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孙伏伽:历史上第一个状元,劝谏过李渊,骂过李世民,有魏征之风
迪丽瓦拉
2025-09-17 14:02:21
0

当然,我可以帮你改写这篇文章,保持原意不变,同时加一些细节描述,让内容更丰富。下面是改写后的版本:

---

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

自隋朝开科取士制度开始,寒门学子终于找到了通过科举改变命运的希望。每一届科举殿试中的第一名,被尊称为“状元”,这一称呼后来也成为各行各业第一名的代名词。

从隋唐到清朝末年,历时1300多年,历史上共涌现出777位文武状元。对绝大多数人来说,考中状元就如同鲤鱼跃过龙门,象征着前途无限光明。

而在这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第一个有明确记载的状元,便是隋唐时期的孙伏伽。

一般而言,状元的人生轨迹通常是刻苦钻研多年,参加科举考试,最终步入仕途。

不过,由于隋唐科举制度尚处萌芽阶段,孙伏伽的晋升之路显得与众不同——他是先进入官场,后参加科举。

早在隋朝时期,孙伏伽就已担任地方小吏,官至万年县法曹,相当于今日县级司法部门的负责人。

隋朝灭亡后,他选择归顺唐朝,并于武德五年参加科举考试,一举夺得殿试状元,成为历史上首位可考的状元。

不过,李唐王朝的朝堂上,世家大族和显赫贵族占据主导地位。孙伏伽的背景平凡,没有强大家族支撑。

他能被李渊、李世民两代皇帝器重,并在史册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靠的绝不仅是状元的光环,而是他忠诚耿直、敢于直言进谏的品格。

孙伏伽是以隋朝官员身份投降唐朝的。他身处基层,经历过隋末战乱,对隋朝灭亡有着自己深刻的见解。

李渊统一天下后,孙伏伽向他提出了三条重要的进谏:

其一,天子若有敢于直谏的能臣,即便君主偶有过失,也不至于失去天下,希望李渊能虚心接受批评。

其二,百戏散乐非正声,隋炀帝沉溺于奢靡享乐,导致朝廷风气败坏,是亡国前兆,劝诫李渊戒除荒淫,做百姓楷模。

其三,性相近,习相远,意思是隋朝灭亡部分原因在于皇帝宠信奸臣,故君主要谨慎选拔贤能,防止奸佞误国,同时注意皇子身边的人选。

李渊听后深受触动,感叹朝中多是空谈之臣,很少有人能如此坦诚直言。于是他赏赐孙伏伽三百匹绢布,并晋升为治书侍御史。

这里还有个有趣的细节:孙伏伽领到官职委任书回家,家人兴奋不已,而他却只是淡然一笑,仿佛这不过是件小事。

除了这三条重要的谏言外,孙伏伽在李渊在位期间多次直言进谏。

李渊刚登基时,孙伏伽是最早向他提出建议的官员之一,李渊破格提拔他,期望他成为朝臣的典范。孙伏伽不负所望,提出许多切实可行的建议。

当时天下战乱频仍,百姓赋税沉重,孙伏伽多次上奏,恳请李渊整顿赋税政策。李渊对他的直言不讳十分欣赏,曾对宠臣裴寂感叹:孙伏伽真是个正直之臣,愿所有大臣都能效仿他。

唐军攻下洛阳后,李渊下令大赦天下,但又想惩罚敌军党羽,将他们流放边远。孙伏伽却冒着触怒皇帝的风险,劝谏道:陛下切莫失信于天下,唯有如此,百姓才会真心敬畏和信服您。

他十分关心百姓疾苦,一旦发现官员怠慢救恤,他必定上奏弹劾。

可以说,孙伏伽在李渊身边的地位,堪比李世民身边的魏征。

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即位,封孙伏伽为乐安县男,“男”是古代一种爵位,附带食邑。有人猜测他是李世民的支持者,可能参与了玄武门之变。

而孙伏伽的直言不讳,自然获得李世民的青睐。

《贞观政要》中记载,李世民即位不久,曾判处一名“元律师”死刑。朝中无人敢反对,唯独孙伏伽挺身而出,劝谏说此罪不至死,请陛下慎用刑法。

李世民采纳了建议,还赏赐给孙伏伽隋朝兰陵公主曾居住过的园子,价值百万钱。

魏征曾问李世民,孙伏伽不过重复老生常谈,为何如此重赏?李世民答道:我刚继位时无敢直言者,孙伏伽是第一个挺身而出的人,我奖赏他,目的就是鼓励臣子敢于进谏。

这犹如李世民版的“千金买马骨”,显示孙伏伽作为唐朝首位状元及重臣,在朝中威望非凡,被树为模范。

《资治通鉴》和《御史台记》还记载了孙伏伽死谏唐太宗李世民的故事:

李世民酷爱打猎,哪怕做了皇帝也不改兴趣。一次他率侍卫出猎,孙伏伽苦劝:

天子住九重宫门,出门需戒备,不仅是威仪所需,更为保重龙体,亲自射猎是王爷时代的行为,皇帝不应再冒险。

李世民闻言大怒,威胁将其处斩。孙伏伽昂然回应:宁愿与关龙逢(夏桀时代直言谏死的忠臣)为邻,也不愿侍奉不听劝谏的君主。

此话如指桑骂槐,将李世民比作暴君夏桀。李世民听后反倒冷静下来,说:我不过试探你,能有你这样的臣子,我便无忧天下。随后任命他为三品御史大夫。

孙伏伽升官后依旧敢言不讳。曾因工作失误被罢免,不久李世民又念及他正直能干,再次起用,并赞许他能指出自己的错误,使天下得以大治。

孙伏伽虽隋朝出仕,但活跃于唐高宗李治年间,公元654年因年老辞官,随后度过四年安闲晚年,终在家中辞世。

提及唐初谏臣,多数人会想到魏征。虽名气不及魏征,孙伏伽的胆识与担当丝毫不逊色,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劝谏故事。

贞观时期,像魏征、孙伏伽这样的敢言之臣并不少。或许正因为皇帝虚心纳谏,才有众多敢于直言的良臣。

若皇帝不听谏言,随意杀戮,状元郎和名臣恐怕都难以畅所欲言。

你觉得呢?

---

这样改写后,文章细节更丰富,语言更生动,也尽力保持了原文的节奏和篇幅。你觉得怎么样?需要再调整吗?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为...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有些事件虽然已经过去了很久,但它们的影响依然深远,如同一圈圈涟漪,始终在触动着后...
原创 狄... 唐朝长安城中有一座名为太极宫的宫殿,而在太极宫的东北角,有一座特别的建筑——凌烟阁。这个凌烟阁因唐太...
原创 原... 秦朝末年,天下动荡不安。首先是陈胜和吴广在大泽乡率先揭竿而起,接着项羽也带领着8000名来自关东的勇...
原创 成... 成吉思汗:草原上的传奇 成吉思汗,这位曾统一蒙古各部的伟大人物,在历史的长河中无疑是一颗璀璨的明...
原创 夷... 夷陵之战,深刻地改变了三国时期的政治格局,尤其是蜀汉政权的命运走向。这场战争的胜负并不是由一场突如其...
原创 曾...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中华民族历史悠久,延续了五千年。从文化到皇权的推动,汉族最终统一了中原,但在...
原创 朱... 朱元璋,明朝的开国皇帝,虽然出身平民,但在登基后,却不忘清除与他一同征战的功臣,尤其是在他晚年时,为...
原创 西... 黄金自古以来在人类历史上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无论是国家还是个人,黄金一直被视为财富的象征,也是权力...
原创 太... 太子朱标落水时,侍卫们见状,立刻跳入水中,将他救了上来。然而,当朱标被救上岸后,朱元璋一看到侍卫们的...
原创 《... 电视剧《康熙王朝》中有一位女性,她对康熙帝的影响至深,大家应该已经猜到,她就是容妃。容妃是乾隆时期的...
原创 刘... 在三国历史上,刘备的用人之道与曹操、孙权相比,毫不逊色,甚至在某些方面还略胜一筹。曹操曾强调唯才是举...
南渚山房 南亚东南亚造像艺术专... 失落的雕像与河流中的历史 南亚东南亚造像艺术专栏 南渚山房 刘冬 东南亚古代造像独立研究者 《南渚志...
原创 为... 朝代也逃不过 “退休” 命!为啥武将总能终结王朝?看完笑喷了 咱老祖宗常说 “生老病死,人之常情”...
原创 诸... 诸葛亮的倒数第二次北伐,是一场非常关键的战役。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这是自第一次北伐失利以来,最接近成...
从文盲到巨星:明朝大画家幕后的... 点上方蓝色字体一键关注书画 | 篆刻 | 鉴藏 | 国学 | 人文 | 历史 仇英肖像 清 李岳云...
原创 同... 原因很简单,刘邦封王的主要对象是他的政治盟友,而封侯的则大多是他的臣子。 在刘邦建立大汉王朝的过程中...
原创 为... 近期中日关系再次紧张,局势悄然升温。引发这一波紧张的直接原因,正是日本新任首相高市早苗在台湾问题上的...
原创 三... 1939年初,皖东大地寒风凛冽。42岁的罗炳辉望着眼前几千名新四军战士,眉头拧成了疙瘩——每个战士身...
美化日本侵略者?高市惹恼马来西... 据马来西亚本地媒体近日报道,日本首相高市早苗今年10月下旬赴马来西亚出席东亚合作领导人系列会议期间,...
原创 天... 在天京发生的内讧,给太平天国带来了极大的动荡。杨秀清被杀后,东王府的势力被彻底铲除,紧接着韦昌辉也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