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瓦岗的名将,许多人最先想到的便是秦琼,秦叔宝。这个被称为“门神”的英雄,与演义小说中的形象大相径庭,他并非在隋唐十八条好汉中名列末尾,而是唐军中首屈一指的单挑高手,更是李世民的秘密武器。需要指出的是,另一位门神尉迟敬德在秦琼面前也显得颇为逊色,有些像个“小弟”。
后来,尉迟敬德巧妙策划了一桩亲事,以此压了一头在秦琼之上:他把自己的孙女嫁给了秦琼的儿子,这一举动让他们之间的辈分瞬间拉近了。于是没多久,秦琼的孙子在替父亲秦怀道撰写墓志铭时,竟写下了“从高祖神尧帝擒尉迟敬德”这样的句子,言辞颇为放肆。
不少人都读过《唐故常州义兴县令上柱国秦府君墓志铭并序》,心理也都明白,朝议郎行著作郎宋温璩在为秦怀道撰写墓志铭时,不仅不会随意妄言,也绝对不敢说假话。因为彼时尉迟敬德尚有后嗣,而他们也很可能会参加这场葬礼,万一说错了话,后果可想而知。
秦琼在唐初确实是名将,但在瓦岗军中的地位却并不如人意,至少比徐世勣、裴行俨等人要低得多:裴行俨被李密亲自封为上柱国、绛郡公,而秦琼仅仅是瓦岗旗下马军四骠骑之一。李密的识人用人之道远远不及唐高祖李渊;历史中并没有记载秦琼曾经拯救过李渊,而李渊却封秦琼为上柱国、翼国公,还赠予他金酒壶,并表示愿意将自己心头所嗜之肉也供秦琼享用,这一切在《旧唐书》《新唐书》和《资治通鉴》都有明确记载。当时,秦琼和程咬金同带吴黑闼、牛进达等人归唐,打击了王世充的军心,也在一定程度上“拯救”了李氏王朝,想想单雄信岛国能直接突临李世民面前,若是秦琼与程咬金跟随王世充,则洛阳之战的结果可就真的难以预言了。
秦琼与后来投唐的牛进达一起受到封赏,成为左武卫大将军、琅琊郡公。而对吴黑闼而言,他并未改姓,而是被封为右武卫将军、濮阳郡公;刘黑闼则在后来被唐军削除。忠于瓦岗的刘黑闼的结局更是悲惨,他也最终死于唐军的刀下;关于他的生平,记载在《旧唐书·卷五十五·列传第五》和《新唐书·卷八十六·列传第十一》中:“刘黑闼出身贝州漳南,在隋末为亡命之徒,追随郝孝德成为盗贼,后归于李密成为其部将。李密失败,刘黑闼被王世充捕获;王世充久闻其勇,特意以其为骑将。刘黑闼见他所为而暗自发笑,遂投靠建德,官职为将军,封汉东郡公……后来因饶州刺史葛德被敌军俘获,最终斩于洺州。”
几日前,我在撰写稿件时,有隋唐演义爱好者提及刘黑闼被李世民打得屡屡失利,还说罗士信(罗成)是被李建成和元吉所害。对此,笔者并未与之争辩——因依据不同,得到的结论自然也相异。历史中罗士信的失败,实是因李世民指挥失误,再加上罗士信手下的叛变,最终被刘黑闼俘获于洺水城;李建成则为罗士信报了仇,在洺州斩杀了吴黑闼,这样的情形,也让秦琼欠了他一个人情。
无论刘黑闼是死于李世民的手中,还是被太子李建成活捉斩杀,他都仍旧是死于唐军的刀枪之下。从历史中可以得知,那段时间死在唐军手下的瓦岗旧将不胜枚举,笔者今天仅挑出刘黑闼等五位尤为著名的将领来谈论:这五位死于唐军武力下的瓦岗名将中,又有几位曾战胜过秦琼,或是被秦琼击败过呢?
击败过秦琼,后来又被秦琼所败的瓦岗名将,首推刘黑闼。他曾战胜的唐军名将无数,而徐世勣和罗艺(投唐后改为李世勣和李艺)都曾在他的手下败将:“淮安王神通、将军秦武通、王行敏均曾遭其击败。黎州总管李世勣无法抵挡,只得弃城逃入洺州;黑闼不顾追击,斩杀步卒五千余人,仅李世勣与武通得以自保。李艺虽然退入藁城,但仍败于黑闼之手,薛万均、万彻皆被俘,成为其囚徒。”
刘黑闼几乎可以称得上是唐军无敌的对手,连太子的嫡系薛万钧与薛万彻也被他活捉。最终,李世民不得不出奇招,派遣秦琼出马,在列人县阻击兵锋正盛的刘黑闼。
尽管秦琼勇猛,但刘黑闼也并非易于对付的战敌。秦琼誓言攻打刘黑闼,但历经了“先败后胜”的过程,这点在《资治通鉴》中记载得相当详尽:武德五年二月癸亥,李世民派秦琼率五千步骑兵于列人县伏击刘黑闼,然而因兵力悬殊,秦琼“为闼所败”。
深入阅读两本唐书后,大家不难发现,秦琼擅打逆风球的能力堪称非凡——张须陀在遭瓦岗军围攻丧命时,秦琼及时调集余部,成功突围而退至虎牢关。此后李密又在黎阳童山被宇文化及击败,狼狈不堪,幸而秦琼力挽狂澜,助他逃离被追兵围攻的窘境:“李密因流矢而中箭,摔马昏厥,四周的人纷纷四散,此时追兵紧逼,而唯有秦琼守卫周全,最终得以逃脱。同时,秦琼顺势调集兵力重回战场,使李密得以力战而免于败退。”
尽管秦琼在刘黑闼的攻击下曾败北,但并未选择溃逃,反而及时调整战术,于河边埋伏兵马,正面以假兵拖住敌军的同时,他亲自带领主力从侧翼突袭刘黑闼的兵马:“横击刘黑闼,最终取得了胜利。”
刘黑闼与秦琼的关系颇为复杂:他曾击败过秦琼,而最终又被秦琼所败,而刘黑闼后来也因唐军刀下身亡。另外一位“瓦岗飞将”单雄信同样经历过这样的遭遇,曾与秦琼是仇敌的他,在大海寺之战中与秦琼、张须陀、罗士信联手,但却最终败给了翟让、李密、单雄信与徐世勣。当时翟让尚未被李密斩杀,徐世勣也未投唐致姓。
在这一战中,秦琼曾输给过单雄信,而最后又在洛阳之战中报仇雪恨,披甲讨伐“世充、建德、黑闼三盗”,每次皆是以先锋大将的身份在阵中厮杀,毫无后顾之忧。
唐军将王世充彻底打得落花流水,王世充不得不开城投降,秦琼作为先锋大将屡创战功,最后“金帛积赐达千万之多,进封翼国公”。明显地可见,在单雄信被李家父子斩杀之时,秦琼已在洛阳,并未出手相救单雄信,自然是因为双方交情不深厚。
除此之外,还有曾任大唐左武卫将军的王伯当,以及大唐左领军大将军兼幽州大都督、左光禄大夫、彭国公的王君廓,还有大唐洛州都督、刑部尚书、郧国公张亮。这三位在被唐军斩杀时,都还身负唐朝的官衔,与他们对峙的也是脱胎于唐军的对手。
王伯当与王君廓是大家耳熟能详的角色,他们在隋唐英雄系列小说中可谓是重要人物。而排在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第十六位的张亮知名度稍逊,他的经历较少被提及。
两本唐书都详细记载王伯当、王君廓、张亮的功绩。王伯当与李密同生死共患难,王君廓与罗士信牺牲有一定关联;至于张亮,他何时加入瓦岗又为何而被杀,史籍中都有明确的记载:“张亮为人倜傥,具大节,外表敦厚内心却深藏奸诈,直至无人知晓。在大业末年里,李密征战荥汴时,张亮杖策随行,却未被任用。部中有密谋叛乱者,张亮出面告发,李密对此深信不疑,随即册封其为骠骑将军,委以徐世勣的刀兵。”
张亮非善类,由告密崭露头角,在徐世勣麾下出将入相,步步高升。可他在“发觉”侯君集谋反后,升为刑部尚书,却最终因诬告而身死,留名青史。史书上记载“太宗大怒,竟斩于市场,籍没其家”。
随着张亮的被处死、抄家,死于唐军刀下的瓦岗名将已多达五人,然而还未算上李密与其他低级别的瓦岗旧人。就我们看看这五位级别较高、名气较大的瓦岗将领,竟没有一个与秦琼为友。
王伯当、单雄信、刘黑闼、张亮、王君廓五人虽曾在瓦岗军中共同作战,但战友与朋友之间却有明显的区别。秦琼与程咬金、罗士信关系密切,投唐之时所带的队伍里有吴黑闼与牛进达,而单雄信不仅没有同行,日后也曾与他们刀兵相见,显露出“道不同不相为谋”的决然。
史书记载中的秦琼是个“文武双全,志节高尚”的人,而死于唐军刀下的五位瓦岗名将似乎显得有些“大节有亏”:张亮“深藏诡计”,刘黑闼“性情放荡,喜酒嗜赌”,王君廓则是“内心阴险,时常内翻”,至于单雄信与王伯当的性格,史书与演义中的描述也相去甚远。
王伯当对李密的愚忠可敬可怜,而单雄信与王世充的复杂关系更显得扑朔迷离,读者不妨想象一下:像秦琼这样的勇将,有着高尚的志节与抱负,是否能够与这五人结为挚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