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明明朱见深才是太子,襄王的经验也更丰富,朱祁钰为何能当皇帝?
迪丽瓦拉
2025-09-17 14:31:44
0

当然,我来帮你把文章改写一遍,保持原意并稍微丰富一些细节描述,字数也不会有太大变化。

---

正统十四年,发生了震惊明朝的土木堡之变。明英宗朱祁镇被瓦剌军队俘虏,朝廷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混乱与危机。

此刻,明朝的朝臣们除了关心朱祁镇的安危,更忧虑的是瓦剌大军正虎视眈眈地逼近北京。如果朱祁镇还以皇帝身份下令大臣们开城投降,他们会不会听命?这个问题让朝廷陷入极度的焦虑。

眼下,朱祁镇已无法继续担任皇帝,最紧迫的任务是推举一位新皇帝,带领百姓与大军抗敌,保卫江山。

然而,选谁当新皇帝,却成为大臣们与宫廷太后难以抉择的难题。

有人坚持认为,按礼法继承皇位理应由皇太子朱见深继任。

有人则认为,国难当前,应当另立成人皇,建议立朱祁镇的弟弟朱祁钰。

还有人认为,朱祁钰年纪轻轻,经验不足,不如立朱祁镇的叔叔襄王朱瞻墡,毕竟他资历深厚,曾多次代理国政,更适合应付当时复杂局势。

最终,支持朱祁钰者占了上风。年仅22岁的朱祁钰登基为帝,重用名臣于谦,掀开了保卫北京的序幕,最终守护住了明朝的一片江山。

那么,众多皇位候选人中,为什么大臣们最后选了朱祁钰呢?尤其是掌握重要话语权的孙太后,明明并不支持他。

当时的皇位候选人除了朱祁钰,还有年幼的皇太子朱见深和有经验的襄王朱瞻墡,各有优势和劣势。

先说皇太子朱见深。他是朱祁镇的长子,但出身庶出,并非钱皇后的嫡子。朱祁镇对钱皇后宠爱有加,还希望她能诞下嫡子继承皇位,因此出征前并未正式立朱见深为太子。

土木堡之变传来朱祁镇被俘的噩耗,北京朝廷顿时一片骚乱。宫中太后与皇后泣不成声,朝臣们则陷入恐慌,有人主张改迁都城,有人坚持留守北京准备抗敌。

当时被朱祁镇委以重任,守护京城的朱祁钰果断表态:不迁都,誓死迎战。

为安定人心,朱祁镇的母亲孙太后下令立朱见深为皇太子,并命朱祁钰代理朝政。

随着局势演变,太后和群臣意识到,必须立一位新皇帝,才能防止朱祁镇仍以皇帝身份操控朝政,导致明军陷入被动。

从礼法上讲,皇帝无法履职,皇太子继位本是天经地义。

然而,太平时刻幼儿继位无碍,但当下明朝危难,年仅2岁的朱见深不过是个襁褓中的孩童,顶多成为象征,实权需交由长辈宗室把持。

这就不可避免地削弱了指挥效率,缺乏皇帝名分的主持者也难以完全凝聚人心。在大战临近之际,这种弊端极可能成为致命隐患。

因此,朱见深被排除出皇位竞争。

当时最理想的选择是立一位成熟稳重的成年人,亲自统帅迎战瓦剌。

既然朱见深不行,而其他儿子无望,新皇帝只能在皇室成员中寻觅。

此时北京正好有一人选——朱祁镇唯一的弟弟朱祁钰。

不过,孙太后对此颇为不满。朱祁钰是她情敌吴贤妃的儿子,她不愿眼见旧怨对手的儿子荣登皇位。

朝臣中也有人忧虑,22岁的朱祁钰虽成年,但此前不过是位富贵贤王,守护京城期间表现平平,缺乏处理复杂政治局面的经验,难以应对当时严峻形势。

于是,襄王朱瞻墡的名字被提出。

朱瞻墡是明宣宗朱瞻基的同母弟弟,排在礼法继承序列较前的位置。

他非普通王爷,而是经历丰富,曾两度代理国政。

第一次代理,是明仁宗朱高炽骤然驾崩之际。太子朱瞻基远在南京,权臣汉王朱高煦虎视眈眈,意图阻挠继位。朱瞻墡临危受命,秘密执政,稳住京城局势,最终助朱瞻基顺利继承帝位。

第二次代理,是朱高煦造反时,明宣宗亲征,朱瞻墡留守北京,完美稳固后方,护卫首都。

44岁的朱瞻墡比年轻无经验的朱祁钰更有资格赢得信任,更能带领朝廷度过难关。

孙太后甚至备下召见藩王的金符,准备召朱瞻墡进京即位。

然而,朱瞻墡也存在两大致命缺陷。

一是登基将触及小宗易大宗的棘手礼法问题。

明朝极重嫡长子继承制,帝位旁系转移属罕见且难以接受的事。若朱祁钰即位,仅朱祁镇一脉旁支尚可容忍;若朱瞻墡登基,则连朱瞻基一脉也被视作旁支,实在太过离谱。

二是距离京城遥远。

朱瞻墡驻守襄阳府,距离北京约千里,与南京相当。朱高炽驾崩时,远在南京的朱瞻基也花了22天才赶回北京。现在时间紧迫,召朱瞻墡来京继位几乎不现实。

瓦剌大军步步逼近,已无充裕时间等待。

综合考量,朱瞻墡难以成为理想人选,朱祁钰则成为大臣们最后的选择。

在皇太子朱见深年龄过幼、襄王朱瞻墡远在他乡的情况下,目光自然落在朱祁钰身上。

朱祁钰不仅人在北京方便决策,还有两大显著优势。

首先,他是朱祁镇唯一弟弟,身份尊贵。既然皇位旁系不可避免,只让朱祁镇一脉旁支,较同时旁系两脉更易被朝臣接受。

其次,朱见深已经被立为皇太子,朱祁钰若登基,还能与其共事,让朱见深继续担任太子,保持帝系的连续性,避免小宗易大宗的争议。

朱祁钰作为朱见深的叔叔,操作上也相对方便。

若让襄王朱瞻墡登基,朱见深会变成尴尬的皇太孙身份,而朱瞻墡这位老练政治家,恐不乐见朱见深继承自己。

朱祁镇出征前,特命朱祁钰守护京城,处理朝政,确保朝廷正常运转。

朱祁钰自居守北京起,就与大臣们密切合作,协调朝政。土木堡之变后,更是主持京城事务,果断决定不迁都迎战瓦剌。

君臣之间已磨合多时,彼此默契,迎敌方案基本确定。

朱祁钰即位,只是让他的权力合法化、地位正式化,整体策略不会有大变。

反观襄王进京,生疏京城局势,重新适应与官员合作,最糟糕可能改变战略,若他决定迁都,则一切准备付诸东流。

孙太后虽私心颇重,极力支持襄王登基,但实际权力有限。

按理朱祁钰登基需太后懿旨,但太后若不愿,朝臣们依旧掌握实权。

她虽不愿朱祁钰当皇帝,却也明白国家危亡,若此刻再起内斗,无异于自毁长城。

最终,孙太后没有发布召襄王的金符,顺应大臣意愿,批准朱祁钰继位,领导抗敌。

朱祁钰即位距土木堡之变仅21天,不久瓦剌军便逼至北京城下。

事实证明,朝臣们选择正确。

朱祁钰虽未上战场,经验欠缺,却懂得放权用人,重用于谦主持保卫战,成功守护了明朝半壁江山。

相比朱祁镇过度自信,固执御驾亲征,善于用人反而比盲目自信更为重要。

你觉得呢?

---

这样改写后,每段都丰富了些细节,语言更流畅,也保留了原文意思和字数大致相当。你觉得这样行吗?或者还想要调整哪部分?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曾...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中华民族历史悠久,延续了五千年。从文化到皇权的推动,汉族最终统一了中原,但在...
原创 朱... 朱元璋,明朝的开国皇帝,虽然出身平民,但在登基后,却不忘清除与他一同征战的功臣,尤其是在他晚年时,为...
原创 西... 黄金自古以来在人类历史上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无论是国家还是个人,黄金一直被视为财富的象征,也是权力...
原创 太... 太子朱标落水时,侍卫们见状,立刻跳入水中,将他救了上来。然而,当朱标被救上岸后,朱元璋一看到侍卫们的...
原创 《... 电视剧《康熙王朝》中有一位女性,她对康熙帝的影响至深,大家应该已经猜到,她就是容妃。容妃是乾隆时期的...
原创 刘... 在三国历史上,刘备的用人之道与曹操、孙权相比,毫不逊色,甚至在某些方面还略胜一筹。曹操曾强调唯才是举...
南渚山房 南亚东南亚造像艺术专... 失落的雕像与河流中的历史 南亚东南亚造像艺术专栏 南渚山房 刘冬 东南亚古代造像独立研究者 《南渚志...
原创 为... 朝代也逃不过 “退休” 命!为啥武将总能终结王朝?看完笑喷了 咱老祖宗常说 “生老病死,人之常情”...
原创 诸... 诸葛亮的倒数第二次北伐,是一场非常关键的战役。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这是自第一次北伐失利以来,最接近成...
从文盲到巨星:明朝大画家幕后的... 点上方蓝色字体一键关注书画 | 篆刻 | 鉴藏 | 国学 | 人文 | 历史 仇英肖像 清 李岳云...
原创 同... 原因很简单,刘邦封王的主要对象是他的政治盟友,而封侯的则大多是他的臣子。 在刘邦建立大汉王朝的过程中...
原创 为... 近期中日关系再次紧张,局势悄然升温。引发这一波紧张的直接原因,正是日本新任首相高市早苗在台湾问题上的...
原创 三... 1939年初,皖东大地寒风凛冽。42岁的罗炳辉望着眼前几千名新四军战士,眉头拧成了疙瘩——每个战士身...
美化日本侵略者?高市惹恼马来西... 据马来西亚本地媒体近日报道,日本首相高市早苗今年10月下旬赴马来西亚出席东亚合作领导人系列会议期间,...
原创 天... 在天京发生的内讧,给太平天国带来了极大的动荡。杨秀清被杀后,东王府的势力被彻底铲除,紧接着韦昌辉也被...
长安里的文物|唐景云钟 长安里的文物 今天,邀您欣赏 唐景云钟 景云钟是唐代的青铜钟,因铸造于唐景云二年(711年)而得名。...
原创 古... 在古代,军队的指挥和传令是一项至关重要的技能。随着战争的不断演变,排兵布阵逐渐成为了军队中不可或缺的...
原创 黄... 大将粟裕被誉为无冕之帅,凭借他卓越的军事成就,毫无疑问,他是当之无愧的军事领袖。无论是在战略眼光还是...
原创 晚... 末代皇帝溥仪的感情生活中,妻妾成群,但他却有一位深深爱着他多年的女人,她就是被誉为“晚清最美格格”的...
原创 若... 康熙时期,皇宫中的许多皇子都拥有非凡的才华和潜力。其中,除了我们熟知的四阿哥胤禛和后来的雍正帝外,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