而相比之下,曹操和孙权的身高却并不出众,史书对此未作特别记录。更有意思的是,《三国志》虽然详细记载了关羽与张飞的事迹,却并未提到他们的身高。其实,如果与其他人物比较,东吴武将太史慈身高七尺七寸就被写入《三国志·卷四十九 吴书四 刘繇太史慈士燮传》,这足见身高的记录并非因为地位低而忽略。
如果我们仅依据《三国演义》来分析刘备的武功,也不难发现他并非一位平庸之辈。刘备不仅武功不凡,胆量也相当惊人——他敢独自带着关羽和二十名将士去见周瑜,甚至敢带赵云和五百兵力赴东吴迎娶孙尚香,这显示出他对周瑜和孙权的信心十足,丝毫不惧他们的阴谋。
有评论说,如果将刘备、曹操和孙权三人关在同一个小黑屋里,可能一刻钟内就能三国统一,虽然这一说法有些夸张,但可以想象,若是刘备单打独斗对阵曹操或孙权,未必不能轻松取胜。在《三国演义》中,刘备的武力可见一斑:诸葛亮身高八尺,而他对身高七尺五寸的刘备充满信心;关羽和张飞,分别身高九尺和八尺,他们对刘备也是心服口服,这足以证明刘备的身手绝非仅仅凭借“汉室宗亲”的身份。
在“虎牢关三英战吕布”一战中,有人认为刘备的加入只是“添乱”,但根据罗贯中的描述,刘备的出手确实改变了局势,直接助力关羽和张飞打败吕布。刘备的双股剑与吕布的方天画戟激烈碰撞,数十回合后依然没有被击败,这不仅说明刘备的武艺高强,还显示出他惊人的臂力。
《三国演义》还描述了刘备从五百兵马的小队起步,逐步成长为一位名将。历史上,刘备的兵力可能更少,但他依然能在战场上纵横捭阖,斩马剑和箭术都是一流。在桃园三结义的初战中,刘备一箭射中黄巾军的地公将军张宝,这一记精准的射击,彰显了他过人的武艺。
刘备作为身经百战的老将,关羽和张飞对他武功的了解尤为深刻。诸葛亮虽未亲自上阵,但他早已洞察刘备的能力,并在火烧博望山之战中策划巧妙布阵,充分利用刘备的勇气与机智。赵云假败,引得夏侯惇追击,刘备及时赶到,协助赵云反击。这一战,刘备的武勇得到了诸葛亮与其他将士的认可。夏侯惇,作为曹操手下的猛将,不仅参与了濮阳之战,还在大雨中与吕布激战,后来更与关羽等人屡次交手,证明了他战力非凡。
不仅如此,刘备的箭术也极具威胁,曹操在许田围猎时,用大汉天子刘协的宝雕弓射杀了一只大鹿,但未能伤及要害。而刘备则能精准地射中逃窜的兔子,足见其弓箭技术远超曹操。
刘备不仅在战场上勇猛,而且身形高大,臂力非凡。即使是在穰山之战时,他面对高览的挑战,也丝毫不退缩。尽管高览的武力不亚于许褚,但刘备依然敢于迎战,表现出不凡的勇气。在赵云的及时支援下,高览最终被一枪击杀,若无赵云的相助,刘备本可独自与高览一战。
在刘备的一生中,他多次在重围中脱险,展现出卓越的逃脱能力。即使面对吕布、曹操、陆逊等多次围追堵截,刘备总能巧妙地逃脱,未曾被捕。这不仅证明了他战术的高超,也证明了他的生存能力。在战败时能够逃脱,显示了他超乎常人的智慧和胆略。反观许多英雄人物,在困境中要么被杀,要么自杀,刘备却能够从中脱身,最终成就了“昭烈皇帝”的伟业。
总的来说,刘备的武功在三国中不容小觑,他不仅在正史中展现出高超的军事才能,小说中的形象也极为立体。他的个人武力无疑在三国枭雄中排得上名列前茅。如果要进行三国猛将评比,刘备的实力完全可以跻身一流行列,不仅仅是因为他的背景,更因他个人的卓越能力和非凡气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