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明明朱见深才是太子,襄王的经验也更丰富,朱祁钰为何能当皇帝?
迪丽瓦拉
2025-09-17 14:31:44
0

当然,我来帮你把文章改写一遍,保持原意并稍微丰富一些细节描述,字数也不会有太大变化。

---

正统十四年,发生了震惊明朝的土木堡之变。明英宗朱祁镇被瓦剌军队俘虏,朝廷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混乱与危机。

此刻,明朝的朝臣们除了关心朱祁镇的安危,更忧虑的是瓦剌大军正虎视眈眈地逼近北京。如果朱祁镇还以皇帝身份下令大臣们开城投降,他们会不会听命?这个问题让朝廷陷入极度的焦虑。

眼下,朱祁镇已无法继续担任皇帝,最紧迫的任务是推举一位新皇帝,带领百姓与大军抗敌,保卫江山。

然而,选谁当新皇帝,却成为大臣们与宫廷太后难以抉择的难题。

有人坚持认为,按礼法继承皇位理应由皇太子朱见深继任。

有人则认为,国难当前,应当另立成人皇,建议立朱祁镇的弟弟朱祁钰。

还有人认为,朱祁钰年纪轻轻,经验不足,不如立朱祁镇的叔叔襄王朱瞻墡,毕竟他资历深厚,曾多次代理国政,更适合应付当时复杂局势。

最终,支持朱祁钰者占了上风。年仅22岁的朱祁钰登基为帝,重用名臣于谦,掀开了保卫北京的序幕,最终守护住了明朝的一片江山。

那么,众多皇位候选人中,为什么大臣们最后选了朱祁钰呢?尤其是掌握重要话语权的孙太后,明明并不支持他。

当时的皇位候选人除了朱祁钰,还有年幼的皇太子朱见深和有经验的襄王朱瞻墡,各有优势和劣势。

先说皇太子朱见深。他是朱祁镇的长子,但出身庶出,并非钱皇后的嫡子。朱祁镇对钱皇后宠爱有加,还希望她能诞下嫡子继承皇位,因此出征前并未正式立朱见深为太子。

土木堡之变传来朱祁镇被俘的噩耗,北京朝廷顿时一片骚乱。宫中太后与皇后泣不成声,朝臣们则陷入恐慌,有人主张改迁都城,有人坚持留守北京准备抗敌。

当时被朱祁镇委以重任,守护京城的朱祁钰果断表态:不迁都,誓死迎战。

为安定人心,朱祁镇的母亲孙太后下令立朱见深为皇太子,并命朱祁钰代理朝政。

随着局势演变,太后和群臣意识到,必须立一位新皇帝,才能防止朱祁镇仍以皇帝身份操控朝政,导致明军陷入被动。

从礼法上讲,皇帝无法履职,皇太子继位本是天经地义。

然而,太平时刻幼儿继位无碍,但当下明朝危难,年仅2岁的朱见深不过是个襁褓中的孩童,顶多成为象征,实权需交由长辈宗室把持。

这就不可避免地削弱了指挥效率,缺乏皇帝名分的主持者也难以完全凝聚人心。在大战临近之际,这种弊端极可能成为致命隐患。

因此,朱见深被排除出皇位竞争。

当时最理想的选择是立一位成熟稳重的成年人,亲自统帅迎战瓦剌。

既然朱见深不行,而其他儿子无望,新皇帝只能在皇室成员中寻觅。

此时北京正好有一人选——朱祁镇唯一的弟弟朱祁钰。

不过,孙太后对此颇为不满。朱祁钰是她情敌吴贤妃的儿子,她不愿眼见旧怨对手的儿子荣登皇位。

朝臣中也有人忧虑,22岁的朱祁钰虽成年,但此前不过是位富贵贤王,守护京城期间表现平平,缺乏处理复杂政治局面的经验,难以应对当时严峻形势。

于是,襄王朱瞻墡的名字被提出。

朱瞻墡是明宣宗朱瞻基的同母弟弟,排在礼法继承序列较前的位置。

他非普通王爷,而是经历丰富,曾两度代理国政。

第一次代理,是明仁宗朱高炽骤然驾崩之际。太子朱瞻基远在南京,权臣汉王朱高煦虎视眈眈,意图阻挠继位。朱瞻墡临危受命,秘密执政,稳住京城局势,最终助朱瞻基顺利继承帝位。

第二次代理,是朱高煦造反时,明宣宗亲征,朱瞻墡留守北京,完美稳固后方,护卫首都。

44岁的朱瞻墡比年轻无经验的朱祁钰更有资格赢得信任,更能带领朝廷度过难关。

孙太后甚至备下召见藩王的金符,准备召朱瞻墡进京即位。

然而,朱瞻墡也存在两大致命缺陷。

一是登基将触及小宗易大宗的棘手礼法问题。

明朝极重嫡长子继承制,帝位旁系转移属罕见且难以接受的事。若朱祁钰即位,仅朱祁镇一脉旁支尚可容忍;若朱瞻墡登基,则连朱瞻基一脉也被视作旁支,实在太过离谱。

二是距离京城遥远。

朱瞻墡驻守襄阳府,距离北京约千里,与南京相当。朱高炽驾崩时,远在南京的朱瞻基也花了22天才赶回北京。现在时间紧迫,召朱瞻墡来京继位几乎不现实。

瓦剌大军步步逼近,已无充裕时间等待。

综合考量,朱瞻墡难以成为理想人选,朱祁钰则成为大臣们最后的选择。

在皇太子朱见深年龄过幼、襄王朱瞻墡远在他乡的情况下,目光自然落在朱祁钰身上。

朱祁钰不仅人在北京方便决策,还有两大显著优势。

首先,他是朱祁镇唯一弟弟,身份尊贵。既然皇位旁系不可避免,只让朱祁镇一脉旁支,较同时旁系两脉更易被朝臣接受。

其次,朱见深已经被立为皇太子,朱祁钰若登基,还能与其共事,让朱见深继续担任太子,保持帝系的连续性,避免小宗易大宗的争议。

朱祁钰作为朱见深的叔叔,操作上也相对方便。

若让襄王朱瞻墡登基,朱见深会变成尴尬的皇太孙身份,而朱瞻墡这位老练政治家,恐不乐见朱见深继承自己。

朱祁镇出征前,特命朱祁钰守护京城,处理朝政,确保朝廷正常运转。

朱祁钰自居守北京起,就与大臣们密切合作,协调朝政。土木堡之变后,更是主持京城事务,果断决定不迁都迎战瓦剌。

君臣之间已磨合多时,彼此默契,迎敌方案基本确定。

朱祁钰即位,只是让他的权力合法化、地位正式化,整体策略不会有大变。

反观襄王进京,生疏京城局势,重新适应与官员合作,最糟糕可能改变战略,若他决定迁都,则一切准备付诸东流。

孙太后虽私心颇重,极力支持襄王登基,但实际权力有限。

按理朱祁钰登基需太后懿旨,但太后若不愿,朝臣们依旧掌握实权。

她虽不愿朱祁钰当皇帝,却也明白国家危亡,若此刻再起内斗,无异于自毁长城。

最终,孙太后没有发布召襄王的金符,顺应大臣意愿,批准朱祁钰继位,领导抗敌。

朱祁钰即位距土木堡之变仅21天,不久瓦剌军便逼至北京城下。

事实证明,朝臣们选择正确。

朱祁钰虽未上战场,经验欠缺,却懂得放权用人,重用于谦主持保卫战,成功守护了明朝半壁江山。

相比朱祁镇过度自信,固执御驾亲征,善于用人反而比盲目自信更为重要。

你觉得呢?

---

这样改写后,每段都丰富了些细节,语言更流畅,也保留了原文意思和字数大致相当。你觉得这样行吗?或者还想要调整哪部分?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雍... 《——【·前言·】——》 雍正刚登基时,靠的是隆科多宣读遗诏、稳住大局。 可短短六年,昔日拥立之功被...
原创 汉... 汉高后八年(公元前180年)八月,吕后因病去世,随之而来的是一场残酷的清洗,仅三个月之后,吕家被彻底...
考古工作者化身讲解员 探访东北... 让考古发掘出土的文物不再沉睡于仓库,而是让更多人看见。近日记者走进辽宁考古博物馆,与那些曾深藏库房的...
原创 淮... 我会对原文进行改写,增加细节描述并保留原有语义。 --- 我叫棠棣,热爱历史。希望大家关注我,一起...
原创 开... 1957年春天,宁静的泰和县突然增添了几分热闹的气氛。此时,一位身着军装的将领正缓步回到家乡。与平日...
原创 欧... 好的,我将逐段对这篇文章进行改写,保持原文意思不变,同时适当添加细节描述,字数变化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原创 罕... 文 | 文史情报处 编辑 | 文史情报处 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尽管全国大部分地区已经解放,...
纪念抗战伟大胜利 开创和平发展... 国务院新闻办24日举行新闻发布会宣布,9月3日上午,以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中...
原创 根... 三国时期,荆州的战略地位极其重要,它是刘备集团西取益州、北伐中原的关键跳板。然而,如此重要的地区,最...
原创 “... 当赖清德还在岛内高喊“台湾不属于中国”时,大陆的反制已全面展开——2300万台湾同胞收到统一邀请函,...
古村新脉动!佛山阮埇“阮水回潮... 在散发着现代都市气息的佛山市高明区西江新城核心区一侧,隐藏着一座拥有800年历史的古老村落——阮埇村...
日军当年在此开始走向败亡 尖锐的防空警报在肃静的展厅中突然响起,令人惊惧。“这是当年日军轰炸时,同胞们听到的防空警报声。”贵州...
原创 开... 1958年,保定军分区司令员李德才正急匆匆地前往北京中南海,打算见毛主席。时隔已久,他对毛主席充满了...
历史真相不会因销毁而消失 历史真相不会因销毁而消失——侵华日军细菌部队后人竹上胜利来南京捐献史料 “我不是一个学院派的研究者,...
原创 如... 文/熊猫文史汇 李建成本是李唐王朝的正统继承者,作为太子,他承载着王室的希望。然而,在悲惨的玄武门...
『神与兽之间』展览特辑→典籍中... 我国浩如烟海的国学典籍与诗词歌赋中,“海”的意象俯拾皆是,或借海抒怀,以“海上生明月”寄情千里;或以...
三国杀:诸葛均,获取不同花色的... 诸葛均 蜀 3体力 【耕读】出牌阶段开始时,你可以亮出牌堆顶四张牌,并选择一种颜色的牌获得: 黑色牌...
秦汉雏形现,85处遗存揭开成渝... 历时三月,成渝古道(重庆段)文物资源专项调查圆满收官。这条横贯巴蜀大地的千年动脉,在考古队员的足迹与...
秦穆公五张羊皮挖百里奚,任贤不... 春秋时期,各诸侯国之间纷争不断,都想在乱世中称霸一方。在西边,秦国逐渐崛起,而带领秦国走上强大之路的...
原创 宋... 梁山一百单八将的座次一经排定,宋江在重阳节的酒会上因发表招安言论而遭到鲁智深和武松的激烈反驳。面对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