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与兽之间』展览特辑→典籍中的“海洋”
迪丽瓦拉
2025-09-17 17:04:31
0

我国浩如烟海的国学典籍与诗词歌赋中,“海”的意象俯拾皆是,或借海抒怀,以“海上生明月”寄情千里;或以海明德,取“海纳百川”喻君子之量。

这些跃动在典籍中的海洋意象,既是先民对浩瀚沧溟的智慧观照,更彰显着华夏文明将自然之境与精神世界融通为一的独特哲思。

今天,跟着中国航海博物馆 『神与兽之间:沉浸式中国海洋神话特展』中的三大国学空间,浏览典籍中的“海洋”。

展览时间:2025.05.16- 08.18

展览地点:中国航海博物馆第二临展厅

国学空间 · 四海何为

在先秦人的地理意识中,“四海”一词有广狭两层意涵:狭义上的“四海”是指“中国”范围以内的地方,“四海之外”则是指“中国”范围以外的地方。

_

“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

——《庄子·逍遥游》

“宙合之意,上通于天之上,下泉于地之下,外出于四海之外。”

——《管子·宙合》

_

广义上的“四海”则是一个与“宇宙”“世界”或“天下”意涵相近的概念。

_

“始于家邦,终于四海。”

——《尚书·伊训》

“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论语·颜渊上》

“四海之内共利之之谓悦,共给之之为安。”

——《庄子·天地》

_

“四海”除了自身的地理意义外,还有一定的延伸义。中医认为,四海即髓海、血海、气海、水谷之海的总称,是人体气血精髓等汇聚之地。《黄帝内经》中关于人体“四海”的描述:

_

“黄帝问于岐伯曰:余闻刺法于夫子,夫子之所言,不离于营卫血气。夫十二经脉者,内属于腑脏,外络于肢节,夫子乃合之于四海乎。岐伯答曰:人亦有四海,十二经水。经水者,皆注于海,海有东西南北,命曰四海。黄帝曰:以人应之奈何?岐伯曰:人有髓海,有血海,有气海,有水谷之海,凡此四者,以应四海也。”

——《灵枢·海论》

_

随着时间推移,“四海”逐渐有了方位的含义,分为东海、南海、西海、北海,在先秦以后的历史文献中也代表相应的地理方位。东西南北四海所代表的地理疆域也随着历史的发展不断变化,直至形成现代概念。

*更多“四海”代表天下的诗句:

_

“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

——三国·曹植《赠白马王彪》

“天地皆得一,澹然四海清。”

——唐·李白《古风其三十四·羽檄如流星》

“九州四海常无事,万岁千秋乐未央。”

——唐·卢照邻《登封大酺歌》

“岂如家四海,日宇罄朝伦。”

——唐·李世民《登三台言志》

“四海镜清澄,千官云片缕。”

——唐·杜牧《李甘诗》

“愿四海,扶九重,干戈永息年屡丰。”

——宋·戴复古《南岳》

“属当全盛时,四海同一轨。”

——元末明初·刘基《北上感怀》

“今逢盛世文明会,四海车书混一同。”

——明·吴伯宗《咏大架幸京》

_

国学空间 · 深宽何度

“海”作为形容词,有“广”“大”“多”之义,比如我们日常生活经常会用到的“海涵”“海量”“海会”等。“海”字这层含义的使用折射出我们先辈对海洋的朴素认识:无论是在空间层面,还是在时间层面,海洋都体现出无边无际、深不见底和无穷无尽的特征。

_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庄子·秋水》

“夫大壑之为物也,注焉而不满,酌焉而不竭。”

——《庄子·天地》

“渤海之东不知几亿万里,有大壑焉,实惟无底之谷,其下无底,名曰归墟。八纮九野之水,天汉之流,莫不注之,而无增无减焉。”

——《列子·汤问》

“渔人之入海,海深万仞。”

——《管子·禁藏》

“君其涉于江而浮于海,望之而不见其崖,愈往而不知其所穷。”

——《庄子·山木》

“夫千里之远,不足以举其大;千仞之高,不足以极其深。”

——《庄子·秋水》

“天下之水,莫大于海,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尾闾泄之,不知何时已而不虚;春秋不变,水旱不知。”

——《庄子·秋水》

“夫物,量无穷,时无止,分无常,终始无故。”

——《庄子·秋水》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唐·李白《将进酒》

“海竭山移岁月深,分明齐得世人心。”

——唐·刘威《感寓》

_

*以“海”的时空无限性抒情的诗句:

_

“相恨不如潮有信,相思始觉海非深。”

—— 唐·白居易《浪淘沙·借问江潮与海水》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唐·元稹《离思五首·其四》

“浮天沧海远,去世法舟轻。”

——唐·钱起《送僧归日本》

“鹍鹏鳞翼途程在,九万风云海浪深。”

——唐末宋初·刘兼《自遣》

“相思似海深,旧事如天远。”

—— 宋·乐婉《卜算子·答施》

“十年世事茫如海,输与闲人静处看。”

——宋·陆游《躬耕》

“世人一沤寄巨海,对酒不醉吁可哀。”

——宋·陆游《饮酒》

“诗穷莫写愁如海,酒薄难将梦到家。”

——宋·朱弁《春阴》

“要识明珠须巨海,如求良玉必名山。”

——宋·邵雍《极论》

_

国学空间 · 海德何几

容 德

《说文·水部》云:“海,天池也,以纳百川者。”海洋为众水之所归,有着广纳百川的雍容气度,可以联想到人因心胸开阔、包容大度以成其德。

_

“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明主不厌人,故能成其众。”

——《管子·形势解》

“故海不辞东流,大之至也;圣人并包天地,泽及天下,而不知其谁氏;是故生无爵,死无谥,实不聚,名不立,此之谓大人。”

——《庄子·徐无鬼》

“江海不择小助,故能成其富。故大人寄形于天地而万物备,历心于山海而国家富。”

——《韩非子·大体》

_

海洋的形成固然与其所处的低洼地理位置有关,但更为重要的是,海洋因无所不纳而成其大。同理,君子要想实现抱负、成就美德,唯有像海洋那般心胸宽广、雍容大度和广纳贤才才有可能。

谦 德

海洋因无所不下而成其尊,不禁让人联想到君子因处卑居下以成其德。

_

“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

——《道德经·第六十六章》

“江海虽左,长于百川,以其卑也。”

——《孔子家语·观周》

_

乾 德

海洋内部暗流涌动,能掀起狂风巨浪、吞噬万物,尽显大气磅礴、健动不已的阳刚属性。

_

“至人神矣!大泽焚而不能热,河汉冱而不能寒,疾雷破山、飘风振海而不能惊。若然者,乘云气,骑日月,而游乎四海之外。死生无变于己,而况利害之端乎!”

——《庄子·齐物论》

“海水震荡,声侔鬼神,惮赫千里。”

——《庄子·外物》

_

波涛汹涌的海洋给人带来的视听震撼是自然界不可战胜之刚强的生动诠释。

恒 德

正如江、河、湖泊的不断汇入才最终成就了海洋的博大一样,人的德性培养也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需要持之以恒的毅力和耐力。

_

“流水之为物也,不盈科不行;君子之志于道也,不成章不达。”

——《孟子·尽心上》

“源泉混混,不舍昼夜,盈科而后进,放乎四海。”

——《孟子·离娄下》

“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荀子·劝学》

“故积土而为山,积水而为海,旦暮积谓之岁。……涂之人百姓,积善而全尽,谓之圣人。”

——《荀子·儒效》

_

浩瀚沧溟,千古咏叹。

关于海洋的典籍诗句,还有哪些让你为之动容?

欢迎留言分享,与诸君共赏~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诸... 诸葛亮的倒数第二次北伐,是一场非常关键的战役。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这是自第一次北伐失利以来,最接近成...
从文盲到巨星:明朝大画家幕后的... 点上方蓝色字体一键关注书画 | 篆刻 | 鉴藏 | 国学 | 人文 | 历史 仇英肖像 清 李岳云...
原创 同... 原因很简单,刘邦封王的主要对象是他的政治盟友,而封侯的则大多是他的臣子。 在刘邦建立大汉王朝的过程中...
原创 为... 近期中日关系再次紧张,局势悄然升温。引发这一波紧张的直接原因,正是日本新任首相高市早苗在台湾问题上的...
原创 三... 1939年初,皖东大地寒风凛冽。42岁的罗炳辉望着眼前几千名新四军战士,眉头拧成了疙瘩——每个战士身...
美化日本侵略者?高市惹恼马来西... 据马来西亚本地媒体近日报道,日本首相高市早苗今年10月下旬赴马来西亚出席东亚合作领导人系列会议期间,...
原创 天... 在天京发生的内讧,给太平天国带来了极大的动荡。杨秀清被杀后,东王府的势力被彻底铲除,紧接着韦昌辉也被...
长安里的文物|唐景云钟 长安里的文物 今天,邀您欣赏 唐景云钟 景云钟是唐代的青铜钟,因铸造于唐景云二年(711年)而得名。...
原创 古... 在古代,军队的指挥和传令是一项至关重要的技能。随着战争的不断演变,排兵布阵逐渐成为了军队中不可或缺的...
原创 黄... 大将粟裕被誉为无冕之帅,凭借他卓越的军事成就,毫无疑问,他是当之无愧的军事领袖。无论是在战略眼光还是...
原创 晚... 末代皇帝溥仪的感情生活中,妻妾成群,但他却有一位深深爱着他多年的女人,她就是被誉为“晚清最美格格”的...
原创 若... 康熙时期,皇宫中的许多皇子都拥有非凡的才华和潜力。其中,除了我们熟知的四阿哥胤禛和后来的雍正帝外,还...
原创 蜀... 通常人们说,曹魏得天时,孙吴得地利,蜀汉得人和。在刘备时期,蜀汉的确人才济济,武有五虎上将,文有卧龙...
原创 狗... 亲爱的你: 我叫狗剩,是东汉末年一个佃农。此刻,我病卧在茅草屋中,感觉生命正一点点从这具枯瘦的身体里...
中国4位鹰派人物,有人扬言灭掉... 一提起 “鹰派”,不少人第一反应是美国那种咄咄逼人的侵略性,可中国的 “鹰派” 从来不是这路数。 他...
原创 袁... 袁术为何敢于自称帝王?这背后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他麾下拥有五位十分出色的猛将,其中有一位更是堪称无...
原创 曹... 曹操用一个小计策试探司马懿,轻易发现了司马懿心中的野心。 司马懿是三国时期一个非常著名的人物,虽然...
原创 曲... 从某种角度来看,孙策的成功标志着庶民对汉末士大夫精英阶层的胜利。他得到普通百姓的支持,击败了由士族阶...
原创 当... 前言: 华佗被尊称为“医圣”,因其出色的医术和独特的手术方法为后代医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
原创 “... 西周灭商后,建立了封建制度,将宗室子弟、异姓功臣以及圣贤后裔封为诸侯王,形成了数百个诸侯国。经过春秋...